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力工程资产全周期管理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力工程资产全周期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力工程资产全周期管理研究

摘要:立足电力系统投资型工程项目管理、设备管理、资产管理现状,结合相关业务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分析典型项目规划计划、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运行维护、退役报废5个阶段周期性特点。通过物联网芯片编码研究,贯通资产各阶段的项目编码、WBS编码、物料编码、设备编码、资产编码等各类专业编码,解决前端项目物资信息难以与后端设备、资产信息追溯及共享的问题,提高业务处理时效性,实现资产在全周期管理各阶段全流程贯通,提升企业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物联网;电力工程资产;全周期管理;无线射频识别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改革的推进,电网企业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了进一步加强电力工程资产全周期管理,提升资产标准化、精益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借助电网行业大力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契机,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初步构建符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和发展需要的管理体系、组织架构以及方法论[1],有效提升工程资产价值全周期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资产管理领域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1全周期工程资产信息化管理现状

在电力工程资产管理领域,从建设关系来说,参与对象主要由甲方、乙方组成;从合同履约角度来说,合作对象主要由建设方、供应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建方或施工单位)组成;从存在形式来说,设备资产主要分为增量设备资产、存量设备资产;从组成与细分管理方面来说,设备资产主要分为单一设备资产、组合类设备资产。其中单一设备资产属于典型业务,易于从全周期特性入手并提升管理水平,组合类设备资产因其在工程建设阶段受施工方案影响,周期计划性差,不便于通过固化业务模式进行统一管理。从信息化支撑方面来说,软件系统主要是利用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设备信息管理等系统实现周期性业务支撑与管控。以下结合业务实际与信息化系统管理范畴从全周期5个阶段分析电力工程资产管理现状。

1.1规划计划阶段

规划计划阶段主要是由甲方规划计划部门开展前期可研、立项等业务,并由乙方设计单位配合完成工程前期初步设计,乙方的设计成果交付主要是以纸质设计作品为主。甲、乙双方都有独立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支撑手段,甲方前期项目管理主要是以ERP为主;乙方设计交付信息化管理呈多样化。该阶段设备材料为增量设备、资产。

1.2物资采购阶段

物资采购阶段主要是甲方的物资管理部门负责采购计划的制订与合同履约,乙方参与投标、按约物资供应。甲、乙双方都有独立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支撑手段,甲方物资采购主要是以ERP、供应商管理系统为主;乙方通常利用甲方的供应商管理系统来完成物资交付。该阶段设备材料为增量设备资产。

1.3工程建设阶段

工程建设阶段主要是甲方基建部门负责施工建设、验收盘点与交付,乙方施工单位按约完成施工方案中的建设任务。甲、乙双方都有独立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支撑手段,甲方工程建设主要是以ERP价值链管理、基建信息系统进度管理为主;乙方一般按甲方要求进行信息编制与汇报。该阶段设备材料为增量设备资产。

1.4运行维护阶段

运行维护阶段主要是由甲方的运行维护、财务资产部门负责主导工程实物与投运交接工作。信息化系统主要是以ERP和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为主。该阶段既存在增量设备资产,又存在存量设备资产。

1.5退役报废阶段

退役报废阶段主要是由甲方财物资产部门与设备资产归属部门管理,主要体现在废旧物资的出库、入库方面,业务管理要求多样,多为按需开展业务,随机性大。信息化系统主要是以ERP进行价值链管理,均为存量设备资产。

2基于泛在物联网的全周期工程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是1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的1种通信技术[2]。该技术以ERP、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为依据,将RFID标签粘贴在设备上,进行设备信息的存储、免接触批量读取和数据传递,可以实现对设备资产安全管理及动态跟踪管理,有效提高账、卡、物相符率,从根本上解决设备信息数据采集、传输及安全问题。为实现物联网RFID电子标签芯片唯一身份编码(以下简称RFID编码)在全周期工程资产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在规划计划阶段完成设计编码、项目编码、WBS编码、物料编码、设备类型编码、资产类型编码与RFID编码的关联,便于全程跟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动态业务[3-6]。同时,需要由建设方根据预算编制规范统筹编制标准WBS与物料组(物料分类)对应关系、物料组与设备资产分类对应关系,辅助工程管理过程中费用结算、成本归集、验收盘点以及设备资产联动建账、建卡。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需要对应研发相关信息系统支撑物联网技术下的全周期工程资产管理。设计单位需要利用甲方的RFID编码生成系统,完成负责项目的设计编号与RFID编码的关联;供应商需要利用甲方的标签赋码系统完成RFID编码与物联网标签的关联;对于设备建账环节,需要研发供应商设备参数信息管理系统支撑物理参数信息的管理,前移设备台账信息管理方式,实现供应商物理参数、实物交付的一次性管理,驱动设备信息全周期管理;对于数据采集、核查、盘点等业务活动,需要研发支持掌上移动通信设备运行的标签感应系统,实现物资、设备、资产信息唯一业务支撑,避免账、卡、物不一致的产生。

