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教学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国画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引导学生学习和鉴赏国画作品是初中美术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教学的受关注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就绘画艺术层面而言,国画历史悠久,在世界绘画领域占有较高的地位。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和感悟我国的传统艺术,从国画艺术的民族特色中吸收营养,从而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该文探究新课程下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程。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教学
国画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是初中生需要积极传承和发扬的一种民族艺术形式。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安排国画欣赏课程,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国画鉴赏,掌握国画欣赏的技巧和方法,是传承国画艺术、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让学生始终牢记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教师要科学安排国画欣赏课程,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和课程实践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不断丰富国画欣赏知识,积累有效的欣赏技能,让学生在美术素养的发展中获得较大的突破。
一、国画概述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历史悠久,意蕴深厚,是东方绘画的代表。在古代,国画也被叫做丹青,指画在绢布和纸上并进行装裱美化的卷轴画。到了近现代,为了与西方的绘画有所区分,国画开始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用毛笔、墨汁、国画颜料,依照长时间以来形成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规律法则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国画可被进一步细分。如:把创作题材作为划分标准,国画可以分成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把运用的材料和在绘画中选用的表现方法作为分类标准,国画可以分成水墨画、工笔画、写意画、白描画等。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角度分析,国画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性格与审美观,也能够体现中国人对自然、道德、哲学等诸多领域的感受。国画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承载了个性化的审美观点,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文明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艺术花园当中的奇葩。国画汇聚的是我国人民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气质魅力等,无论是风格还是特色表现,其都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声誉。国画、京剧、中医中药被称作我国的三大国粹。对于正处在重要成长时期的初中生来说,引导学生鉴赏形神兼备、笔墨俱佳的国画作品,将会对他们的综合修养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开设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程的意义
欣赏国画是初中生提高审美修养的重要途径,美术欣赏课程是初中美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欣赏国画,科学安排国画欣赏课程,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国画类别多样,技巧内容丰富,而且该领域的名家人才辈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当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在引导学生欣赏国画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艺术熏陶,让学生沉醉其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第二,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形式美的体验。为了更好地欣赏国画、增进对国画的了解,学生需要从外在形式出发,了解国画点、线、面的变化。在国画欣赏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国画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美,在感受水墨组合与水墨结构的同时,体会国画丰富的形式美,优化鉴赏体验,为主动创作打下基础。第三,有助于引导学生品味意境美。国画属于古典美学范畴,国画的意境是国画审美认识的基础与核心。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形式美,而且具有内涵深刻、意蕴深远的意境美,能够把人带入深远的审美意境,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学生通过把握国画作品的意境美,会被其中独特的感染力吸引,在鉴赏活动当中了解国画的深厚韵味。
三、新课程下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策略
1.指导学生掌握国画欣赏技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初中美术教师越来越关注国画欣赏课程,并在课程安排方面有所创新。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国画欣赏技巧,在国画欣赏过程中难以获得较大的突破。这就需要教师在技巧引导上加大力度,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让学生捕捉国画的独到之处。学生欣赏国画作品,不仅需要观察和鉴赏画面,而且需要运用技巧分析其中的内容与内涵。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国画的不同部分,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传授一定的鉴赏技巧。一是欣赏画工。画工是画面形象,一幅国画作品的质量主要是通过画工体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注意欣赏画家的绘画功力,分析其对线条、笔墨的运用,发现作品的独到之处。二是欣赏书法。国画与西方的油画等作品不同,画家往往会在绘画过程当中加入一定的诗句,这些诗句常常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国画中的书法质量会在整体上影响整个作品的质量。三是欣赏印章。国画作品上往往会有画家的印玺,或者是题字、题词者的私章,这实际上也是国画欣赏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生可以细细品味印章的印文、雕工、位置等,发现其中独特的审美安排。
2.结合现代技术开展国画欣赏教师在对国画欣赏课程开展设计和教学实践时,将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工具,可以让学生的欣赏学习更加生动直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鉴赏能力和美术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可以在国画欣赏中发挥特别的作用,教师应在不同的欣赏环节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充分满足学生的欣赏需求。在引导学生欣赏国画作品的色彩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讲解中加入细致入微的说明。如,在欣赏齐白石的《白菜》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色彩特征和渗透的色彩观念,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解释,让学生对画面的认识更加生动和直接,增强他们的色彩认知。在引导学生鉴赏国画的构图方法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直接呈现国画的构图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画的构图技巧。如,在欣赏《渔庄秋霁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这幅作品在近景、远景、中景安排方面体现出的巧思和独特的构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现作品,让学生在了解作品画面结构的同时感知画家超然物外的心境。
3.有效结合诗词创新国画鉴赏课程单一的国画欣赏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学生的欣赏兴趣,进而制约国画欣赏课程的开展。针对这一情况,初中美术教师要创新安排国画鉴赏活动,把国画欣赏和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正确认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教师通过将古诗和国画欣赏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画的意境,降低理解国画内涵的难度。如,在引导学生欣赏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时,为增强学生对这一作品审美内涵和意境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曹植的作品《洛神赋》,让学生把欣赏古诗和国画作品联系起来,体会作品中的诗意,并通过古诗分析,帮助学生梳理绘画作品的内涵。在国画欣赏课程的结尾部分,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古诗词,鼓励学生主动为诗词配上国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补充背景信息以提高鉴赏深度初中生的认知和眼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化底蕴相对不足,难以保证鉴赏深度和鉴赏效果。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在国画欣赏课程教学中为学生补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信息,辅助学生欣赏作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作品中的人物情绪和情感。教师可以在鉴赏活动当中主动为学生补充与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的欣赏更加深入和全面;也可以把收集资料的任务交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自主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信息,增进对国画艺术与国画作品的了解。如,徐悲鸿的《风雨鸡鸣》是在1937年创作完成的,画面描绘的是一只站立在岩石上的雄鸡在高声鸣叫。徐悲鸿这样创作的目的是想要鼓舞人们主动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体现出画家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教师通过给学生补充这些信息,能够增强学生的信息理解能力与分析应用能力。
5.巧妙融合音乐以优化国画欣赏音乐和美术存在着天然而又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初中美术国画欣赏当中恰当地引入音乐,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国画作品的气韵。音乐在渲染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而美术欣赏活动往往难以脱离情绪的调动。缺少情感色彩的欣赏会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降低学生的认知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融入合适的音乐作品,为学生的艺术鉴赏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在讲解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时,为了使理论阐述和抽象概念教学不再枯燥单一,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欣赏国画作品的过程中同时播放音乐和画面,带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层面的冲击,让他们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实现学生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对国画作品意境的认识。有趣的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在感官层面上感受音乐美,也可以在无形之中再现美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国画欣赏过程中找到创新思路,推动美术欣赏课程的创新实施。
结语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美术课程改革也更加深入。新时代的初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改变重技巧、轻欣赏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经验积累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之一,教师需要让学生在鉴赏活动中传承国画艺术,领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欣赏国画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国画鉴赏课程成为学生艺术素养和文化素质综合发展的平台。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国画艺术修养,累积教育实践方法,以便在教学中为学生树立榜样,优化教学指导方法,增强学生的国画欣赏动力。
作者:刘云 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