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特大滑坡群地质灾害成因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特大滑坡群地质灾害成因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特大滑坡群地质灾害成因探析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广东省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特大滑坡地质灾害成因,通过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勘查、设计、施工等总承包模式,以该案例总结出该特大滑坡群的发生原因。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2019年6月10日至12日龙川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持续性强降水侵袭,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山区,龙川各乡镇普遍发生大规模的山坡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全县有24个镇352个村不同程度受灾,其中贝岭镇米贝村是重灾区,受灾人口1571人,完全倒塌房屋120户,受损房屋100余户,直接经济损失约1.1亿元。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为了加快抢险救灾进度,全面推进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作,尽快消除地质灾害险情,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受灾群众早日回迁,恢复生产生活,在第二年雨季来临之前治理好地质灾害,龙川县政府决定采取勘查、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方式加快推进灾后治理工程。

1.项目特点

贝岭镇米贝村滑坡群地质灾害包括20个滑坡、5条泥石流沟,威胁1500余人,属于特大型地质灾害。主要工程措施有:削坡减载、分级降坡、锚杆(锚索)、格构梁、挡土墙、拦挡坝、排导槽、消能池、跌水槽、排水沟、绿化等。

1.1开展大量前期工作

该项目开展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勘查工作,不仅采取了1∶500的地形测量、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钻探、物探、槽探、岩土取样检查分析等常规地质勘查手段,而且采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测绘、影像航拍、三维建模等新技术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全方面的调查勘查,并严格按照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勘查设计规范执行。

1.2开展与国内可研单位合作

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依托一流的科研平台,开展《龙川县丘陵山区降水型滑坡泥石流链生机制与生态化防治研究》《龙川县降水型滑坡泥石流灾害精细化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其示范》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2.滑坡群基本特征

该滑坡群所在米贝村地貌单元属于丘陵地貌,山势陡峭、山峰尖锐呈圆锥状,“V”形谷居多,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100m~200m,地形坡度40°~45°。米贝村总体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似马鞍形,北部为中低山地形,中部为谷地,南部为丘陵地貌。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构成山地、丘陵、谷地相间分布的格局,山地、丘陵面积比较多,出露的岩性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及晚古生代混合岩花岗岩,地质界线清楚,风化层厚度大,岩体结构复杂,水文地质结构单一,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清楚。

3.滑坡群发育特征分析

3.1滑坡群发育的时间分布特征

本地区滑坡的平面形态以舌形、长条状为主,其余形态类滑坡较少;滑坡的剖面形态则以平直形为主,此次灾害的发生与2019年6月的集中性强降水在时间上保持高度一致,据气象站收集资料显示,自2019年6月8日至14日发生了持续性强降水,是造成此次群发性灾害的诱发因素。

3.2发生滑坡群的空间性分布特征

根据该地区大量的调查勘查等数据显示,该滑坡群发生区域坡高主要分布在0~40m范围内,滑坡坡度几乎都分布在25°~65°范围内。

3.3滑坡的物质组成

滑体:为残坡积土夹少量碎块石,主要分布在坡体浅表层,厚约2m,局部坡脚厚度较大;碎块石成分为全—强风化花岗岩,具有前缘厚、后部薄,中间厚、两侧薄的分布特征。滑带:土岩接触面是滑坡变形破坏的主要控制结构面,推测下伏基岩接触带为滑坡的主要滑带。滑床:为下古生带全—强风化花岗岩,后缘出露情况较好,坡表覆盖层沿着全—强风化界面向下发生失稳破坏。

3.4人为因素

滑坡群灾害点几乎都位于山坡脚位置,所处山体坡型为凸形,因受地形制约,山体周边村民建房多需对山体坡脚进行部分开挖,致使山体坡脚形成了多处陡立的人工切坡,切坡高5m~10m,坡度50°~65°,局部切坡高陡,坡面植被稀疏,且无有效排水措施,进而导致该斜坡的不稳定性。

3.5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该滑坡群受强降水诱发,导致花岗岩表层残坡积土在饱水和失水的过程中产生早期裂缝,在变形持续一定的时间后产生更大更多的坡面裂缝和后缘裂缝,使大量雨水进入,引起内部土体的滑动和流动,再加上削坡建房导致坡脚失稳,进而最终造成该地区斜坡整体失稳。

3.6定量分析

根据该地区边坡各层岩土体的主要力学指标参数,并根据野外调查综合分析确定其潜在滑动面,进行滑坡的稳定性评价计算。针对本次两处滑坡定量分析主要选取坡度最陡,覆盖层最厚剖面计算分析,并采用北京理正岩土系列软件中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项目,采用复杂土层稳定模块进行模拟计算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3.6.1计算模型的选取。根据现场情况,滑坡稳定性分析采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2016)中13.3中滑坡稳定状态计算,稳定性计算公式如下:FS=cL+tanφΣWicosαiΣWisinαiFs:稳定系数;c:滑带土粘聚力(kPa);L:滑带长度(m);φ:滑带土内摩擦角(°);Wi:第i条块的重量(kN/m);αi:第i条块滑面倾角(°);3.6.2计算剖面的确定计算剖面主要选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坡和20#坡前期钻探中的勘查数据,计算采用的坡面线段从坡脚延伸至滑坡区后缘边缘处。3.6.3计算状态一般计算状态分为两个:天然状态:自重;饱和状态:自重+暴雨。3.6.4计算参数的选取根据现场勘查,并结合经验值,边坡稳定性计算采用的坡体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按表3-1选用。3.6.5荷载组合。①基本荷载:基本荷载为坡体的自重;②地下水作用力:在计算时考虑地下水孔隙水压力作用,不考虑渗透压力的作用。3.6.6计算结果。通过计算表明,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2016)中13.3滑坡稳定状态划分,6#滑坡隐患在天然状态:边坡的稳定系数Fs=1.064,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饱和状态:边坡的稳定系数Fs=0.937,处于不稳定状态。20#滑坡隐患在天然状态:边坡的稳定系数Fs=1.516,处于稳定状态;在饱和状态:边坡的稳定系数Fs=0.942,处于不稳定状态。

4.结语

该地区的地质灾害是广东省北部山区绝大多数市县面临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社会发展与地质环境的矛盾之处,但并非不可破解,目前发生的地方几乎都是历史遗留问题,随着人们对地质环境认识的逐步提升,经济发展的逐步向好,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也会逐步减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兴宁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广东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1982年.

[2]《广东省水文地质远景区划报告》和《广东省工程地质远景区划报告》及相关图件,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1983-1986年.

[3]《广东省龙川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3年5月.

[4]《广东省龙川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龙川县国土资源局,2010年9月.

作者:衣岩 单位: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