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地理教学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掌握是片面的、粗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尽量将教材与乡土实际联系起来,把知识巧妙、恰当地传授给学生。这样,高中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学会不少乡土地理知识。乡土知识比较质朴、亲切,有极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极易调动高中生的好奇心与兴趣,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并逐步增加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树立起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志向。这样从一种意识的形成到一种感情的建立,绝非一件易事。仅凭初中阶段的乡土地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也并非利用几节乡土地理课或几次野外活动便能达到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并结合有效的教育方式才能实现。因此,实施乡土地理教学不能局限在初中阶段,而应将其贯穿到初、高中阶段的整个地理教学之中。其中,以高中阶段的意义更为重要。从整体来看,无论是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还是生活阅历及观察分析能力,高中生都优于初中生。通过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可以让高中生增进对家乡的地理了解,熟悉相关地理特征及家乡的发展优势等。同时,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研究活动。经过对家乡某个问题的调查、研究及评价,从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初中生是很难做到的这一点的。此外,高中生如果考不上大学,在不久的将来,他便是参与家乡建设的一员。根据现在社会的文化构成可知,不少高中生在毕业后的几年内会成为家乡建设相关部门的各级管理层。因此加强对他们的乡土地理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强化家乡未来管理者的乡土意识、大局意识及环境意识,这有助于未来乡土的建设及发展。
二、开展乡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通常,经验丰富的地理教师,都不会死板地讲课,而会积极结合各种例子或当地实际,尽量搞活课堂氛围,让学生兴致高涨,甚至学生们还会强烈要求设立地理第二课堂。这是因为乡土地理知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外的乡土地理活动,又强化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热情。学生常常会在实践活动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便有学然后知不足的感叹。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形成的学习兴趣,有可能成为学生将来投入祖国地学事业的助推剂。根据实践表明,通常一个人的志向都是在中学时代建立的。而教师在学生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这就是实施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也是我们高中地理教师的价值所在。
(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强化创新意识
乡土地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便于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地理学科教学具有以下特征:时空跨度大、极强的社会实践性、教学开放性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贴近生活、与本土相关的各种自然或社会的热点问题,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探索氛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学习城市化过程后,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设置了如下问题:(1)观察分析,本地车流最拥挤通常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2)最拥挤的路段是哪儿,配备了多少交警?(3)不算公交车,最拥挤时的车辆数有多少?(4)请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最佳的解决对策,并说明理由。通过探究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也增加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们在发展进程中逐渐反思所形成的理念。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应充分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通过乡土地理教学,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将地理理论与相关实践联系起来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切实体验到地理知识的作用,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三、实施乡土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课堂教学渗透
1、运用乡土地理素材,使地理规律、原理、现象形象化、生活化
鉴于不少地理知识的概念、规律、原理及现象都很抽象,高中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时,善于运用乡土地理素材,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农业区位因素时,笔者考虑到运用当地的地理素材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们讲讲日常熟悉的农业活动,然后指导他们进行分析,哪些是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不但带动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锻炼了思考能力,增长了见闻。笔者还结合乡土素材的形象化来解决教学难点。比如,在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成因内容时,选取具体的乡土地理素材来解释各个成因,学生们都能很快理解。当讲到距离市中心远近时,笔者提前要求学生自行调查、研究当地三个商场的租金。上课时,笔者首先展示当地各个主干道的分布筒图,学生再汇报调查结果,并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距离城中心越近,地价也越高,并且商业用地也增多。
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乡土地理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各种原理及规律来探讨、解决实际的乡土地理问题,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实施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有用的知识。比如,学习城市空间结构时,笔者提供了本地地图与北京市地图,由学生自行判断。当讲解城市等级划分时,首先提供昆明市城市人口、各地级市与各县城市人口资料,然后,要求学生判断,最终他们了解到昆明市属于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列居第一位。这样,他们也容易理解重要知识点及内在联系,包括城市等级、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
3、乡土地理素材要突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对家乡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学生,他们希望能深入了解家乡的有关地理事物。因此,可突出乡土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农业区位选择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每年开春之际,农户都在思索应种植什么农作物更好,你们能想到办法,给他们出出主意吗?在我们这儿,很多农户长期种植水稻,这种做法对吗?(2)在一块土地上种植什么农作物,涉及到哪些因素呢?(3)思考一下,本地将水稻作为主要生产作物合不合理。(4)让农村的学生讲讲父母辛辛苦苦在家里种水稻的做法有不好之处吗?学生回答:辛苦,赚不到钱。老师: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共同决定的。(5)教师提供当地农作物种植资料,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一位农民,自己打算怎样来发展农业?”
通过上述问题,特别是最后一道发散问题,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课后,学生们也了解到农民应怎样去当,怎样去种好地,怎样促进农业发展。同时,他们也认识到父辈由于文化低,不懂运用新观念去看待农业生产,只知按部就班,因此,难以脱贫致富。通过学习,不仅让学生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教材,让学生讲述熟悉的乡土地理素材
有的学生对一些教材知识有亲身经历。若让他们现身说法,其他学生也容易信服,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比如,学习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时,在当地最为普通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笔者挑选家里种植水稻的学生为我们讲解水稻的种植过程。同时,让学生们现场采访这位同学,了解水稻的种植规模、产量、灌溉、销售等,着实让城里生活的学生增长了不少农业知识,他们对知识的印象也十分深刻。
(二)加强课外活动渗透
理化生学科离不开实验,同样,野外考察与社会调查对地理教学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课外活动,学生能从身边的环境入手,开展乡土地理学习活动,从而由小区域透视到大区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通常,教师可设计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安排学生于课外开展探究性学习。
1、组织专题探究性实践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方式,可以让地理教学回归到生活教学。让高中生就某个乡土地理问题或现象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然后,从生活实践中加以提高。此类活动探究的范围比较大,包括和人类生存环境有关的各种自然事物或有关现象等。教师要选好探究主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综合能力。比如,学习城市化一课时,笔者事先要求学生去观察、调研,分析当地有什么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影响呢?通过学生的汇报,可知在环境、交通、城市土地利用及人口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变化。这让学生了解到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也意识到在经济取得进步的同时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2、组织观察观测型实践活动
这类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观察相关地理现象,并观测记录有关数据,从而为抽象的地理理论知识提供具体的例证及解释。比如,开展“气象观测”活动,笔者让学生通过学校的相关器材,观察记录主要的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降水量、蒸发量、风速、风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