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琵琶曲电影音乐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电影音乐的特点和功能
1.电影音乐的特点
电影是音乐与画面的统一,是视觉和听觉的统一,而电影音乐则是为电影的艺术表现服务的,是依附于电影本身的,而不同于单纯的音乐形式。在电影中,声音无法与画面剥离,音乐因其融入画面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构成元素,自身的特性也已“不再是原来含义上的那种一般的‘音乐’,确切地说,已不复是其本来的自身了。”[7]由此可见,电影音乐在很大程度上与一般音乐的主要区别在于电影音乐更是一个探求和创新或者再创作的过程,并且视听统一,与电影的主题有密切联系。简言之,笔者认为电影音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首先,电影音乐的选取或者创作具有限定性特征。电影剧本是基础,电影音乐则反映电影的内容,以符合电影拍摄为需要,并且遵循电影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电影音乐的内容、语言类型、长度、结构和表达方式等都是由电影的需求来决定。电影的画面是一种具有自身独特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电影音乐的选取或者创作需要与电影中的剧情、人物形象、情节氛围、时代特点以及电影节奏感相匹配以达到影音统一,并能带给观众视听的美感。一首单纯的音乐作品是音乐制作人个人感情的表现,电影音乐不是一种个人情感的流露,离开电影本身,电影音乐的特点就无从谈起,电影音乐也就毫无意义。电影音乐的创作需要根据电影情节的发展以及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不能像纯音乐那样来随意抒发个人的情感。其次,电影音乐的表现形式具有不连续性特征。电影主要包括画面和声音,画面持续贯穿于整个电影之中,没有画面不能称其为电影。电影声音则不同于此,通常,声音在电影里并不是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持续,作为电影声音之一的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表现明显地具有间断性质。一首单纯的音乐作品通常在时间上必须是连续的,而电影音乐正好和纯音乐相反。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出现与否是由具有跳跃性特征的画面的内容来决定的。电影音乐的选取和创作必须随着不断变化内容的电影画面而变化,曲式变化亦十分丰富,音乐在电影当中可以是完整的段落,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小节,甚至可以只是几个简单的音符或者一个和弦。再次,电影音乐的传播方式具有中介性特征。电影画面是流动的跳跃的,但是是无声的。而电影音乐则是有声的,当然这种有声性必须通过中介来表达,电影音乐表达的中介主要是放映和录音等技术。电影音乐与现场演奏音乐有很大不同,林丽认为电影音乐在录音时,可以根据需要强调某一种乐器,使本来音量很弱的乐器变得很响,就像电影摄影的特写镜头一样。[8]总而言之,电影音乐可以根据电影需要而采用特殊的中介技术得到生动的音乐效果。
2.电影音乐的功能
电影音乐围绕电影主题展开,为电影本身服务。无声电影最终还是走向有声电影,可见,电影少不了音乐,电影音乐在电影表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认为电影音乐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点:首先,电影音乐具有描绘功能。这种描绘功能经常被称之为解释性音乐或者说明性音乐。即以音乐的表现形式来描绘电影画面的内容。例如,配以紧凑的器乐声音来描述电影画面中的紧张恐惧感,或者配以轻松舒缓的音乐来表现画面中人物的闲适的内心世界。另外,电影画面的艺术表现能力有限,并且一部电影的表现时间有限,不可能把电影场景、情景等的细节都逐一表现出来。而电影音乐的不连续性恰恰可以对电影画面进行适当描绘,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因为音乐在电影中是不占据时间和空间的。其次,电影音乐具有抒情功能。抒情是电影音乐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电影艺术源自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电影音乐的抒情性是由故事情节和画面所导向的,电影音乐的抒情性和电影剧情的抒情性并不是单独各自表现出来,而是结合在一起交叉感染电影观众。当电影观众在随着剧情欣赏一部电影的时候,观众总能够很自然地将情节与随时出现的音乐联系在一起,画面引起观众联想,音乐就赋予了其抒情的功能,反过来,音乐的抒情性又增强了电影画面的感染力,更加深刻地阐释了电影的情节。电影的抒情效果正是在情节和电影音乐的结合中体现出来的。