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影音乐艺术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影音乐艺术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影音乐艺术论

摘要:电影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能够传达导演的艺术理念、思想境界,增强艺术效果。内蒙古电影在音乐艺术方面也早已显露出自己的非凡魅力。有不少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形式,在影片中形成了独特的效果。

关键词:内蒙古;电影音乐;艺术

一、电影音乐及内蒙古电影音乐

电影艺术是影响我们思想、道德、情感的一门颇具生命力的艺术,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人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类借此来表达爱与恨、生与死、灵与肉等矛盾,达到审美满足。音乐也是一样,人们用音乐表达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一切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传达人类的思想感情。电影音乐,是音乐范畴中的一个分支,电影与音乐的结合,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它是电影综合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主要是指在一部影片中的非自然音响,包括(情调、情景)配乐、插曲、主题歌之类,它是由作曲家在看了影片后根据影片的基调创作出来的;用以表达影片画面情绪,补充画面内涵,辅助画面传达导演的艺术理念、思想境界,增强艺术效果。在一部影片中,电影音乐非常重要,也非常活跃。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艺术作用,已有不少论述。自从有声电影诞生以来,电影艺术便被称为声画艺术,它是通过“视”与“听”相结合的形式传达,并为人们所感知、欣赏。画面天然选择了音乐作为搭档是有原因的,因为有多位著名心理学家经过多次实验证明,人类获得信息量的多少与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重要关系,其中视觉能获得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而且人们能够记住的:阅读占10%,听20%,看30%。这样,仅听到、看到并能记住的信息量就能占到50%。因此,从电影审美的完整性及电影音乐的功能来看,电影音乐就与一般意义的音乐不同了,它不再是单纯的听觉艺术,它已和画面牢牢的粘在一起。人们是在看电影的时候听到电影音乐的,“看”和“听”同时进行着。音乐是对画面的诠释、渲染,画面亦将音乐具象、延伸,二者的奇妙结合,使观众在欣赏电影时产生强烈的感受。可以说,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中,音乐与画面紧密结合为一体,缺了画面,音乐也就无所谓为“电影音乐”;缺了音乐,画面就会枯燥。而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一个独特分支,内蒙古电影在音乐艺术方面也早已显露出自己的非凡魅力。1940年,在中国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塞上风云》中,作曲盛家伦根据西康民歌改编的《思乡曲》把观众带入了内蒙古辽阔的草原之上;随后,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中一曲荡气回肠的插曲《敖包相会》,让人们记住了草原上那段忠贞的爱情故事。片中的音乐将蒙古族音乐委婉悠长、音域较宽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近年来,塞夫、麦丽丝夫妇创作的一系列影片更是大量运用了具有蒙古族风格特点的音乐元素,多角度、多形式地体现了影片的民族风格特点,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并加以分析的。

二、影像音乐的民族特色

在塞夫、麦丽丝夫妇执导的一系列被称作“马上动作片”的影片中,作曲家充分发挥了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并通过对民族乐器和独特的演唱方式的合理运用,对影片的背景音乐、主题音乐、插曲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构思与创作,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电影音乐元素为影片增添了无尽的审美韵味。

