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周口关帝庙石雕艺术的启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周口关帝庙是河南省最大的关帝庙,也是豫东平原保存较好,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于1996年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该庙始建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屡次护建重修,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全部落成,历时15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为清山西新绛、长治、陕西蒲卅、大荔、澄城等地旅周的商人集资营建的一座大型同乡会馆。整座庙宇为三进院落,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现存楼廊、殿阁140余间。这座雄伟、具有鲜明地方风格的古建筑群为仿宫殿式,分布着众多石雕、木雕和砖雕等艺术作品,尤其是其石雕作品,不但颇具特色而且能给后来的石雕创作者带来启迪和思考。
石雕在中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口关帝庙的石雕种类繁多,既有实用型的,如石栏板、石栏杆、石牌坊、石碑等,又有观赏型的,如柱础、挂件等,每一件石雕作品工艺之精湛,构图之精妙,含义之深刻,都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游客。本文以周口关帝庙经典的石雕创作为例,浅析如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石雕作品,以期对新时期中国石雕艺术的创作带来启示。
一、培养扎实精湛的雕刻技艺
雕刻就是利用刀等器具同时运用各种雕刻手段把无形的石材变成自己所构思创造的形体。石雕的技法包括浮雕、圆雕、镂空、刀法、刺法、凿法、洞法等各种传统技法,繁简有致、层次分明[2]。每一件雕刻的优秀艺术作品,创作者在雕刻中,都必须手、脑一致,将自己的意念融汇到所要雕刻的作品中,将一个原本没有生命的石材,运用细腻的雕刻手法,以富有动感和美感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入周口关帝庙山门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典型的四柱三楼式石牌坊,它建于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正楼高7.85米,石雕歇山顶,龙凤正脊,中置瑞典,气势磅礴。整个石牌坊精雕山水花卉、仙灵鸟兽、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构图巧妙,刀法娴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石雕艺人的高超技艺,让游客不禁为创作者的才华而惊叹,达到了让游客过目难忘的效果。而这种石雕艺术的成功的首要条件便是创作者娴熟的雕刻技艺。
在石牌坊的两侧,有一组石栏板,安装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它是一种装饰性建筑,由地袱、栏板、望柱、柱头组成,每块栏板高0.78米,长1.37米,厚0.14米且分别雕刻有不同图案。其中有幅《清明诗意图》,是根据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写意而成的,这首七绝是诗人清明遇雨而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出游,本是兴致勃勃,偏不巧遇上纷纷细雨,既倦乏又败兴,想寻个酒家小饮,以驱寒助兴,可就是找不到,此时,恰遇一牧童,忙上前询问,牧童遥指杏花深处,定睛细看,果然一面酒旗掩映其中。整幅石刻,构图巧妙,人物形象十分逼真,惟妙惟肖,完美地把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出来。因此,扎实的雕刻技艺是现代石雕创作者最基本的素养。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辅助工具和手段应运而生,创作者们可以合理利用,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科技带来的便利而忽略了雕刻技艺的培养,那么无论如何也无法创作出有灵性的心性合一的好作品。
二、赋予作品独特的文化内涵
周口关帝庙石牌坊的正檐下有一“二龙戏珠”的透雕,透雕正下方雕有“万古纯忠”四个大字,这种石雕创作虽然很常见,却是简单中蕴涵着深意:关羽很简单,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忠于汉室,忠于刘备,他用诚信铸起万古传颂的道德丰碑。所以,虽然只是简单的雕饰,却蕴含了人生哲理,赋予石雕道德底蕴,这就是石雕的文化内涵。文化创意深深地根植于这片沃土之中。要想创造出集真、善、美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就必须让创作的灵感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形式,应当具备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保证石雕作品的自然与清新,以及它独特的工艺和别出心裁的文化创意。
三、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