电影画面对人物性格、人物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以及表现内心潜台词等方面的刻画难以完整地展示出来,电影音乐恰好就具备了抒情这个功能。电影音乐的表现力正在于可以直接展现出电影人物的喜怒哀乐,同时还善于表现无法用电影语言和音响所表达出来的心境和情感,进而有利于观众获取视觉之外的电影的内涵,进一步理解人物的情感,深化对电影人物的认识,进而更好地理解电影所表现的主题。电影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高度概括人物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内心世界,这也体现了电影借助音乐的目的之一,并且抒情式的民族风格的电影音乐总是在不经意间带给观念惊艳的效果。再次,电影音乐具有渲染功能。电影音乐的渲染功能主要是渲染电影情节气氛的作用。这种背景气氛包括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时代背景以及环境氛围等等。没有音乐,电影就显得毫无生机。电影从一开始就通过音乐来表现剧情,在恰当的时候又以音乐调节剧情,符合剧情的丰富多样的电影音乐又能带给观众以足够的审美联想,以此烘托出电影的生动情节,这就是一部好的电影带给观众的强烈的视听合一、渲染情节的感受。电影音乐能为影片营造符合主题的特定氛围,进而增强影片的感染力。
1.文曲《佳人曲》在电影《十面埋伏》中的运用
琵琶文曲是指以婉转优美、动人抒情为特点,能深刻展现人物内心思想感情,展示人们对美好意境的追求和向往的乐曲,并具有抒情性和写意性的格调特点。例如汉朝李延年《佳人曲》中所描述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琵琶文曲《佳人曲》的音乐格调正与诗歌的意境异曲同工。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正是借助武曲《十面埋伏》为名而拍摄的一段扑朔迷离、悬念丛生的武侠故事。电影主题主要突出埋伏二字,巧妙借用了楚汉相争这样一个历史事实来衬托电影中人物和情节上蕴含的重重埋伏。电影《十面埋伏》并没有直接运用武曲《十面埋伏》,而是巧妙借用了历史和文学的形象特征。本片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始料不及。金城武饰演的随风,游戏一场;刘德华饰演的刘铺头,在朝内应;章子怡饰演的小妹,装盲起舞。整一场故事,处处暗藏玄机,幕幕都是转折。一边是官府和“飞刀门”的明争暗斗,一边是三位主人公的爱恨情仇。电影独特的叙事结构又使得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每一次解密的同时往往牵扯出更大的埋伏。虽然观众对于影片中的三角恋情节都已屡见不鲜,但在此剧中却在武侠故事的包装下变得悬念丛生,扑朔迷离,琵琶曲的应用更是为情节的发展锦上添花。伴随着婉转曼妙的琵琶声,一片嬉笑调情拉开了乐坊里的序幕。若有若无的琵琶曲巧妙地渲染了乐坊里纸醉金迷的奢侈糜烂的生活。琵琶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深受大众喜爱,同时它又与古代青楼、乐坊文化紧密联系。白居易笔下的《琵琶行》就讲述了一位青楼歌女琵琶弹唱的高超演技及其凄凉悲惨的身世。影片中用琵琶曲来衬托乐坊的氛围是十分贴切的,形象展现了乐坊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传统武侠电影作品和小说里,对于女性角色的描绘主要表现在对外表仪态的刻画上,而《十面埋伏》的配乐在勾画侠女小妹的形象上显得层次十分丰富。随着情节的发展,金捕头要求小妹表演舞蹈。这段舞蹈的配乐是二胡和琵琶协奏曲,曲子来源于汉代李延年的《佳人曲》。此曲的选择正是与电影音乐的选取或者创作具有限定性特征相契合。《佳人曲》对侠女小妹的外貌仪态到精神内质的刻画相当到位。一方面,《佳人曲》中的佳人和小妹的形象是相互映衬的;另一方面,“独立”状其幽处娴雅之性,更显得侠女小妹的超凡脱俗。随着故事的推动,情节的发展,《佳人曲》在这个电影中起到了重要的叙事作用,它真实地反应了电影的内容,也凸显了电影音乐特定的描绘功能。历史和美学与电影的结合淋漓尽致,琵琶曲在这里显得细腻柔和,温婉的演奏中带有淡淡的哀愁,同时又蕴涵着无尽的韵味,对塑造侠女小妹的形象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十面埋伏》中,正是充分发挥了中国民族乐器琵琶细腻动人的特长,使音乐与影片中缥缈神秘而优美缝蜷的气氛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2.武曲《十面埋伏》在电影《功夫》中的运用