(一)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形式

辽阔的大草原造就了豪迈奔放的蒙古民族,也孕育了蒙古民族独特的音乐形式。这些独特的音乐形式在影片中一经展现,对于整部影片民族风格的形成就起了很大作用。无论是长调、马头琴,还是呼麦、潮儿,都与影片画面和内容水乳交融,共同为我们演绎着蒙古草原的历史与现实。在影片《天上草原》的开头,勒勒车在草原上慢慢地行走时,呼麦就唱起来了,它让人们感觉到草原的广阔庄严和神奇。呼麦的低音带给我们草原特有的稳固踏实的气氛,而呼麦的高音和马头琴泛音演奏出来的忽隐忽现的音乐就像草原春潮一样流动,又让人有捉摸不定的感觉。在《天上草原》中,马头琴也得到大量使用。马头琴音色深沉圆润,低沉时如吟、如诉;激越时如歌、如潮,悠扬婉转。深情含蓄与弦乐群的大背景结合,似乎是在表达一个蒙古人在大草原中的低声诉说。在影片开始不久,当宝日玛走进蒙古包,一眼看见回家的雪日干,马头琴就奏起一段深情的乐曲。而当腾格里受伤后因不能与家人相认用冰凉的雪拍打着严重烧伤的脸时,马头琴低回婉转地奏出了一段乐曲,诉说出腾格里心中的苦痛,给人撕心裂肺的痛感。而这时的宝日玛也在家门口伤心的倒地痛哭。所有场景和马头琴的诉说包裹在弦乐之中,让人有一种透不过气的伤感。《天上草原》中还多次使用了一种具有鲜明的蒙古族特色演唱方法的音乐——潮尔。潮尔是指一人歌唱时其嗓音在发出持续低音的同时发出两个八度的泛音旋律,形成一人唱出两个声部的奇特和音效果。听起来有一种颇为悠远的感觉。在影片开头时小主人公虎子被带进草原时,雪日干与腾格里带着虎子在树林中套狼时和雪日干、宝日玛带着虎子在敖包前祭祀、祈福时都使用了潮尔。三个场景展现了虎子从排斥蒙古族生活和陌生人到体验蒙古族的生活法则并走进它并最终融入蒙古族生活的转变,用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歌唱方法伴奏很好地配合了影片,并且都由旁白讲出虎子当时的心理感受。从全片来看,创作者对这三处的音乐、场景、旁白进行了独特的设计,让人感到还是很巧妙的。在该片的结尾,作曲家使用了清脆嘹亮的女高音,以蒙古族长调演唱《鹿花背的白马》来结束。表达出了祝福牛奶一样洁白、善良的蒙古人的心情;赞美蒙古人的无私、信守诺言的优秀品德,也表达出小主人公对草原和草原亲人的爱是渗透到他骨子里的情感,唤醒人们对大自然和对纯朴生活的热爱。在影片《东归英雄传》的开头,随着摄影机的横摇,一场战争遗留下来的破败景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时,悠长而悲凉的马头琴声响起,护送东归图的五位英雄策马奔来。这段音乐在以后的时间里通过变奏的方式一直伴随着英雄的东进,当英雄战斗时,它激昂奔放,为其呐喊,当英雄惆怅时,它低沉悲切,为其抒怀,当英雄策马时,他奋进开阔,为其欢唱•••••在影片《成吉思汗》中,曲作者更是将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影像音乐。如成吉思汗与孛儿帖新婚之夜的这段音乐是由我国民族乐器箫和西洋乐器单簧管、圆号、铝板琴、竖琴及弦乐组演奏的。曲作者在这段音乐中,将我国民族乐器箫与西洋乐器交融,这种配器手法不仅不矛盾,相反正是影片中音乐的一大亮点——中西合璧,融合发展,从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音乐,做到了音乐的民族化,世界化。

(二)独具魅力的音乐使用效果

作为构成电影艺术的重要元素,电影音乐能有效地发挥其对电影画面的解释、烘托和揭示功能,起到补充情节、扩大容量、激发情感的作用。世界著名电影理论家明斯特贝格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音乐,那么我们就能更了解电影艺术在美的世界中的真正地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E•吉甘也曾说过:“与画面动作配合得适当的音乐,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有高度感染力和深刻思想含义的音乐视觉形象。”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元素在影片中的成功使用,更能起到多重艺术作用,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在影片《成吉思汗》中,成吉思汗主题音乐共出现了十一次,作曲家莫尔吉胡在《成吉思汗》主题音乐的创作中,主要运用了主调音乐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主导地位及贯穿作用。由于在影片中,每一次主题音乐出现时所需要的影片背景不同,所以主题音乐也略有不同,但是主题音乐的旋律特点并没有改变。主题音乐是随着影片中成吉思汗的成长经历及日趋成熟的心理的背景变化而变化。如主题音乐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成吉思汗少年时代与其父亲共同狩猎的场景中。这段场景主要描写了天真活泼的少年成吉思汗在蔚蓝的天空下,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犹如一只准备自由搏击的雄鹰。此时的主题音乐具有简练、活泼的特点,音乐状态积极向上,表现了成吉思汗在少年时的率真活泼的性格。而该片中的女性主题音乐也不例外。如女性化主题音乐的第三次出现是在成吉思汗第一次见那木伦时的音乐。这段音乐主要描写的是成吉思汗与塔塔尔部落的战争刚结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出现了那木伦的身影。音乐此时具有很强烈的戏剧性,将战场的残酷瞬间融化在温情的女性化主题音乐中。作曲家莫尔吉胡在这段音乐中,主要运用了复调音乐的写作手法,不仅直观地描写出那木伦的温柔、漂亮,而且隐约地勾勒出成吉思汗内心的波动。电影离不开音乐,丰富而特色鲜明的蒙古族音乐元素为内蒙古电影增添了无尽的光彩。蒙古草原的辽阔苍茫、马背民族的骁勇奔放以及草原上的悲欢离合无不伴随一曲曲动人的音乐传入我们心间。

参考文献:

[1]特古斯.心灵的音乐崭新的印象——《天上草原》音乐赏析[J].内蒙古艺术,2003.2.

[2]贺翔.论电影《成吉思汗》中音乐的民族特点[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4).

[3]于润洋.音乐美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1).

[4]周传基.电影艺术中的一个被忽视的方面——声音[J]电影艺术,1981(3).

[5]吴跃农.关于电影歌曲时代[J]电影评价,2001(5).

作者:赵宇华 单位: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