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高专地理教学论文2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高专地理教学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高专地理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一、高职高专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的关系

高职高专地理教学侧重地理问题的研究,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展开地理的时间教学,力图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标要求高职地理教学的要求。在高职地理教材中主要包含了两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教材核心在于阐述人、环境、发展三者间的关系。高职地理教材提高了人文精神、人文内涵的部分,这为高职地理人文教学埋下了伏笔。从内容上来看,高职地理应用性强、涉及面较广,实践教学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情感等方面有着正面的影响,而这些正是人文精神的内在体现。以高职地理为依托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分析、挖掘。促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环境的情感,这也与人文精神的内涵不谋而合。

二、高职高专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训练

(一)在地理实践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

高职地理教材提高了人文精神、人文内涵的部分,这为高职地理人文教学埋下了伏笔。教师在课前可收集与地理实践教学相关的资料、信息,例如:社会热点、经济形势以及国际时事等等。通过对现实例子的分析引导学生联系客观实际来学习课本知识,从而寻找问题提出解决途径。从而建立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进而形成对地理科学的情感。同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角度来讲解地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收集经济形势、国际时事等并找出问题,展开讨论。这种方式可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同时改变学生对待地理学生的冷漠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教学的热情,从而萌发出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价值导向。最后,在丰富的人文知识中(例如:资源、人口等),引导学生在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培养高职学生的科学发展观。

(二)在地理体验教学中升华人文精神

地理学科找那个的体验教学的重心在于行为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中所感受到的情感、道德等方面的体验。在一般的高职院校中开展的地理实践体验活动形式有:问卷调查、参观、方案设计等等。在实践体验活动中感受人文精神、理解人文精神。目前,环境问题成为困扰人类生存的最大问题,在地理教学中规划出环境教学的部分也是必然的。在社会调查、地形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深化高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中的各种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学校可组织一些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以“环境保护大猜想”为主题分组探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方法等等。同时,可起到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作用。也可从侧面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行为,在人文精神的熏陶和积累中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学生拥有着怎样的人文观念、人文素养,不仅影响这学生的外在形象,也影响了我国未来的精神风貌。将课堂和活动发展到课外,也就是在将人文精神传播开来,这是对人文精神的发扬,更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式。在参观植物园、参与植树等活动中促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真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深刻的理解到人与环境的关系,感受生命、感受生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美好的情感的构建,这正是人文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升华的表现。将德、智、体、情等整合为一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人文素养营造人文氛围

在高职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是主持人、引导者的角色,在课程教学中发挥这引导作用。为了将人文精神深刻的融入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摒弃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研究地理学科中的种种人文精神体现,将人文知识和地理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自身的人文精神来影响学生。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展现人文精神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中可通过地理活动来向学生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也可想学校中的相关部门共同合作,将课堂和活动发展到课外,也就是在将人文精神从课内延伸至校园,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校园氛围。促使学生了解到地理活动、地理知识对于我们日常升后的意义,从而深切体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实现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

三、结语

小到一个单独的个体,大到一个民族都无法与人文精神隔离。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于对人格、价值导向等方面的影响,地理学科承载着人文精神,因此,地理学科有传播人文精神的义务。在高职高专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渗透,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强化地理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作者:马荣霞 单位:泊头职业学院

第二篇

一、在开放环境中,把握猎奇心理、多角度的引导,实现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是学生能在一种好奇心理、急切要解决的问题为基础、利用已学的知识或将要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提出的问题。探究性原则的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是需要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因此应重视创建学习环境及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对整个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评价引导。例如在《学校地理环境调查》的课题中,就利用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中,而且从身边的环境中,利用其如何在熟知环境下,做好一个研究性课题的好奇心理开展课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都会充满热情,特别是中学生,能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熟知的问题,能给他们带来非常大的成就感和知足感。所以作为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去激发他们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使地理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势。

二、做好幕后角色,多给自由空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实现体验性原则

在实际生活当中地理知识无所不在,比课本中的内容全面而丰富。中学生能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高对地理知识视野,扩展地理知识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应由原来的“台前”转变为“幕后”,但教师必须做好一个导演的角色,设计好适当任务和情景给学生表现,善于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授之以渔。例如在《河流地貌形成探究》中:教师应用学生身边的河流常见的几种地理景观,或给出图片,或用多媒体展示,提出这些河流中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引导他们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在野外考察实践中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聪明才智,让他们有切身的感受,实质上的理解,并且教师可以在指导过程中不断的参与科学探究的知识,而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仅是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同时,教师应留下自由空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将学习的过程转变为学生的自身的经历、表现的自我能力的展示过程。

三、从时间上、空间上、评价上等多方面的实现开放性原则

在时间上,应不拘腻于课堂时间,应给足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可以提前布置,延后总结评价。在空间上,探究的课题应适合学生所能涉及的探究范围,就是课题的研究不能超出学生所能范围。而在评价上,教师要从学生实际课题出发,具体逐步的帮助学生完善评价体系。例如:在《河流地貌形成探究》中,不可能让学生在一节课就能完成,应提前布置,从资料准备到实践调查需要较长时间,而空间上,肯定不能拘束在学校内。而在评价上,可以从分工的合理,合作的方式,所承担任务,探究过程的态度多角度的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充足的时间探讨研究的问题,从实践生活中体验地理知识,才能更虚的寻求学生的解决途径,不断使应用地理知识能力提高,同时也能达到研究性学习所要的目的。

四、从生活、教学实际出发,选好题,实现价值性原则

价值性原则包括的是社会的价值、经济的价值和创造的价值,当然也包括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即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因此在研究性学习选题时就应注意的问题。例如:在进行《环境保护》的教学时,比较多开展的是:生态环境调查,污染源的来源和处理,以及其合理性建议等,或者是某地生态资源调查等。从生活、教学实际出发,同时也要注意与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相关知识储备,选好研究的课题,并且要针对教学内容所设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五、小结

总之,研究性学习已逐渐的成为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和手段、方式,只要教师把握好学习的几个原则,就能更好的处理好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就能更好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提高,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增强地理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和学生与时俱进,满足时代要求。当然,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也应当是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改进。

作者:廖锦墩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