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影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影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影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中国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音乐对于电影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特别是象征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音乐,更能够作为文化的载体而传达出一定的思想内涵。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就音乐模式而言也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电影中运用的民族音乐元素主要分为民歌、器乐以及戏曲。

一、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中的表现形式

(一)民歌

对于我国民歌而言,追溯其源头可以达到远古时期,相传最早的民歌来自于黄帝创作的《弹歌》,这也为后世留下了其狩猎生活的真实依据。在农耕社会,人们通过哼唱曲调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以抒发其情感。民歌在我国的各个区域都有普及,而且具有很高的传唱度,原因在于它产生的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在田间地头工作之余就可以随意的哼唱几句,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了民歌这样的艺术形式。民歌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当地人生活的风貌,把各个民族的不同生活状态透过民歌展现出来,在电影中,这样的表现方式能够融合剧情的发展,同样还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对于电影主题的宣扬起到了推进作用。

(二)器乐

器乐是相对于声乐而言,完全使用乐器演奏而不用人声或者人声处于附属地位的音乐。演奏的乐器可以包括所有种类的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有的器乐曲也应用部分人声作为效果。在电影中加入的器乐往往要求较高,尤其是很多主题深刻的年代戏,都需要器乐来衬托出当年的气氛。在这些电影音乐里,很多音乐都要在原有器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比如在电影《孔雀公主》中,创作者就通过奏鸣曲的方式把原有的山歌进行改造,加入了木管和铜管乐器,使产生的旋律能够与电影的主题相契合,并且加强了电影对观众的感染力,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提升了电影的整体格调。

(三)戏曲

戏曲就前两者而言更加具备综合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我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融入了大量的戏曲元素,之后广为观众熟悉的陈凯歌指导的《霸王别姬》就巧妙的加入了戏曲元素,影片以两位名角的一生作为重要主线发展剧情,期间穿插了两个主人公的爱恨情仇,整部影片一直没有离开戏曲元素,为观众呈现出戏中戏的感觉,其中可谓是把民族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之后的相同题材作品奠定了借鉴基础。

二、具有代表意义的例证分析

说到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不得不提张艺谋指导的《十面埋伏》,这部电影把民族音乐元素融合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片名《十面埋伏》本身就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曲,这首曲目详细的再现了当年项羽被刘邦用十面埋伏阵法围在垓下的情景,整首曲子气势恢宏,映衬了英雄人物的悲惨命运。在电影《十面埋伏》中,张艺谋并没有选择我国的音乐创作人,而是找到了当时极富盛名的日本作曲家梅茂林先生,透过这个日本人的眼光,似乎更能够反映出我国文化在外界人心目中的形象,让影片的影响力能够传达到海外。这部电影中运用的主要乐器就是琵琶,一把琵琶,采用多种手法进行变奏处理,生动地表达了电影中的雪中大战。随着擂鼓、走队……呐喊、败阵、乌江的乐段,琵琶声时而激越,时而悲凉,时而如金戈铁马,时而如呜咽哀鸣。一边听,一边想起了司马迁所云:“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可以说正是影片的配乐成就了电影的艺术高度,也同时让影片获得了多项大奖,可见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2005年上映的《花腰新娘》也同样在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上有不俗的表现,通过彝族民间歌手李怀秀演唱的《海菜腔》,为观众呈现出了一片云南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柔美景象。《海菜腔》是彝族劳动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由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间、湖上谈情说爱唱出的山歌发展衍变而来的。它属于一种对唱形式的民歌,有领唱、有帮腔、有问有答。音域宽广,昂扬激越,优美动听,旋律起伏连贯,婉转悠扬,尤如异龙湖水,清澈明亮,声浪如波。彝家男女自幼听大人唱曲,耳闻目睹,心领神会,万事万物经口即成诗句,是憎是爱,出声直露情怀。透过《花腰新娘》中的《海菜腔》能够把观众带入到影片中,去体会那原生态的云南传统生活,体味着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乐趣。通过电影中的配乐还能深入的了解电影中男女主角对于爱情的渴望与幻想,深化了电影的主旨内涵,美妙的民族音乐再结合上导演章家瑞的镜头语言、主演张静初饰演角色的活泼伶俐,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幅完美的影视画卷。综上所诉,可见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特点。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但让民族音乐在电影领域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更能够突出电影作品中价值观的传递和发展。

作者:杨丹萍 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