2.1增量资产

2.1.1业务解决方案增量资产的产生贯穿于设备全周期各个阶段,利用RFID编码与物联网标签能够实现全程数据管理和以身份感知为主的数据采集。(1)规划计划阶段需要由甲方项目管理部门与设计单位协同完成初步设计、项目物资采购计划提报。初步设计包括建设工程项目图纸设计、项目建设所需设备材料清册以及相关设计资料,设备材料清册需要说明设备材料对应的设计编号、RFID编码;其中,设计单位需要借助甲方的RFID编码生成系统匹配设计图纸中的最终设备。项目物资采购计划提报由甲方单位利用ERP系统向物资管理部门提交采购需求。(2)物资采购阶段将开展基于RFID编码与物联网标签的招投标、合同签订、供应商标签赋码、供应商设备物理参数维护、货物交接、到货验收等业务。物资部招标专责明确招标文件中RFID编码与物联网标签应用要求;合同管理专责在ERP系统中创建合同(采购订单),声明合同履约中涉及的RFID编码与物联网标签;供应商通过甲方标签赋码系统获取RFID编码及标签制作、安装规范,完成物联网标签的粘贴、安装,并通过甲方提供的供应商设备参数信息管理系统,根据RFID编码维护相关设备类型的物理参数;仓库保管员或物资现场管理人员根据《货物交接单》,利用移动设备扫描物联网标签,完成货物交接,根据《到货验收单》,利用移动设备扫描物联网标签,完成到货验收。(3)工程建设阶段将开展基于RFID编码与物联网标签的库存物资出库、出具盘点验收单、现场盘点验收、盘点差异处理、出具设备转资清册等业务。仓库保管员依据确认后的物资《出库单》和物资实物,利用移动设备扫描物联网标签,完成库存物资出库;项目管理部门在完成所有的缺陷闭环整改后,组织编制竣工预验收方案,通知物资、设备、财务等管理部门参与现场盘点验收,并依据工程物资实际耗用情况,编制工程现场盘点验收清单;项目管理部门会同物资、设备、财务等管理部门,利用移动设备扫描物联网标签,开展现场实物清点,确认验收差异,核实盘点清单与现场实物一致性;项目管理部门和物资部门分析验收差异原因,提出差异处理建议,并依据差异处理建议,组织物资补领或退料;项目管理部门依据差异处理后的盘点验收结果,编制包含RFID编码的《设备资产转资清册》。(4)运行维护阶段将开展基于RFID编码与物联网标签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设备台账维护、ERP设备台账维护、ERP资产台账维护、设备盘点等业务。设备主管部门依据《设备资产转资清册》创建设备台账,利用移动设备扫描现场设备贴赋的二维码或RFID标签获取设备RFID编码,通过RFID编码集成供应商设备参数信息管理系统物理参数信息,替代台账物理参数的录入,并将设备数据同步至ERP系统;设备主管人员根据RFID编码在ERP系统中创建PM台账;财务主管人员根据PM台账创建设备资产卡片,并将创建好的资产卡片号发送至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设备主管人员借助移动通信设备基于RFID编码与物联网标签进行现场实物的盘点,并将盘点结果记录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5)退役报废阶段将开展基于RFID编码与物联网标签的设备资产报废申请、废旧物资移交、库存物资报废申请、库存物资入库、废旧物资处置等业务。实物资产保管单位提交基于RFID编码的报废申请单;库存保管员办理基于RFID编码的废旧物资移交手续,并提交库存物资报废单据,按照移交清单将废旧物资入库;库存保管员创建处置计划,经过审核后,由物资部门统一提报至基于RFID编码竞拍清单,待完成处置后,归档RFID编码与物联网标签,闭环处置业务。

