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巴林石雕刻品位策略的改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今市场上的巴林石雕刻作品很多,大小带钮的印章、自然型、大小雕件艺术品展满了巴林石店的柜台,玲珑各色巴林石观赏起来令人赏心悦目。摆在柜台上的巴林石工艺品多数是从外地大批量雕刻生产的,流水线做艺术,很大程度上局限了雕刻工作者的创作灵感,追求更多的是经济利润。据悉,每年从我市巴林石产地运往浙江、福建等地的巴林石原石交易超过亿元,而这些原石经浙江、福建等地的大规模加工后,又重新返回了内蒙古市场。在此过程中,商家的利益自不必多言,盆满钵满那是必然的。这种经营模式,一方面在巴林石的商业化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造就了巴林石雕刻的近乎机械化,人的创意逐渐被经济利益所驱动。缺乏创意对于日益减少的巴林石资源来说就是浪费。
巴林石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精美礼品,每一块石头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集约化生产的巴林石雕刻业,偏离了巴林石本来的特性,被人们雕刻后,几乎所有的雕刻作品都雷同。我们不妨到市场看一看,每个经营巴林石的店面,所有的印章钮都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观赏性,其他的巴林石雕件寓意雷同,佛教和功名利禄成了永久的主题,使得巴林石雕庸俗化、功利化,白白浪费了巴林石那日益减少的珍贵资源,令人惋惜,令人痛惜。
巴林石雕刻品位低下的原因
1.专员雕刻师文化素质偏低。近年来随着巴林石雕刻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巴林石雕刻队伍的不断壮大,同时也出现了多数的操刀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专业知识不足的现状,不知艺术创造为何事,只是凭从师傅那里学来的一点点雕技,依葫芦画瓢,自然无艺术品味可言。
2.部分雕刻师过度追逐经济效益。一些从事雕刻工作多年的石雕艺人,被市场冲昏了头脑,在艺术上不思进取,只顾多出产品,多卖些钱,从而大量的简单地重复着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不但丢掉了自己原创的东西,也丢掉了严肃的创作态度,使作品了无新意,全无刀工和章法,失去了灵气,所雕刻出来的作品无论是在形象还是在技法上都显得浑浊死气,缺乏品位。
3.民间老雕刻师墨守陈规。创作的态度虽然严肃端正,平时也讲究精雕细刻的艺人,由于思想陈旧保守,不肯吸收新的经验和素材,一味地固守传统技法,闭门造车,表现手法单调乏味,题材陈旧,虽然称之为“作品”,但艺术品位难上档次,难出精品。
改变巴林石雕刻品位策略
1.提高巴林石雕刻队伍素质。要在整体上改变巴林石雕刻艺术品位低下的状况,有赖于在雕刻队伍中下功夫,改弦易辙,要从雕刻艺人的文化上下苦工,向他们打开艺术创作之门,端正艺术学习创作态度,用新的知识和文化来武装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不再用简单的复制方法搞创作,要冲破传统的禁锢,用新技法表现新题材,新意境,不断有新的精品现世。
2.充分挖掘资深雕刻艺人融入新生雕刻领域。这些年来在多种的艺术门类上,巴林石雕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立于雕刻艺术之林,都仰仗了为数不多但能将全部心血付诸于新作品的一批老中青艺人。他们文化修养较高,深知艺术创作的“三昧”,不仅将传统的技艺发挥淋漓尽致,而且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我们不但要把传统的文化底蕴带到新的作品中去,也要把新鲜的事物溶入到作品里。即出题材之新,技法之新,更出立意之新,赋予作品强烈的时代感,使其作品既有传统之美又有时代之新。一件精美之作,是综合地运用了各种的雕刻技法,充分展示了色泽的变换,竭力追求意境的雕刻作品,在创作观念和艺术格调上都令人耳目一新。这种新予以赋巴林石以生命,能使巴林石焕发出青春。
3.以科学的途径完善雕刻艺人的文化技术素质。要使一件作品完美化、精品化,如果没有深层次的文化创意和超凡脱俗的创作理念,将会导致作品庸俗化。反之,有层次有品位的作品一定是有文化意蕴、有文化创新的作品。为此,雕刻者们除了刀上的功夫外,要多些文化知识,要想“功夫在刀外”,必先努力读书,勤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要把巴林石的相石、构图、造型、雕工、刨光等每个环节都做足文章,才能使作品的内容丰富,刀法娴熟,以避免出现苍白无力的创作。要充分吸收他人之长补己所短,不断拓展巴林石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石料的原理、色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既保留巴林石美的特性,又给它注入人文的精神,强化作品的内在品格,使作品的品位得以提升。
高品位的艺术品,不仅能给观赏者以视觉上愉悦感受,而且能让观赏者隐约感到作者的修养、品格、经历、才气等诸多因素的反馈。中国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着丰富的地区文化资源,作为一名雕刻艺人,要本着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在自己的文化领域有所创新,有所成就,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上乘之作。(本文作者:程铁峰 单位:赤峰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