周口关帝庙大殿的正脊上雕有16条行龙,姿态各异,曲折翻转,奔腾于海涛云气之间,虽历经300多年的岁月,依然清晰可见,光彩夺目。仔细观看,你会发现在这16条行龙之上,雕饰的是飞舞的凤凰。众所周知,古时以龙代表天子,而凤凰则代表皇后,按常理应是龙在凤之上,但这里却是凤在龙上,这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清朝末年,虽然名义上仍是爱新觉罗家族当政,但权力实际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因此,这座殿堂在慈禧当政期间重新雕琢彩绘时,便将代表女性的凤压在了代表男性的龙之上,这便是体现时代气息的佳作。石雕创作向富有内涵、突出时代特色的方向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时展的进步和需要,如何创作有时代气息兼具个性的作品?创作者首先要摆正心态,不浮躁,不气馁,建立信心。先对各个历史时期和地域的优秀作品深入学习和研究,从传统处着手,学贯中西,开阔眼界,用心体会,才能品味出作品的神韵风致激发创作热情。当代的曲阳石雕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3],他们在对传统的石雕作品以及雕刻手法进行了解与探索,对其中雕刻的精华予以继承,并结合现代的雕刻艺术,采用更先进的雕刻工具进行发展和创新,创造出更加精致、更加多姿的艺术作品,如龙亭龙柱、琼楼玉阁、人物、花草鸟兽等等,这些都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雕刻艺术之上,不断创新和摸索,在当今的艺术气息中,使曲阳石雕在海内外享有“巧夺天工”之盛誉。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不再只注重物质消费,也更加注重精神消费,审美情绪变得多姿多彩,因此石雕艺术的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四、要具备创新精神
周口关帝庙拜殿殿堂的石雕十分精美。正檐下的“二龙戏珠”为五层透雕,立体感很强。与别处不同的是这两条龙戏的并不是宝珠,而是一只蜘蛛。这里有三种含义:一是蜘蛛的“蛛”与宝珠的“珠”谐音,有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龙代表正义,蜘蛛代表邪恶,这里象征着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三是寓意修缮关帝庙的商人遍布全国各地,他们的商业网络就蜘蛛结的网一样,四通八达,直至天子脚下。这里的“二龙戏珠”雕刻中抛弃了以往常用的“珠宝”,而改用“蜘蛛”,也代表着商人们希望他们的生意网、人情网能像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创意新颖独特,使周口关帝庙的整体艺术水平上了一个级别,这便是石雕艺术创作中的创新精神。当代中国是一个提倡创新的国家,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是发展的趋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培养国民的创新精神。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里。”因为河水在不停地流动,而一切都在革新变化之中,没有创新便没有生命生命力。石雕艺术当然更不例外,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前人,迟早必会被淘汰掉。因此,石雕艺术必须向思想领域进军,创作出能够启迪心灵的新作品。
五、创作者要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如何创作出有艺术个性、具有时代气息的石雕作品,是每一位石雕创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艺术作品其实是创作者创作理念和综合艺术修养的融合体[4]。其作品是当今文化观念的形象体现,也是文化观念得以表现和传播的载体。这些艺术作品体现的美的形式和内容的来源就是创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对文化和艺术的审美观念,这是石雕创作的坚实后盾,也是石雕艺术家追求石雕作品艺术化的基础。
在中国,石雕艺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传统的石雕工艺,大多数都是通过民间师徒相承的形式发展着,石雕的创作者对工艺的认知和发扬仅仅停留在学习阶段,缺乏对艺术作品的创新。所以对于当今的石雕创作者应当在继承和学习工艺的基础上,一方面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走进生活,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感悟,将创作的思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既有外在形式美,又有精神内涵美。所以在当今物质欲望强烈的社会,石雕创作者更应静心思考,心如止水,继续努力提高创作和理论水平,创作具有时代气息,具备创新精神和更高价值的艺术佳作,获得精神与财富的双丰收。
石雕作品是社会发展的综合文化现象,通过分析河南周口关帝庙的石雕艺术,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从事石雕创作工作具有厚重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然后按照石雕艺术的创作原则把握石材特性,强化艺术气息,呈现民族特色,使作品具有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最后,石雕创作者要走进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扩大视野,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在石雕的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使中国的石雕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