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化转型与创新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化转型与创新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化转型与创新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以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当展作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其在当代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其创新发展的解决方法,对促进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化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转型;发展创新

关于民间工艺美术的起源,徐思明老师概括道:“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其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产生,虽然远古时代人们的用品相当粗糙,但为人类生活的方便而设计、制作的各种物品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实用功能的基础上,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民间艺术逐渐凸显审美功能,也不断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不仅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由于农耕文明的消逝、大众文化的兴盛,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着凋敝。但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当前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民间艺术包含着重要经济价值,因此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区开始了民间艺术的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民间艺术生存、发展等问题。本文选取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江苏民间艺术产业化开发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促进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

一、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

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跨长江与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古代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其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经过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和传统的精湛工艺技巧,江苏民间工艺美术匠人们发挥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设计生产出大量的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使得江苏省拥有影响较大、种类繁多的民间工艺美术。有的倾向于装饰,如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有的是生活用具,如扬州的漆器髹饰、宜兴的紫砂陶艺、镇江的竹编;有的是注重实用功能的饰品或器物,如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刺绣、南通的蓝印花布印染、无锡的惠山泥塑、连云港的水晶、丹阳的正则绣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类型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这些形式精巧、构思奇妙的美术工艺品在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要求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艺术审美和精神愉悦,其在中国社会发展变革中几经沉浮,对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曾起到巨大的作用。

1.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总体发展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战后重建是国家主要任务,恢复经济发展自然成为首要目标。由于资金匮乏、工业化技术缺失,当时中国无法进行大工业生产,这些民间工艺美术通过作坊式手工生产进行商品贸易,不仅为国内提供生活用品,而且被国家相关部门出口到其他国家,换取外汇为国家建设争取资金,促进现代化建设。由于特殊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使得20世纪中后期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出现过两次发展高峰。如南京绒花曾盛极一时,以前在三山街至长乐路一带有很多的作坊与商店,20世纪80年代还成立南京工艺制花厂,当时生产的大部分动物类绒品都用于外销,年出口额最高有100万人民币,是南京乃至全国重要出口创汇工艺品之一。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文化的演变,这些包含着社会历史、民族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融于一体的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为载体的大数据时代到来,加之外来文化的渗透、大众娱乐文化的兴盛,民间工艺美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市场与消费群体。现当代的大众越发享受工业化带来新生活、新体验,沉浸互联网虚拟的世界和大众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与视觉震撼之中,享受西方文化的亮丽风景。欣赏与使用民间工艺的受众群体逐渐消解,使得很多工艺品种萎缩、凋零,不少民间工艺匠师们的技艺后继无人。随着匠师们的老去,这些绝技面临失传的边缘。这不仅是民间工艺产品消逝的问题,更关键是从一方面体现出现当代社会与本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面临断裂和失语的境地,长此以往,容易导致民族内在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缺失。

