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核心素养下地理学科教学目标设计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新时代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运用到地理学科的教学设计中,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新课标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素养,这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认真设计地理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开展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新课标意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也把核心素养如何运用到地理学科教学中作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最基础的依据,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方向是否准确。本文笔者结合《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一课,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核心素养下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在设计地理教学目标时,教师一定要根据以下要求设计:(1)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的,其包括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等,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充分综合这几方面,让学生逐渐转变对地理的认识和态度。比如在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这节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自然方面和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措施,从而引申到我们周边的环境,应该如何做才可以保护我们周边的环境,让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甚至还可以延伸到全球的环境,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发展,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符合地理课程标准。无论教师想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都要与地理课程标准相符合。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把教学目标的内容落实到位,按照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并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细化,设置新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再根据教辅资源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制作出相对应的课件,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更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当代国情,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所有的地理知识最后都需要回归到自然中,教师教授的内容最终也需要回归到生活中,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生越容易接受。
2.教学目标设计的注意事项
根据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完整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学目标缺少整体性,内容单调乏味,很多知识点不能有效地联系起来,以至于整堂课显得很散漫,没有逻辑性,这样很难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甚至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从而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导者,其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整堂课的完整性,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开课之前,教师可以放一段黄土高原的歌曲,一是舒缓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二是让学生明白今天的课堂内容和黄土高原有关,让学生仔细听歌,边听边感受歌曲展现的当地风貌,歌曲结束后让学生描述歌曲内包含了哪些内容。通过播放歌曲,学生们了解到黄土高原以前热闹的景象,再展示黄土高原现在的图片做一下对比,形象的对比刺激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产生共鸣,教师可以更好地授课,学生也会认真聆听造成黄土高原现状的原因,并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去做才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2)地理核心素养的充分体现。地理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等方面,因人的差异性,这几个方面不可能每位同学都完全得到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也可以层层递进,比如在提问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时,掌握基础知识的同学可以对水土流失的原因做出简单的解释,如土层疏松、没有树木等,基础较好的同学可能回答出很多原因,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修路等,对地理知识了解比较广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出自然原因,如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等。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些原因,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其思考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集思广益,学生自由讨论发言,不一定局限于教辅给出的答案,只要是适用于当地环境的措施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授课过程,让学生们发散思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渗透核心素养的要求,耳濡目染地让学生体会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深度剖析教材的基础上,整合资源,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件,课堂内容层次突出,整体完整,衔接性强,实践性强,动手操作实验,实践性强,这样的教案有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真实感受,形成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协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理解和判断,是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相比于其他的核心素养,地理的核心素养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核心品质,让学生可以正视自身的行为,欣赏他人身上的优点,以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笔者发现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环境问题时很认真,分析环境问题的现状也很到位,但是走出课堂,随手扔垃圾、折断树枝、随地吐痰等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看到一位学生随手把冰糕袋扔地上,我问他:“有垃圾桶为什么扔在地上?”他却不以为然地回答:“扔地上一会儿会有人打扫。”“上课老师没教给你们保护环境吗?”“教了,但是我只是扔一个塑料袋对环境不会有影响。”简短的对话足以见得,学生地理课上学的内容只是表面功夫,其未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人地协调观念只停留在课堂,但是却不能深入到每一位学生内心。在《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一课中,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为了充分让学生理解本课水土流失的原因,我通过不同的模拟对比实验,如相同高度下对植被茂密和稀疏的土层进行洒水,让学生观察水槽中的水量和土量。另一个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实验,让每组学生都实际操作实验,让学生们加深对水土流失成因的记忆,进一步引申出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印象,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团队实验操作中边思考边观察,加强了同学之间交流,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力和判断力,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三、全面分析,将抽象知识变直观感受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所以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也不同,想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环境特点,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对需要讲解的地域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比如在本节课中,首先询问学生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到底什么原因造成水土流失?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可以有效治理黄土高原的现状?怎么样讲解才可以让学生接受?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深入地掌握知识?这些都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需要考虑到的。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水土流失的原因,然后采用图片介绍黄河现状,视频中人物的对话刺激学生内心,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他们才会主动保护环境,把知识付诸行动。运用图文和视频结合的方式,层层递进,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然后在了解到区域的地理因素后,认真分析,抽象归纳,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四、通过亲自实践增强学生的感受
地理这门学科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其主要研究的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的地貌也不尽相同,我们需要结合当地的特色,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在新情境下去实践,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也可以得到检验。在讲解我国的环境问题时,我们无法带领学生亲自去实地考察,但是现在科技如此发达,教师可以搜集资料在多媒体上演示,也可以借助一些简易的道具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本节课教师就是采用模拟对比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把枯燥的知识课堂转变成为活跃的实操课堂,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能理解本文的知识点,加深印象。课堂最后,教师留下作业,要求学生亲自走访或者查阅资料,也有利于学生多方面搜集宁夏南部山区部分居民搬迁至闽宁镇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对课堂知识加深印象,了解水土流失带给人们的危害到底有多严重。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家询问亲朋好友,调查一下自己家乡的水土流失情况并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对当地造成的影响,调查完后,学生写成调查报告,通过学生自己调查家乡的环境近况,教会学生用综合思维看待自然社会领域发生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水土流失的措施然后努力践行,这也是学生锻炼自身思维的一种方式。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调研作业,如随手乱扔垃圾、任意破坏树木等,越贴近生活的实践越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有影响,经过调研,第二天教师召开交流会,同学们一起探讨昨天的调研结果,学生们自由发言,激烈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中加强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自己的实际行为也有一定的反思,这样的实践操作比在课堂上教课更有说服力,学生们更加理解课本知识并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五、结束语
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实验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水土流水的原因、危害,然后想出解决的措施,最后联系宁夏南部山区部分居民搬迁到永宁县闽宁镇的实例,让学生亲自走访或者查阅资料,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璐.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2021(20):42+45.
[2]胡新慧.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9.
[3]常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智力,2021(05):147-148.
作者:贾文洁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望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