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创新力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浅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重点分析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度推进的重点内容、方法与措施,并对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创业;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最主要的职能之一,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教育强国”等系列重要战略,着重培养“知识基础厚、合作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这对于服务以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为特色的人才培养和新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的专业工程认证、“双一流”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新世纪人才培养必将产生重要影响.电子信息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术应用性[1],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为目标,建立基于电子信息类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长效激励机制,通过实施科学的培养方案和运行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控制与监测,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兼容合力、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以此推动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2],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效果.
1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自从美国哈佛大学实行创新创业教育以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单元和组成部分.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多由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公司考察、创业计划竞赛和校企合作等组成;英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则重视社会的作用,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用于鼓励创新、支持创业与奖励成效.我国高等院校的创新教育是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年来,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三五”规划》(湘教发[2016]45号)亦强调,要“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校企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3].我国自2005年开展工程教育改革以来,一直致力于新时代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理念的探索与实践,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我国自愿加入“CDIO工程教育联盟”的高校已超过100所.伴随着我国开展的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推动高等院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关联领域的新专业设置已达20项以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2016年加入《华盛顿协议》,正式成为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中的一员,加强了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人才培养互助和教育资源共享等,这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国内众多高校的专家和学者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展开了积极探索,许多高校还实施了电子信息类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验计划[4].
2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教学改革和建设,但也存在以下问题[5].
2.1实践教育体制不够健全
为构建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需要广泛关注社会需求的最新动态,调研用人单位的就业要求,了解广大学生的实践现状,分析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并在最大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合作单位、实训基地和实践机会,形成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的实践平台和培养体系.
2.2专业评价体系不够适用
评价指标体系应与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相适应,评价方法应该能够有效地评价出培养标准的达成度;此外,需形成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专业评价的实施体系,扩展并完善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2.3人才培养创新不够突出
需将专业创新型培养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精神,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创新能力;因此“人才培养创新不够突出”是人才培养中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如何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建设实际,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与方法,科学合理地划分课程体系,并规划设计各课程间的内部结构与组织形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人才培养研究与改革的重点,这也正是我们近年来的努力方向.
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度推进的主要措施
3.1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构建
深入研究各类教育体制的内部关系,大幅进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对照人才培养的需要和要求,合理规划课程体系、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大力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探索工程培养新路径和新方法[6].
3.2电子信息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创新创业能力是各类工科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需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此,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需设置创新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建立独具特色的实践平台,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途径和新方法,进而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3.3个性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个性化人才培养中,对教学资源要求较高,需要动态践行培养方案、完成课程学分认定以及培养质量评价等.通过调研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分析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并提供本科教育的丰富资源,同时在职业规划、专业选择和课程组合等方面实行灵性制度,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新体系[7].
3.4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协同育人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广泛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多方体制机制改革.多方育人模式的重点在于协同合作、核心在于创新、关键在于互利双赢,通过多主体协同育人,不仅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共享教育教学资源,进而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3.5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发展的复合型社会,因此文理兼容、学科交叉、全面发展的大学毕业生更易融入社会大家庭.为达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效果,需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组织架构和教学团队,开设合作共享的学习平台,建立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制,并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4深化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
立足地方高校,以创新力为导向,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研究如何实施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8].人才培养结构如图1所示.下面提出两条保证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的课程群建设实践
以湖南理工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本科专业)为例,构建面向该专业群的课程群,设计包括教学对象、内容、手段、设施以及课程群管理、评价在内的整套运行体制.
4.2建立与地方政府及企业间的紧密合作
为满足地方政府、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地方院校应对当地的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并有针对性地着重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到用人单位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
5结束语
以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深度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重点阐述了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模式探索等内容,并通过协同育人、项目驱动和交叉融合等措施,实现全新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同时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到其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9].
作者:程望斌 刘翔 罗朝明 彭鑫 童耀南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