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议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议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议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简介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一部与玄幻魔法相关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哈利•波特是一个自小就寄居在姨妈家的孤儿,寄养在姨妈家的10年里他受尽了这一家人的欺凌,一切都在他11岁的那年有所改变。在他11岁生日的那天,信使猫头鹰带来一封神秘的邀请信,信中是一张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入学通知书,通过巨人海格他得知父母曾经都是魔法师,在与伏地魔的战斗中双双牺牲,留下年幼的小哈利寄养在姨妈家。哈利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后表现出异常的飞行天赋,并因此而得到麦格教授的认可,将他推荐至魁地奇球队,在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哈利发现有一股黑暗势力正在悄悄生长,为了揭开心中的谜团,他决定与好朋友罗恩、赫敏一起探个究竟,揭开黑暗势力的神秘面纱。

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人物形象的音乐塑造

(一)人物外形塑造

电影对人物外在形象的塑造通常是从人物的表情、穿着、精神、气质或者职业等方面入手,而对于人物内在形象的塑造则是通过心理描绘和情感起伏等侧面手法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外在形象与内在特征是塑造一个完整人物形象的前提条件,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挖掘人物内心可烘托人物的外在形象,相反从外在形象的塑造也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而音乐作为塑造人物内在形象的有效手段,它与画面的紧密结合可以促进人物形象的立体化、生活化。电影画面为我们展示的是人物的外在形象,这些外在形象我们可以通过视觉来获得高矮胖瘦、衣着打扮、头发式样等信息,形象又具体;对于人物的内在形象我们就只能借助音乐或者其他侧面烘托手法来获得,因为它是一个相对抽象的事物,所以我们无法直观准确地进行描绘。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哈利逐步退向角落,而姨父庞大的身躯则步步紧逼,正当姨父想责骂哈利时,厚重的背景音乐以大管演奏的形式发出强烈的音响,大管厚重的音色就像是姨夫沉重的身躯,尽管音乐出现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却与画面内容紧密结合,突出哈利姨父庞大体型的同时塑造了哈利姨父咄咄逼人的丑陋形象。另一方面信使猫头鹰不断地给哈利送来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信件,以“海德薇”为主题的音乐旋律适时响起,灵动的旋律似乎暗示着魔法界即将迎来新的变化,旋律的灵动性与姨父出现时的厚重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哈利的思绪中音乐交错出现。在巨人海格出场时作曲家安排了一段以铜管乐器形式演奏的旋律,独特的音响让海格这个形象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强调的是虽然海格和哈利的姨父在体形上相似,但两人的出场音乐完全不同,并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微小的配器差别,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如此大的影响,由此可见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细腻而微小的。当海格心爱的蝙蝠蛋快要破裂时,背景音乐突然有所转变,怪诞的旋律似乎在告诉观众即将出场的蝙蝠是个稀奇古怪而又非常可爱的小东西。在这段旋律中有单簧管、大提琴等配器反复吹奏,短暂的吐音和跳音的拨弦断奏声将蝙蝠的搞笑机灵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人物性格塑造