其乐曲具有写实性与叙事性的格调特点。例如《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武曲,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当然,在《十面埋伏》激昂的曲调中,不仅传来了胜利者欢快的号角,也显示出失败者非凡的气概。黒连仲将《十面埋伏》全曲分十三个段落,标题可归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列营”、“吹打”、“点将”、“排阵”和“走队”,这是全曲序引,散拍的节拍特点使此段节奏自由且富于变化,形象地再现了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烈场面。“轮拂”的手法更是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音乐由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更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性。第一部分着重描写汉军战前准备,展现了将士们威武雄壮的气势,描绘了战场上特有的鼓角音响;第二部分:“埋伏”、“鸡鸣山小战”和“九里山大战”。第二部分是全曲的中心部分,充分展现了楚、汉两军交战的激烈场面;第三部分:“项王败阵”和“乌江自刎”。描写了项王败阵江边自刎的悲壮场面,低沉的曲调与殊死搏斗时的激昂形成鲜明对比。《功夫》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广东,主人公阿星整日梦想成为黑帮人物,但意志不坚、无所作为。只好冒充斧头帮,跑到黑帮无暇顾及的贫民窟———猪笼城寨敲诈点钱财。不料猪笼城寨的老百姓各各身怀绝技,阿星被众人暴打。恰好斧头帮路过,副头领被阿星的假斧头帮信号炮炸伤,阿星把此事嫁祸给猪笼城寨。帮众进入城寨寻事打斗,结果斧头帮被猪笼城寨的三位高手大挫锐气,大失颜面,败阵而退。斧头帮坐不住了,利用阿星开锁的手艺,从“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精神病院)放出了号称当今武林第一高人“火云邪神”,期望能对付猪笼城寨武术高强的房东。阿星在关键时候,叛离斧头帮,帮助包租公、包租婆最终使“火云邪神”降服在阿星之下
。武曲《十面埋伏》中的序引在电影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主人公星仔及其兄弟冒充斧头帮去猪笼城寨敲诈。乌云密布的天空下,伴随着星仔一脚踏破孩子们的足球,响起了《十面埋伏》“列营”这一节,此时的音乐用来描绘当时乌云笼罩下的猪笼城寨再合适不过。琵琶独特的扫弦技巧和轮指技巧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表现出恶人就要来了,猪笼城寨的平静即将被打破。随着这段音乐,影片出现了一个特写镜头,星仔及其兄弟淡定地站在猪笼城寨门前,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进而闲庭信步地走进城中,这段琵琶音乐生动展现了星仔及其兄弟装腔作势的姿态,使人忍俊不禁,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中老百姓依旧悠闲的生活。电影画面与这段序引交相辉映,配合得十分生动。通常《十面埋伏》衬托出来的总是对阵双方紧张的氛围,这种历史与文学性给观众留下了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但是,在《功夫》当中,星仔及其兄弟在寨中接二连三地碰壁,使得审美主体立刻转变了对先前出现的序引的认识,编导只是提炼了原《十面埋伏》的精神实质作为该电影音乐构思的基础,表现出的是一种强烈的鲜明的反差,类似于文学冲突,起到一种反讽的效果,突出影片中主人公星仔这种小人物的喜剧效果。长期以来,琵琶曲一直为电影音乐创作者所钟情,究其原因就是琵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丰富的表现技巧。琵琶曲在电影音乐中有着许多运用,在西方音乐盛行的当今时代,中国武侠电影音乐更善于运用细腻的表达手法,借助中国传统音乐来表现电影的艺术性。琵琶曲在武侠电影中的成功运用正说明了新一代导演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与此同时,也应当指出,当前琵琶音乐在武侠电影中的运用还主要停留在少数经典曲目上,尤其是《十面埋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武侠电影音乐创作者对于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还有待深入了解,对琵琶曲的运用还应当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两首经典。另一方面,武侠电影音乐创作者也可以充分挖掘琵琶文曲当中的经典片段来丰富武侠电影音乐创作。总而言之,本文结合电影音乐的特点和功能,以近几年来的武侠电影《十面埋伏》《功夫》为例,从历史、文学、美学等角度对上述电影中的琵琶曲的运用进行了深刻解读,希望籍此有助于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的发展,尤其是琵琶曲在武侠电影音乐中的进一步的多形式的运用。
作者:冯彤彤 单位:湖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