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艺美术人文情怀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更好地寻求精神抚慰,越来越多人愿意主动去了解工艺美术的魅力,并从中解读属于自己的审美意愿。文章指出,每一件手工艺作品的诞生都蕴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情感,匠人在其中皆表达了丰富的个人情感。
工艺美术和匠人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具有互通性的,工艺美术中蕴藏着珍贵的设计理念,然而设计又是由人的精神状态与思维不断地交织凝聚而来的结晶。解读最原始的工艺美术,我们不难看出,人类刚产生对美的感受时,更为关心的还是器物是否实用,造型和装饰画面只被用来服务功能的需要。例如,新石器时代人类对器皿有着实用性和装饰性的想法,彩陶与黑陶是典型代表,从不同纹理来看能彰显出自然的魅力与奥秘。从抽象几何变化到动态形式,器皿变得体态丰满,无一不体现人类对美的追求。时光流逝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从青铜器、漆器、染织工艺,到金属、玻璃、颜色釉等,在这里,装饰性变得越来越活跃。
一、永恒不灭的匠心温度
现如今的工艺美术大多是以工艺或者工业的方式来制作生产一些美术作品,由于材料的制约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往往造型变化不大,并且人工智能风格的单一性又会逐渐让人产生视觉疲惫。这时,手工制作便成为在灰色生活中的一种重生美,并不能说所有制作者都是具有匠人心境与情怀的,反复做无用功只能把冷冰冰的原材料体现在每一件成型器里。怀有匠人之心,是将人文情怀的魂注入工艺美术设计之中,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具有特定目的所产生的创造性活动,并且把传统工艺之美更加丰富地表现出来,是设计者将思想和概念转变成为对视觉艺术符号表现形式的过程。
二、以客观心理感受艺术
手工制作者与作品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力量,这种联系是通过人类的思想和创造力来传承中国的传统工艺文化。工艺美术具有灵魂的匠心与温度,欣赏每一件作品能感受到制作者不同的感情蕴于其中。当我们看大师的画作时亦是如此,观看者与作者的内心产生或多或少的共鸣甚至联想。从欣赏角度来描述作品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又可以延伸到个人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是复杂而又奇妙的。一件作品通过视觉的刺激所产生的内心微妙、复杂的触动,就像人们面对博物馆中陈列的那些古老而又精美的艺术品,会有一些感叹,从中感叹的不止是其中工艺的精湛,也可能是产生画面联想。从认知角度来讲,不论是制作者的个性,还是欣赏者的个性,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在面对同一件物品上难以产生共鸣,也许这就是很多艺术不被大多数人接受和理解的原因。但是艺术不分美丑,同理,匠人也非纯手工艺者,重要的是他们能将艺术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古今中外,很多人对美进行了无休止的探索。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在《对话录》只中强调区分了“美是什么”与“什么是美的东西”,清晰地指出审美对象的认知共性问题;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认为,美的本质是感性事物本身;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年)对美提出的概念性命题“美是理念”,是感性基础的一种呈现。在中国,孔子有“尽善尽美”的说法,庄子曾曰“至美至乐”。总而言之,美是具有感染性的,感情的激发也同时激发着灵感。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以长町三生的研究为代表的一门新兴学科——感性工学。人的感性认知通过工艺美术的制作传递,感性工学又从人“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来满足对产品设计的感性需求。设计家唐纳德·A·诺曼先关注产品的实用性,同时提出不能追求产品的易用性质而牺牲掉艺术美感,他认为设计师应该设计出富有美感兼具运作良好的产品。匠人用尽毕生心思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而城市的自动化与机械化过于冷冰无情,唯有匠心不曾泯灭。一件工艺品不仅可以作为一个静态的个体,也可以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不难从一抹香水、一首金曲、一组图形中产生联想。艺术家的感情分类制作出不同的艺术品,感情游于人的全身,通过被激发得到释放。不论是大喜大悲还是恐惧、惊叹等,这些由人主观意念迸发和控制的情绪,均可以在一件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古希腊的建筑用比例尺度给予人审美与心理暗示,哥特教堂以庄严的形象留给人神秘感,中国汉代宫灯、明代家具都蕴藏着灵魂与美感。
三、经过考验的人文情怀
即使现代社会最为普遍的是批量化生产,在消费群体的体验与审美评定中,当代匠人依靠的工艺品制作也同样被约束着,但是具有灵魂的工艺品不仅延续了从古代就保存下来的实用性功能,同时在制作中也体现出人文情怀,设计者的心态与设计活动之间存在着这种规律。人文情怀是依靠生产劳动实践得来的,首先需设计者感受过生活的洗礼,再受智者熏陶与后天修养胸怀所成,这种认知与艺术的人文情怀是相辅相成的。同时,艺术也具有精神独立性,每一件从匠人手中被炼化出的工艺品,都富含着不同的气韵。现代工艺品通过售卖流通在人群之间,一件作品必须经过市场的考验才能成为大众所接纳的美物。不同的消费者购买工艺品的基本规律不同,能从中感知其个人趣味。例如十八世纪的法国洛可可时期,皇室权贵浸泡在浮华的生活之中,从统治者的艺术审美来看,当时的工艺美术贴上了富丽堂皇的宫廷艺术标签。世间万物富有感情,同一件作品通过被不同人观看,可以产生许多复杂的感情变化,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也会有消极的情绪体验。工艺美术中的材料并非无情,这种温度来源于人们对其的感悟,也就是为人熟知的质感。从材料本身来讲,包括肌理、色彩、通透度等,不同材质带给人不同的感知,使人在产生联想时发出感情讯号。从材料的物理属性来看,人们早在几千年前就赋予了其深层含义。历朝历代,在匠人手中出现的珍品层出不穷,这些宝贵的古物并不是制作者向外界炫耀的玩物,而是不朽的精神财富。匠人们通过灵巧的双手赋予材质以生命,将心血注入其中,流传至今,这就是它们千年不朽的奥秘所在。
四、结语
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说:“艺术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人文精神与艺术情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生命的意义最先形成于此。在工艺美术创作中,匠人以情理互动的方式表现艺术灵性,唯有感情喷涌而出时才可以创造出艺术的永恒。未来,人们对艺术的理解还需要深入挖掘,工艺美术的创作也不能局限于单一材料,综合材料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表现创作者的想法。
参考文献:
[1]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M].人民出版社,2011.
[2]王砚祖,王明旨.设计艺术心理学[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3]李雅日.论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J].社会科学家,2012(4).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杨鸿鸽 单位:山西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