电影音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是细微的,人物性格的塑造可以很好反映出该人物的整体形象,性格相对人物的外在形象而言它具有很多不确定性,音乐的抽象性则使得它具有塑造人物性格的独特优势。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容纳各种情感的载体,通过对音乐的音调、旋律和配器进行不同的调节和组合就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如舒缓带有歌唱性的旋律适合塑造善良又温文尔雅的人物形象;节奏和律动性强的旋律则适合塑造性格活泼开朗的人物形象;配器音色厚重音响大的旋律则适合塑造性格老气、狡猾的人物形象;轻巧灵动的音乐适合精灵古怪调皮可爱的人物形象。魔法学校在开学的那天会根据学生戴的魔法帽识别来分配不同的学院,而性格则是决定学生选择魔法帽的标准,当每个学生在试戴魔法帽时,作曲家根据学生的性格创造了不同的音乐,以塑造人物的不同性格。第一个试戴魔法帽的是赫敏,此时音乐是以“海德薇”主题旋律开始,当赫敏戴到适合自己的魔法帽后旋律开始出现变奏,旋律变得轻快活泼,突出了赫敏是个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女生。当轮到马尔福试戴魔法帽时,背景音乐是以大管形式演奏的厚重旋律,体现出马尔福是个性格沉重而阴暗的人物,与赫敏出场的旋律相比暗示马尔福是个反面人物。轮到苏三出场时音乐旋律顿时变得舒缓动听,抒情的弦乐暗示苏三是个善良温柔的女性。随着镜头一转转向了在场的斯内普教授,沉重的音乐使得影片氛围突然变得凝重,同时也暗示这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他的出现可能预示着重大事件的发生。罗恩的出场旋律是小号加上小提琴,顿音节奏体现了罗恩胆小又滑稽的性格。最后出场的是影片的主人公哈利,单簧管、钢片琴与圆号三种配器音乐的融合使得音乐灵动而又充满厚重感,突出哈利在机灵的同时又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

(三)人物内心情感塑造

内心情感是体现一个人物生动的关键部分,人因有情而变得生动,影片中的人物也是如此。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我们可以察觉到人物的情感变化,但这种呈现过程不够细腻全面,所以我们得借助音乐旋律的变化来体现人物内心情感的细微变化。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也是一门抽象艺术,尽管它对思想情感的表达不如画面那么直观,也不如摄影那么明确,但在情绪的表达上它却有画面无法企及的概括能力。音乐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高度的情感概括能力,能够细微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微妙的感情变化,营造出动作和语言无法表现出的情绪氛围。在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也有塑造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音乐片段,如邓布利多教授将小哈利放在姨父姨母家门口时,巨人海格表现出一副不舍的表情,此时配乐适时响起,最初是以“海德薇”为主题的旋律,随着镜头中海格的眼泪流下时,音乐瞬间变得忧伤,体现了海格面对即将离开哈利时的难过与不舍。尽管旋律很短只有两句,但正是这段细微的旋律放大了这个细小的镜头,使得人物情绪恰到好处呈现出来。此时当邓布利多教授说:这并不是真的告别!音乐旋律又重新变得明亮,忧伤过后留下的是希望。另外一个镜头是哈利面对可以看见自己父母的魔镜始终不愿离开,而在邓布利多教授的一番教导后,他终于决定离开镜子回到充满活力的校园。此时镜头中出现了一只白鸽,轻轻飞落在哈利的胳膊上,旋律依旧保留着忧伤,而当哈利抬头望向天空,旋律伴随着鸽子飞向天空而变得喜悦欢快,就像是哈利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简短的旋律将哈利内心的情感变化完整细腻地描绘出来。在哈利生日的那个晚上,亲戚们都已熟睡,而哈利仍在狂风暴雨中用泥土在地上画了个蛋糕,孤独地为自己庆祝11岁生日。此时的背景音乐由双簧管演奏,凄美的旋律表达了哈利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凄凉的旋律成功地营造了孤独伤感的氛围。当哈利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第一个晚上,他孤独地坐在窗前思考,此时的背景音乐以大提琴演奏的形式再一次出现,尽管旋律中都透着凄美,但大提琴的音色为哈利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力量,将哈利内心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哈利在魔法学校第一次收到圣诞礼物时,节日音乐是由三角铁演奏,清脆的声音伴随着长笛欢快的旋律,体现节日气氛的同时描述了哈利激动的心情,与哈利之前生日时的背景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结语

在电影中音乐就是一种生动的语言,而旋律则是描绘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工具,它不仅能营造氛围,还能细腻完整地将人物内心情感变化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调整音乐旋律、音响大小、节奏快慢和配器种类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外形、人物性格和人物内心情感。音乐对观众的影响是无形的,它能在不知不觉中引导观众的情绪,让观众在观看画面时在音乐的引导下体会人物的情绪,从而在思想和心理情绪上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增加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作者:宁坤、苑岚冰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动画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