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版画艺术之版的转变及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版画艺术之版的转变及认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版画艺术之版的转变及认识

本文作者:张毅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美术系

一、版的概念演变

“版”作为印刷术和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媒介,在印刷领域、版画艺术领域、以及传播方式上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文化传播来说,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和特殊意义。对于版的认识,历来都有着广义和狭隘两个层面上的认识。从广义上讲,版可以指代一切能够用来完成复制或印刷的原始模具(模子),只要具有这一用途,无论它的这项用途是否被发挥出来,它都可以被看作是广义的版。所以版这一词也常被人们俗称为模子、模具。从狭隘的层面上看,版主要指用来印刷的模具或印刷用的各种印版。所以要对“版”进行深入的认识和研究,我们就必须结合以上两个不同的视角去综合评估,这样才有可能得到一个相对完整全面的结果;才有可能对版有进一步的具体的认识。千百年来版做为一种具体的物质和抽象的概念,不断地经历着内涵与外延的演化,对于版的概念,古今皆有不同的释意。古意主要指的是剖开木片,或呈片状的木本器物。这一点《说文解字》注音版中这样记载:“判木为片,名之为版”。[1]实则指木版。另外管子在《管子•宙合篇》中说“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2]大意为研修学业不能忽视简牍(即今天的书本)。这里的版指的又是“简牍”实则亦是木片的一类。究其本意,皆与我们今天所认识的版有很大的差异。今天的版早已超越了它的原意,而在实践过程中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新意。之所以差异大,其原因有二。一是版的内涵得到了更化,随时代的进步同步演变。二是古文献中未曾谈及版的另一层意思,即版的复制属性。实际上版做为复制器物或图文的手段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只是它未能假“版”的名称而过早的实现了,所以倒置我们今天对版的认识范畴愈加具体,甚至仅局限在印刷上。在我看来,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手工技艺兴起的同时就已经伴随着版的发展轨迹。换句话说,有了刻工,有了雕刻工艺就有“版”。这种工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制版(或成为刻版),只是“版”所承载的内容未曾转到承印物上,所以我们更有理由说在那个离我们还算遥远的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制版的时代,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古代具有进入以版为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事实上从那时起,人类文化以一种有效的方式传承、传播离我们的生活已经不远了。

二、版的原理与概念拓展

回顾历史,不论是从阴山的岩画到河母渡文化的陶刻,还是从殷墟的甲骨文到商周的青铜器,再到秦时的印章,两汉的画像石、封泥等等,都是一个漫长的制版过程;是时空与物质一同制作出的一块综合版。而这一系列的文化载体,至今都有着“版”的种种特性和功能。陶刻、甲骨、青铜器、画像石、封泥、等等,单独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来看,与版的复制功能、复制属性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唯独印章与封泥具有强烈的复制色彩。但是放在版的概念中看,他们每一项都可能成为用作复制的媒介;都有可能衍生出版的种种特性,强化版的功能。如:青铜器的铸造是有“模”来完成的,而模具是版器物是版所衍生的结果。印章通过捺印在纸上或者泥上,所产生的结果则更是“版”复制特性的体现。印是版,封泥是版的衍生物。再如:画像石通过拓印取其图形,那么画像石本省则是扮演着版的角色,而拓片则是版的衍生物。陶刻、甲骨、金文、亦是同理。只是他们作为复制手段和媒介传播的特性在实用过程中尚未成熟就已经被革新了,其具体的原因也未可知。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当今天的研究者为了方便研究而将青铜器上的铭文、画像石上的图形再一次的拓印出来时,实际上是在千百年后实现了这一系列文化载体作为“版”的某些特性,恢复了它们原有的复制属性和传播功能,也可以被看作是续写了这类文化载体作为媒介的具体意义。这些可考的事例只是让今天的人在思维上觉得有些许的牵强,毕竟这些都是后人的主观行为,但我们应该知道这样的结果则是必然的。当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寻找以版的复制功能为途径来复制的具体器物时则可发现作为“版”的文化载体(即带有工刻性质的实用器物,亦指广义上的版)用来复制器具或物品的方式并不稀奇。这一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就是最好的例子,至今在安阳殷墟博物馆里还珍藏着用来铸造青铜器的模具,也就是我们谈到的广义的版,向我们科学合理的展示着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只是那种版仅能复制出一件精美的青铜器成品,所以才有了“一模一样”这个名词。但从本质上讲,这一过程基本实现版的复制属性和媒介意义。到了秦汉时期印章的广泛使用,封泥的出现使得版有了更大的内涵拓展。与封泥相对应的毫无疑问是印章,印章的内容有了封泥的承载促使这一过程变得更加完善更有意义。封泥在古代社会的使用具有多重意义,但对于印章来说更重要的是起到了和纸一样的承印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版与衍生物之间的镜像关系。封泥作为承印物直接的将版的复制属性,给予了永久的印证。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较早的印刷,甚至可以看做是较早的正式印刷,因为它实现了以一得十以少得多的复数性。而今天考古发掘出来的封泥原物又能够再一次的被视作版,继续进行着“版”的各项功能和属性的印证实验,从而循环着从版再到版的这一过程。

三、结语

印章与封泥在古代社会中的使用和传播,向我们肇示着人类印刷技术的起点,也告诉我们版画这种依靠着科学技术的学科不久将走完它从版到版的历程。而此后的数百年里版与印的技术演变只是不断地重复着这些技艺和从版再到版的各种特性,广泛的发挥着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功能。今天,“版”代表着文化媒介和传播方式,从新认识、从工刻到版的这一过程,它的具体意义是让人类在文化传承、传播过程中寻找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而认识从版到版的这一过程则使得人类文化传承传播过程找到了一种合适的媒介,这两者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物和传承过程中作用巨大且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