2.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的初步发展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创意产业正在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文化产业目前被视为绿色经济、朝阳产业,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说道:“文化产业是一个智慧型的产业、知识型的产业,一个创意和一个创新,就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现展需要把握时机,将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发展联合起来。一方面民间艺术为商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一些有价值、有历史的民间艺术处于一种无人继承、自生自灭的状态。民间手工技艺的流散势必导致文化记忆的丧失,与这种情形相伴随的总会是复杂化的抢救与保护行为。市场经济下,部分民间工艺美术自发地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但由于民间工艺美术生产特点不同,产业化发展水平不一致,整体产业化水平低。面对民族传统文化断裂的实际现状,国家领导积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要求与文化强国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所面临的崭新课题。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地倡导各省加强文化改革发展。江苏省民间工艺种类繁多,无论艺术性还是文化价值在全国都享有盛誉。江苏省借助该地区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声誉,积极挖掘工艺作品的商业价值与市场潜力,开启了产业化的初步尝试,如江苏宜兴紫砂陶产业、连云港的水晶以及无锡惠山的泥塑等已经具备了产业化规模。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始于宋代,明代后发展迅速,至今一直受到大众的喜爱,其名工艺匠师人才济济,所遗留下来的产品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文化审美语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随着当代茶文化的兴起,作为茶文化的衍生产品——紫砂茶壶市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江苏省敏锐地观察到宜兴紫砂陶的当代市场需求,工业化、批量化的大生产形式取代原始小规模或家庭作坊式的手工艺生产,同时注重上游的研发和创意、中游的创作和生产、下游的营销和引导以及现代创意产业的中介、、赞助等各项服务,突破了封闭的经意管理模式,推行“公司+品牌+艺人”现代市场运营模式,不仅继承、发扬紫砂茶壶的民间工艺,带动江苏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民间工艺的产业化发展。近些年来,江苏宜兴紫砂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吸引国企、民企和上市公司等市场资本投资,搭建了全新的陶艺发展平台。如江苏中超集团2015年成功开发紫砂壶全息数字防伪服务云平台技术,2016年又将计划投入50亿元资金,搭建以“紫砂壶数字防伪云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壶联网”项目。而且当地老牌的紫砂产业积极尝试“互联网+”的电商模式,此外还与高校进行合作,开办与陶艺专业、茶文化产业等相关的研习班。江苏省委响应文化强国的号召,创新经济发展,从各个方面建设紫砂陶艺的产业链,但在现有的条件下,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下文将重点概括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江苏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苏地跨长江南北,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包括民居建筑、服装饰品、娱乐玩具、生活用品以及美化环境的物品等领域。丰富的民间文化是我省的文化瑰宝,但在目前整体形势下,民间文化产业现状不是很乐观。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各类工业产品批量化,价格低廉且品种丰富,对民间文化冲击很大,原有的消费市场被侵占,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大量的民间手工艺人为了生计改行,使得传统的民间文化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面临消失。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民间艺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随着欧美、韩流、日式等对现代人影响很大的外来文化的渗入,再加上年轻人对本土民间文化的漠视,使得传统民间艺术的消费人群逐渐萎缩。2016年江苏省“十三五”规划对文化产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等要求”。工艺美术的发展说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通过所获得的技能和智慧以表达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历史过程。在悠久的工艺美术创作活动中,人类不仅提高了对各种材料的加工技术和把握能力,而且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意识。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审美观念逐渐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娱乐化特征,民间工艺美术若想继续生存,就必须契合当代大众的审美思想开发、研制产品。但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工艺产品市场较为混乱,不少民间工艺产品产业化发展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1.缺少正确、科学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产业化划分

民间工艺产品是否适合产业化运营的大规模、批量化、大众化生产与消费,需要相关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产业化进行划分,区分出哪些工艺产品适合产业化生产,哪些工艺产品因具有高度依赖而不具备产业化生产条件。一是从生态资源角度考虑。不少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生产素材源自于珍稀动植物,比如象牙雕刻、红木家具等,或者来源于不可再生天然资源如紫砂制品、天然水晶等。这些资源的缺失,使得其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不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更容易以假充真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因此这类民间艺术工艺产品应该走精品化路线而不适合产业化发展道路。但江苏省在发展民间工艺产业化过程中并未注意这一问题,地方政府大力扶持该地区进行产业化发展,为谋求最大化的市场效益,各企业之间打价格战,有的甚至通过低价销售进行不良竞争,在不良竞争的背后,工艺产品的真假、质量优劣无法得到保证。尤其在地方旅游业发展中,如无锡旅游无论哪个景点都有紫砂茶壶的销售,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且不说这些茶壶的真假,单就茶壶造型做工粗糙、品质低劣毫无艺术美感,无形中就降低了紫砂茶壶艺术价值。二是手工艺依赖程度高的民间工艺产品,即那些制作程序复杂、手工技巧性强、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如南京绒花、无锡纸马、惠山泥人中的手捏戏文等在现有条件下无法通过机械替代进行批量生产的民间工艺艺术,从市场需求来说,也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需求。虽然不少民间工艺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是否适合产业化发展有待全方位考证。著名作家冯骥才从文艺本体角度对该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个性独特、传播扩散呈现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也具有传承脆弱、非物质形态流变或无形特征,其无法完全像工业化产品一样无限制地批量化、标准化生产,甚至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本无法进行产业化生产。比如剪纸和皮影等民间工艺,不少地方进行产业化生产前景暗淡、步履维艰,而且负面效果较大。原因在于这些原本纯为手工制作的工艺产品,现在几乎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从本质上改变了剪纸和皮影的艺术性,无法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2.传统工艺断裂,产品创意不足

