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战争题材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战争题材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战争题材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包含电影在内的各项艺术都迎来了新的春天。电影家和音乐家们一道,为我们导演和谱写了一部部难忘的影片和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影片《上甘岭》中的《我的祖国》,《铁道游击队》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英雄儿女》中的《英雄赞歌》,《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怀念战友》等,这一时期影片的主题特点是对革命英雄的热切怀念,同时也决心把之前的革命热情转化为建设新中国的热情,所以电影和电影歌曲中,充满了对于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同时,因为电影主题的变化,在电影歌曲的创作上也有了一些技术上的创新,中国电影插曲的民族性风格体现得尤为突出。例如《洪湖水,浪打浪》融合了湖北民间歌曲的旋律因素;《小兵张嘎》运用了唢呐、响板等民族乐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取材于一首塔吉克民族的民歌,等等,这些新的尝试使得中国战争题材影音乐的类型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十年是不堪回首的十年,包含电影和音乐在内的所有艺术,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走向了畸形的倒退。因为这段时期影片的拍摄,都是为了迎合“”的需要,战争题材的影片受到了冷落,数量很少。仅有《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照我去战斗》、《难忘的战斗》中的《解放区的天》等少量作品问世。电影音乐相对单调,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四)第四阶段———1976年至今随着“”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的电影艺术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这三十年,是兼容并蓄的三十年,多元化发展的三十年。首先是战争题材的影片中,加入了大量的人文关怀的色彩,同时注重歌曲或音乐本身的艺术效果。如《小花》中的《妹妹找哥泪花流》,从歌词中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整部影片的概况,歌曲委婉细腻,旋律动人,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至80年代的中后期,一大批科班出身的音乐家纷纷毕业,积极地投入到了电影音乐的创作中,他们的倾力加盟,为战争题材电影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红河谷》中《雪儿达娃》,这是一首包含着藏族风情的音乐,作为影片的主题音乐,时而婉转抒情,时而又大气磅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新世纪,随着电子音乐的发展和中国电影与世界的接轨,战争题材电影音乐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甚至还有外国作曲家的倾力加盟,这种多元和融合的发展,也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影片情节发展和渲染影片情感氛围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意义和功效。观众在欣赏着由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所组成的影片时,会不自觉地随着电影情节的变化或喜或悲,充分地融入影片之中。这种美感特质,在战争题材电影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主旨美

所谓电影音乐的主旨美,是指影片中的音乐,代表着特定的人物和事件,是影片主旨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和影片中的人物或事件相结合。或者通俗讲,一听到这首歌,这首音乐,就知道它来自于哪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的情节是什么。拿电影《太行山上》来说,这部影片的主题歌和影片同名,也叫《太行山上》,由桂涛声作词,冼星海作曲。采用进行曲风格、大合唱的演唱形式,歌词既质朴又慷慨,旋律既上口又豪迈,在交响乐团的伴奏下,我们的眼前,自然地就会伴随着歌词的描述,浮现出一幅图画来。蜿蜒曲折的太行山,山高林密,兵强马壮,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即使是离开了影片,仅凭这首歌曲,我们也能感受到影片中描绘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那段屈辱与苦难的历史。电影音乐和电影的思想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创造性地表达和深化了影片的主旨。影片《举起手来》是一部战争喜剧片,其主题音乐为《老少爷们》,歌词中是这样描绘的:“老少爷们儿,姑娘媳妇儿,村头来了小鬼子,举起手来……”旋律上带有一点说唱风格,采用了老北京地区的方言,尽管描绘的是战争情景,但是分明有一种黑色幽默于其中。不但表现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调侃和讽刺了日本侵略者。观众们一听到这首带有明显的喜剧色彩的音乐,就会想起《举起手来》这部影片,无疑是影片主旨的另一种表达。