2.1.2信息化解决方案面向物联网的全周期工程资产管理解决方案,需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化系统研发实现泛在网络中的设备、资产联动与管理,提升账、卡、物相符率。具体包括RFID编码生成系统、标签赋码系统、供应商设备参数信息管理系统、标签感应系统以及基于ERP系统的标准WBS与物料组(物料分类)对应关系管理功能、物料组与设备资产分类对应关系管理功能。(1)在规划计划阶段需要开展的信息系统研发如下:一是RFID编码生成系统,主要依靠编码规则生成统一的逻辑编码[7],RFID编码规则由24位十进制数据组成,代码结构由4部分构成(见表1)。二是利用ERP系统标准功能,进行增量功能研发,实现标准WBS与物料组(物料分类)对应关系管理功能和物料组与设备资产分类对应关系管理功能,前者主要是借助预算编制规范,建立数据表(见表2),将梳理的标准WBS、物料组关系维护到系统中,满足WBS与物料组对应关系的维护与查询。在项目物资采购计划提报、生成设备转资清册时,自动校验挂接WBS与物料组的匹配关系,规范标准WBS物资采购范围,提升挂接准确性。后者主要是借助物料描述、物料组描述、设备分类、资产分类,建立数据表,将梳理的对应关系维护到系统中,在项目物资采购计划提报、生成设备转资清册时,自动校验挂接WBS与设备资产的匹配关系,规范采购与施工方案的执行准确性;设备资产联动时,物料描述对应的设备分类、资产分类将快速、准确地协助设备建账、资产建卡。(2)物资采购阶段主要研发标签赋码系统、供应商设备参数信息管理系统和标签感应系统。供应商借助标签赋码系统的RFID编码查询功能、写入功能、读取验证功能,将RFID编码固化到物联网标签中;借助设备参数信息管理系统的RFID编码查询功能获取设备采购信息以及设备、资产分类,自动匹配物理参数范围、填写规范,完成数据向标签感应系统、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支撑物资采购阶段收发货、设备资产核查与盘点等业务。(3)在工程建设阶段主要是针对标签感应系统新增物联网标签信息获取功能、物资采购信息核查、验收盘点信息核查以及出具验收清册功能。(4)在运行维护阶段主要是改造电力企业已有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使其具备集成基于RFID编码的设备物理参数信息、验收清册信息的能力,便于以RFID编码维度创建、修改、查询设备台账;并利用RFID编码附带的设备资产分类信息,集成至ERP系统,驱动设备资产联动快速完成,降低账、卡、物不一致的发生率。(5)在退役报废阶段,主要是改造电力企业已有的ERP系统,使其具备加载基于RFID编码信息的功能,便于以RFID编码维度实现退役报废申请、出入库、处置、归档等业务。

2.2存量资产

2.2.1业务解决方案电力企业一般都存在大量的在运设备资产,对于此类固定资产,由设备管理人员借助RFID编码生成系统、标签赋码系统完成物联网标签的粘贴、安装;重新传递RFID编码至ERP系统,实现已有ERP设备台账、ERP资产台账的RFID编码加载;借助移动通信设备基于RFID编码与物联网标签进行现场实物的盘点,并将盘点结果记录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

2.2.2信息化解决方案存量设备资产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通过改造设备信息管理系统,集成RFID编码生成系统、标签赋码系统,实现对已有设备的标签化管理支撑。

3结语

通过对电力投资型工程资产行业现状和物联网技术现状进行分析,为工程建设领域引入电子标签技术、全周期工程资产管理理念。目前以传感器、RFID、泛在网络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已经在许多大型电力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全周期工程资产管理研究与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工程资产管理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肖展辉.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应用体系建设[J].广东电力,2012,25,(8):1-5,11.

[2]高源,安育欣,张译.基于RFID技术的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12):83-86.

[3]朱青,李艳萍.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机械装配生产线感知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12):128-131.

[4]黄赛勤.浅谈物联网RFID技术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9(29):174-175.

[5]顾小漪,张亮,张明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人值守仓库试点[J].浙江电力,2013(7):63-66.

[6]郭浩,贺元玉.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动车组关键配线接线端子松虚防火预警系统[J].甘肃科技纵横,2019,48(11):20-23.

[7]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技术规范:Q/GDW11712—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作者:王颖 单位: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