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风格电影音乐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风格电影音乐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风格电影音乐论文

一、电影音乐的民族风格

第一,以电影音乐表现民族精神。在我国电影艺术发展初期,电影音乐是弘扬民族精神、宣传爱国主义的重要形式。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明星公司和百代公司在1931年合作拍摄的《歌女红牡丹》,该影片首次使用了插曲、主题曲等音乐形式。抗日战争期间,《渔光曲》《义勇军进行曲》《十字街头》等革命歌曲被广泛应用于电影之中,歌颂了抗日英雄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劳动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比如,电影《桃花劫》的插曲《毕业歌》以富有号召性的音乐激励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歌颂了青年学生投笔从戎的爱国精神,在主人公走上断头台时,歌曲缓缓响起,带给观众一种心灵震撼。再如,《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等影片的主题曲与插曲都赞扬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歌颂了正面的英雄形象。在《洪湖赤卫队》的主题曲《洪湖水,浪打浪》中,作曲家以加长拖腔、休止符、装饰音等形式,展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歌颂了优秀的中华儿女。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打破了革命歌曲的固定模式,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歌曲之中,形成了结构紧凑、旋律缓慢、音色低沉的音乐风格,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第二,以电影音乐表现民族风情。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有着迥然不同的民族风情和民间音乐,如东北二人转、蒙古长调、江南小调、藏族民歌、苏州评弹、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陕北信天游等,这些民族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地域特色浓厚。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民族音乐进入了电影艺术之中,形成了许多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电影音乐。比如,在影片《卧虎藏龙》中,谭盾以清淡朴素的民族音乐创造了一种“很深的寂静”,以拨弦乐器阮、马头琴、二胡等营造一种古朴、深沉、苍凉的东方文化韵味。在影片《十面埋伏》中,作曲家梅茂林直接引用了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旋律。琵琶曲《十面埋伏》是根据垓下之战中韩信布下十面埋伏阵法击败楚军、迫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事实创作的古曲,该曲完美展现了影片《十面埋伏》的思想主题。影片开头导演以若有若无的琵琶曲拉开序幕,渲染出一种纸醉金迷的奢华场景;在影片的打斗场面中,婉约、舒缓的琵琶曲创造出一种神秘、悲凉的音乐氛围。电影《英雄》中,谭盾使用了许多北方音乐元素,创作了《序曲》《风》《胡杨林》《天下》《咫尺天涯》《英雄葬礼》《悲情沙漠》《和平天下》等电影音乐,以秦腔的悲壮、马头琴的幽咽、鼓声的雄壮创造出一种雄浑恢宏、磅礴大气的气势,表现了戈壁滩的苍凉、秦军的威武雄壮、战争的残酷悲凉等。音乐家赵季平先后为《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变脸》《霸王别姬》《菊豆》《黄土地》等电影创作了电影音乐,他将原始的民间音乐融入作品中,以民族乐器、民族素材、民族手法等表现影片的思想主题和文化意蕴,展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比如,《秋菊打官司》中,赵季平多次使用了秦腔小调“哎,走啦”,这几句简单的吆喝将秋菊的率真、执拗表达得淋漓尽致。除了民族唱腔、民间歌曲、民族乐器之外,戏曲也是表现“民族风”的重要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电影音乐之中,比如,《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有着浓郁戏曲味道的电影。在影片《霸王别姬》中,戏剧配乐承担着多重角色与身份,主人公蝶衣和小楼都有大段的京剧唱段,这些唱段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的人生命运。

第三,以电影音乐表现乡土文化。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受工业文明的冲击较小,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因而,许多导演都将镜头对准了偏远的农村,以原汁原味的乡土音乐作为电影配乐,展现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风土人情的乡土文化,比如,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陈凯歌的《黄土地》等都有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在电影《黄土地》中,作曲家赵季平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曲调,音乐与广袤无垠的黄沙、贫瘠荒凉的黄土地相互映衬,凄然悲壮的曲调、低沉舒缓的旋律、苍茫浑厚的气势,抒写了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在《红高粱》中,张艺谋运用了许多地方曲调和民族乐器,以自由热烈的音乐表现了质朴的农村文化,特别是影片中“野合”的片段,运用四支低音笙、三十支唢呐齐奏出嘹亮的音乐,表现了“我爷爷”和“我奶奶”轰轰烈烈的情感,表达了对压抑人性的封建礼教的叛逆。片尾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质朴自然、粗犷豪放、酣畅淋漓,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片《五朵金花》用白族民间乐器、竹笛、木叶等表现了白族青年的爱情故事,特别是清纯悠扬的《蝴蝶泉边》形象再现了大理的旖旎风光。电影《刘三姐》以原汁原味的壮族曲调为配乐,用音乐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展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情。

二、电影音乐民族化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民族音乐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与中国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地域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为电影音乐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财富,也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对推进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电影音乐的民族化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专业化程度更高,商业化意味更浓,多元化趋势更明显。第一,专业化。受客观条件、技术水平的限制,早期的电影音乐多采用现成的音乐作品,如《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等电影都以某个音乐作品为主题曲或插曲。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音乐制作技术的进步,涌现出许多专业的电影音乐创作人,他们以传统音乐、民间歌曲、民族乐器为表现手法,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电影音乐,比如,作曲家雷振邦就谱写了许多有着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电影音乐。新世纪以来,许多年轻的作曲家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电影音乐创作中,形成了许多优美动听的“民族风”。如音乐家郭文景以四川民间音乐为基础,创作出许多阴郁、神秘的电影音乐。第二,商业化。在文化商业化的社会环境中,电影音乐不仅有独特的民族韵味和艺术品位,还应符合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因而,在电影音乐创作中,不仅借鉴了民歌、戏曲、民族乐器等民族元素,还融入了时尚音乐元素,形成了古典、民族、流行等多种音乐风格并存的发展态势。比如,电影《霍元甲》中,周杰伦将大鼓、琵琶、昆剧等传统音乐元素结合起来,又将流行音乐融入其中,形成了别具风味的电影主题曲。第三,多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日渐频繁,欧美影片纷纷涌入中国,这使中国电影遭到了巨大冲击。在电影音乐创作中,许多音乐家开始把协奏曲、交响曲、小提琴、单簧管等西方音乐元素融入电影音乐创作中,比如,《卧虎藏龙》就是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音乐元素完美结合的典范。纪录片《九寨沟梦幻曲》中,为了表现“美妙神奇,梦幻般朦胧”的审美意境,作曲家大胆运用了序列音乐技法,以无调性、不稳定的调性感表现朦胧的诗意情趣,同时,又将藏族民歌、四川民歌的音乐元素融入音乐之中,实现了古与今、中与西的完美结合。21世纪以来,世界影坛上掀起了一股“民族风”,各种题材和体裁的电影都呈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因而,在电影音乐创作中,也要顺应电影艺术的发展潮流,将民歌、戏曲、民族乐器等民族音乐形式融入电影音乐中,以彰显影片的文化品位和民族风格。

作者:刘莉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