“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由诸多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的,与经济和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和技术的一体化、文化的全球化给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传统工艺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带来了难题。很多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遭遇市场淘汰而濒临消亡。”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也是如此,曾经技艺精湛的民间匠人年事已高而且寥寥无几,如南京工艺制花厂的车间主任柯秀英老人因年龄、身体原因已无法从事绒花制作,目前全南京市只有赵树宪和王乐平会做绒花。但绒花制作工艺复杂,且全部为手工制作,从煮绒到粘接有近十道工序,绒花制作基本功学成至少要三年。但当代南京绒花一是无市场需求,二是技术难学,赵树宪至今也未招到徒弟,绒花制作手艺没有了传承,将面临失传或灭绝。除此之外,江苏民间工艺美术还面临创新发展的问题,比如新中国成立后无锡惠山泥人获得长足的发展,“泥人一条街”小作坊与惠山泥人厂文化产业并存,也有喻湘莲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个人工作室,在市区各个景点都设有自己的专卖店,进货渠道多样化。但其泥人作品层次参差不齐,有的作品并没有掌握惠山泥人的传统工艺,更没有创新意识,甚至有的制作粗糙、劣质。由于当代惠山泥人工艺人才匮乏,其作品艺术性大大降低,创新更是难上加难。又如南京云锦现在基本上只能看到龙、凤、牡丹等常见的图案,而双鱼图、娃娃莲藕图等吉祥图却很少见到。此外,当前不少的云锦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省去了设计环节,直接购买现成的图案,这些都不利于云锦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3.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缺失品牌形象

产业化生产是当前全国各地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主要路径。一方面各地竞相模仿开展产业化运营模式,在产业化过程中基本都以掠夺式开发、追求经济利益为第一要务,而忽略了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挖掘,在产业化发展中重量不重质,加上国家、政府、行业等监管不力,导致市面上劣质工艺品大肆横行,民间工艺产品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已大不如从前。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程度还不高,达不到法国“文化自主式”集约化管理、英国“深挖传统式”开发与保护等程度,甚至还不能较好地建设民间工艺产品的品牌形象,大部分民间工艺产品以旅游品的形式存在于世人视野中,不注重品牌包装,没有规范化、集约化的市场销售,使得老一辈逐渐遗忘、新生代却不知道存在过一些工艺产品,如南京绒花。

三、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创新发展

1.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进行分类、评估以及层次开发模式的探讨

民间工艺美术资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非所有的民间艺术都可以进行产业化运营。因此,江苏省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生产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评估与分类,对不同民间工艺资源采取不同开发与保护的措施。一是基于产业化语境下民间艺术资源的分类。如前所述可以从生态资源、手工艺依赖程度高等角度进行划分。当然这些划分并非一成不变或完全正确,却从一方面反映出当前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的问题。或许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原本不适宜进行产业化生产的民间工艺艺术,在未来也可以进行产业化生产,这需要国家、政府因时因地制宜,进行正确、科学的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资源划分。二是对适宜进行产业化生产的民间艺术进行评估与层次开发模式的探讨。民间工艺美术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特殊民族文化艺术形式,是否可以适宜产业化生产?如何进行产业化生产?当代学者刘昂在向勇、喻文益以及顾江等人研究民族艺术资源分类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民间艺术资源品相要素、文化价值、经济效用和产业开发要素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29个指标指示因子的评估体系来考察山东省民间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对其开发潜力进行排序。这对江苏民间艺术产业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江苏地区应该通过调查,对技艺、形态等进行详细记录,对民间艺术资源濒危程度做出等级划分,进而有步骤地采取产业化开发。三是江苏应该做到民间直接产业开发与间接产业开发相结合,对不适宜直接产业开发的民间艺术挖掘其形态中蕴藏的民俗文化、民俗思维与个性化审美意境运用于设计领域或开发衍生产品。比如我国民间美术如绣花、剪纸、年画等图案讲究成双成对的原则,可以运用到当代情侣款的衣服、装饰、手表等设计中强化情感诉求等。