(二)情感美

电影和音乐,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门情感的艺术。这也使得两者能够有机结合。我们常在电影中看到这样的镜头,当影片中的人物陷入了回忆或者对未来进行憧憬的时候,音乐就会适时响起。就是因为音乐是推动影片情感发展的重要工具和途径,甚至有时候,观众会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音乐所描绘的氛围中。《建国大业》中,当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的时候,、刘少奇、等党的领导人,在延安的窑洞里,大碗地喝起酒来,当他们醉得都要站不住的时候,同志最先唱起了《国际歌》。没有绚丽的舞台,也没有出众的歌喉,却是最为发自内心的演唱,接着其余几位领导同志也随着附和起来,最后变为了铿锵有力的小合唱。抒发出了几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于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时候的音乐,不仅仅表达的是影片中几位人物的心情,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情,这种情感的凝聚,来自于我们身上流淌着的民族的血液和蕴藏着的民族精神,而这种民族精神的凝聚,正是这部影片拍摄的最本质的主题情感。影片《夜袭》中,八路军战士用担架抬着受伤的女记者郭小娟,为了躲避日军的敌军轰炸,负责抬担架的八路军战士不小心把郭小娟从担架上翻到了水洼里。正好陈锡联路过,将郭小娟扶起,最初郭小娟因为不了解内情,误会陈锡联同志是逃兵,当他们再一次相遇的时候,响起了一段带有轻松和幽默风格的音乐,一方面表现出了郭小娟因为误会陈锡联的愧疚,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他对陈锡联的敬佩,不仅仅是郭小娟认识的转变和情感的流露,小小的一段音乐,更多地展现出了战争年代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三)悲壮美

如果要选取一件最能够体现悲壮之情的事件,那么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战争二字。战争历来都是悲壮的,因为战场上历来都是生与死的考验,胜与败的绝杀。中国战争题材电影中,是从来都不会缺少悲壮之美的,而电影音乐,则是这种悲壮之美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当音乐和电影画面配合在一起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悲壮美。足以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一种生存和死亡的较量。电影《八月一日》中,是从一段带有悲壮色彩的音乐中开始的,伴随着音乐流淌,观众的思绪一下了回到了近百年之前,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一声枪响,宣告了“八一”南昌起义的爆发,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无畏,雄浑悲壮的音乐像是潮水一般波涛起伏。当战士们将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插上城门的时候。音乐突然停止了,然后是一段空灵、苍凉的单旋律的弱起,站在城楼上,放眼望去,遍地的狼烟,遍地的尸体,每一个人眼中都含着泪花,这时候的观众,除了被这种悲壮的情绪所感染,已经再没有别的感觉了。除了带有喜剧元素的影片之外,几乎所有的战争题材的影片都呈现出一种悲壮美,电影音乐无疑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悲壮的描绘和渲染,甚至不亚于电影本身。这种悲壮美将战争中的岁月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更像是一段慷慨激昂的配乐诗朗诵,所以说,悲壮美是战争题材电影音乐的独具特征。

(四)喜剧美

近年来,中国战争题材的电影中,带有喜剧因素的影片,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影片独辟蹊径,用喜剧的形式和黑色的幽默色彩,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这类影片多是以战争为背景,并不是大场景的战斗情形的描绘,而是绕到正面战场的后方,将战争处理为一种对敌人的“戏耍”,音乐当然也具有这种诙谐的情感色彩,在影片和音乐的共同表现下,战争题材的电影表现出了新的魅力。前文中提到的冯小宁的《举起手来》中,日本鬼子害怕踩到地雷,不得不像狗一样爬着前行,一边爬一边还要向地上吹气,为了吹掉尘土,看看是不是有地雷,结果一个个灰头土脸,十分狼狈。这时候的音乐节奏明快,具有活泼和动感的风格,看到日本鬼子狼狈的样子,观众都忍不住大笑起来。整部影片都是以“戏耍”日本鬼子为主,所以多次出现这种轻快、带有诙谐风格的音乐,从另一个角度刻画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敌人丑恶的嘴脸。同时,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于,同一段音乐表现的情感却不同。面对我们的战士时候,音乐描绘出的是战士们的机智和灵活,而面对敌人的时候,描绘出的是敌人的丑恶和愚笨。当我们看惯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感人时,有这种喜剧风格的影片和音乐呈现在面前,会给我们以全新的艺术感受,使我们对战争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综上所述,战争题材电影音乐,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和战争题材的电影一样,记录和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获得民族独立和自由抗争的历史。其中的一些音乐,直到今天还在广为传颂,就是因为这些电影音乐,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写照,谱写出了这个民族的英勇和自豪。我们今天对于其发展历史的回顾和美学特征的分析,旨在重温那段振奋人心的抗战岁月,品味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感动。也希望当下和今后的中国战争题材,能够从以往的经典作品中吸取优秀的元素,创作出更加符合时展特征和艺术规律的、感人至深的新作品。(本文作者:李艳红 单位:钦州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