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是教师立德树人、传承知识的内在要求,也是课程教学的点睛之笔。着眼于“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对教学目标、教学素材、载体建设及思政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方案,并指出教师是思政教学的“第一素材”,为高校课程育人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思政教学;立德树人;教学体系
0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重视并加强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应成为高校教师的行动自觉。事实上,在工科课程中实施思政教学,不仅是教师立德树人、传授知识的内在要求,也是课程教学的润滑剂,它能使枯燥的工科知识变得温润、灵动,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家校情怀的同时,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2]。“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非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基础课,包括基础理论和器件应用两方面的内容,这为教师开展思政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立足于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笔者进行了“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及对思政教学的思考。
1“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素材、教学载体、课程考核等,如图1所示。
1.1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以德育人,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明事理、辨是非、知感恩,成为有利于国家、社会的有用人才[3]。课程思政教学包括以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工匠精神。通过介绍相关定律、定理的发现、探索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通过了解半导体器件、芯片、电机等元件或设备的发明、创新过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课程内容与国家重大工程相结合,介绍我国在相关领域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的担当意识[4-5]。(3)增强学生的家校情怀。将学科背景、校园文化等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学校,引导学生热爱母校、感恩母校。
1.2教学素材
电工学科是工科领域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电工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重要的支撑技术之一。因此,应使学生明白,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不仅要学习教材内容,还应站在历史的高度,洞察相关理论,了解技术的探索、发现过程,以及科学发展的脉络。此外,“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应用性、实践性极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笔者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适当拓展,巧妙地使之与国家重大工程、时政等联系起来,实现思政与知识的有机融合。(1)介绍电工技术发展。电工理论包括许多著名的定律、定理,如基尔霍夫定律、楞次定理、戴维南定理等,这些定律、定理有时是一些物理单位背后的“故事”,可作为思政教学素材[6]。如讲到正弦交流信号的频率时,可就其单位赫兹(Hz)的来源,介绍著名的赫兹实验,使学生对物理单位心生敬意。这样的思政教学,既实现了知识间的关联融合,也启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而在电子电路中,二极管、三极管、芯片等常见器件的发明、创新过程同样离不开科学家、工程师艰辛的努力和探索。如当初爱迪生为筛选白炽灯灯丝材料,历经千百次的尝试,虽屡屡失败,却毫不气馁。通过这样的案例向学生展示,这种孜孜不倦的探索、钻研精神与当下提倡的工匠精神是遥相呼应的[7]。(2)回顾国家重大工程。在课程的教学中,选取机电、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作为思政教学的案例。如中国高铁系统中,牵引变流技术、电机及电机控制技术等与“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开展思政教学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素材。在讲到整流电路时,可拓展介绍单相PWM整流电路在动车牵引变流系统中的应用[8],如图2所示。通过PWM整流电路的引入,一方面与课程知识无缝对接,加深了学生对整流电路的认识,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使其对设备功率因数、电网谐波污染、能量回馈等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顺势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简单介绍我国高铁事业近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科技报国的担当意识。(3)引入时事话题。为学生引入我国在疫情防控期间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如在讲到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内容时,将疫情防控与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巧妙结合起来:电路设计的3个环节与查验人员的3个问题进行类比(见图3),使学生在学习电路的过程中感受到防疫工作人员的艰辛,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4)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家校情怀。笔者结合课程内容,教育学生热爱母校、感恩母校。例如,在讲到三相电路功率时,引导学生关注学校一天的用电量,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其养成节能降耗的好习惯。此外,教师也应多关注学校的发展,如学校与相关单位、产业的合作、融合,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创建等,都可以作为思政素材,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学校、国家产业的发展。
1.3载体建设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宽泛,可挖掘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受课时所限,这些教学内容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展开。因此,笔者将一些故事性、文字性思政内容体现在教材、课程网站等载体中,以方便学生自学。如在教材的相应章节以科学发展史、最新工业成就介绍的形式引入思政教学元素,并在课程网络平台上构建“思政专区”。此外,笔者重视载体建设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群策群力,一起丰富、完善相关教学资源。
1.4思政教学考核
课程思政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化的思政教学考核方案。(1)试题考核。思政教学同样涉及知识的分析、推理,在考核中应适当体现。例如,选取相关科学史的片段进行测试,以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此外,也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具有思政特色的工程案例作为论述题,如动车牵引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等,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2)过程性考核。思政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知行合一,应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表现,如翻转课堂中展示出来的科学思维,课程设计、科创竞赛中的合作精神等,都可作为思政考核的重要参考。
2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
2.1教学要点
在工科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知识点背后的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堂,积极拓展课程的思政资源,架设思政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桥梁,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9]。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采用沉浸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10],让学生充分讨论,做思政教学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在有限的课时中穿插思政教学,需要教师在宏观上精准把控,既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过多占用课堂时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引入思政教学,可以明显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也便于教师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良性互动。
2.2准确把握“思”与“政”的关系
在工科课程中实施思政教学,包含“思”与“政”两方面的含义。“思”可以理解为对相关知识的剖析、推理;“政”则是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人格塑造。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准确把握这两者的关系,避免有“政”无“思”的教学[11]。根据课程内容,精心准备“思”“政”素材,并实现两者的自然相融、无缝对接。
2.3重视教师作用
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然而,言传不如身教。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率先垂范,在日常教学中,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记住每名学生的姓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倾听学生的学习诉求。因此,教师本身就是思政教学的“第一素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业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正面形象,为学生奉献一流的课堂教学,思政教育才能顺势而为,入脑入心。
3结语
课程思政不仅是教师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笔者从“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出发,提炼并创新课程思政元素,拓展了课程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了课程思政的内涵。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全方位感受课程思政的熏陶,培养其爱国、爱校的情怀,增强其科技报国的使命感,实现了知识育人和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
作者:刘海春 翁晓光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