2.加强民间工艺集约化管理,打造产业品牌形象

集约化管理是当代企业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资源整合,统一配置,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进行高效管理,获得竞争优势。民间工艺美术在特定时代与环境下形成分散性的生产方式,但当代社会环境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民间艺术传统的生产方式已无法在当代生存,需要当地政府从宏观上把握,微观上整合资源。如惠山泥人、南京云锦、苏州刺绣等产业化生产,需要江苏政府对其进行艺术人才的集约化管理,打破地域、师承界限以及作坊式传统生产方式的限制,整合行业内人才、智力与技术优势。当前常州梳篦工艺正在实施产业集约化管理,形成知识与信息累积效应,整合知识、市场、艺术等内部资源与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市场营销等外部资源,为创新梳篦工艺产业提供重要资源,促进更多梳篦的产出。以江苏经济为依托,根据民间艺术资源的分类形成产业集群化,在加强民间艺术产业集约化管理的同时,要注重打造产业的品牌形象。形象经济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品牌形象、品牌社会等理念在当代已深入人心,是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条件之一。但当前江苏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中忽视品牌形象的创造,我们只知道南京云锦、苏州刺绣、宜兴紫砂茶壶等却不知道其品牌,更不了解品牌形象。就南京云锦来说,在政府支持下,南京云锦产业化发展一直高歌前进,其产品以及包、领带、衣服、手机壳等衍生产品远销海内外。目前生产销售南京云锦的企业达到300多家,有“吉祥”“祥云”“金发祥”等数十个品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锦市场的活跃性,但从当前云锦产品来看,这些品牌产品大同小异,图案花色单调划一,基本上都是龙、凤、牡丹,消费者也无法辨识云锦的真假,对其品牌认识自然大打折扣。

3.传承、发展民间艺术,创新工艺品的表达形式

传统民间艺术技艺濒危、消逝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又是民族文化宝贵的财富,传承、发展民间艺术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立足世界之林的根本。当前江苏地区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不少民间艺术在当前获得一定发展空间,但由于当前传统人文环境的缺失以及传统手工艺技艺与产品知识的不足,导致留存于世的民间工艺艺术形态自身发展处于倒退阶段。因此,要加强民间艺人的人才培养,通过学校教育承担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开设相关的课程,加强民间艺术的研究力度等。在社会上办民间艺术的培训班,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又可以保证民间艺术的传承问题,这些都需要国家、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谈及创新产品,民间艺术大师们首先应当从当前大众审美需求出发,创新民间艺术的表达形式。传统民间艺术大都追求色泽光艳璀璨、绚丽多姿,图案典雅大气等,但当代人以自然、质朴为美,追求线条的简约、流畅,色彩的清新淡雅。可以在材质上注重环保,以天然材料如纸张、石头为主等打造自然肌理与纹饰,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其次,要结合当前消费习惯、流行趋势、市场信息等各方面的因素,只有做到与时代接轨,才能创新传统民间艺术的表达形式。此外,建设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文化艺术品生产平台,在“互联网+”的时代下,牢固把握江苏文化产品内涵的先进性,鼓励原创作品,弘扬本土特色文化,坚持新兴文化产品与增强文化软实力结合。可搭建科技创新研发与生产平台,建设上利用当下艺术设计手法,借助3D打印等高科技技术。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创新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课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在立足于保护、传承、发展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处理好文化与产业的关系,才能促进民间艺术产业化转型,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

参考文献:

1.徐思民.中国工艺美术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2.张文珺.江苏传统手工艺及产品市场研究.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3.陶亚萍.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探析.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1

4.赵辉.宜兴艺术陶产业活力倍增.中国江苏网.

5.徐勤主编.新编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学林出版社,2007

6.冯骥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第二轮破坏.新华每日电讯,2013.6

7.邱春林.设计与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8.刘昂.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毕雪微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