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学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学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学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迫切需要摒弃传统教学思想和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引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综合性人才。我国对于教育事业改革的本质要求是以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强调学生潜能的激发、启迪智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性,丰富内涵。所以,对于中学地理教学而言,运用探究学习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培养综合性学习人才。本文主要就探究式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法;中学地理教学;实践运用;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法诞生于20世纪中期,由美国科学家提出,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作为引导者和启发者来帮助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以课堂主人身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在探究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内涵,获得更深处的情感交流。总的说来,探究式学习法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了解解决问题的技巧,并从解题过程中找到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解题技巧。

一、探究式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现状和意义

1.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多以教师知识讲解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即是课堂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去接受课堂知识,缺乏学习主动性,长此以往,必然会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成效降低。在中学地理课堂中,教师照本宣科,讲解教材中内容,学生为了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只能盲目地模仿教材中所提倡的学习方法,缺少对知识的延伸,以至于所掌握的知识难以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创造力。[1]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实际延伸性不足,禁锢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甚至有众多老师在讲解过程中随意更改教学顺序,教学主次模糊,以致课堂学习气氛不足,更不用说教学模式的创新了。总的说来,这种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尽管在我国教育事业初期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弊端愈加突出,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发展,因而迫切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2.探究式学习法概述新课标教育改革提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创造力和联想力。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就是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僵局,转变教师教学思想和方法,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展现自我,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发挥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由学生代表来讲述小组成员的研究成果。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启迪心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2]

二、探究式学习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要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个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需要教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模式,吸收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并将其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于教师而言,首先需要强化自身专业素质,创新教学理念,充分明晰探究式学习法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影响,而不是盲目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曲解此种方法的实质。此外,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忽视教材的作用,需要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在掌握更多地理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展现自我价值。由此看来,教师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3]

1.教学案例分析

探究式学习法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作为课堂学习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仅需要做好理论知识工作,同时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创设难度适中的问题,既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保证学生能够从问题中获得启发,掌握更多知识。由此看来,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4]诸如在学习欧洲气候特点时,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如果你在浙江伞业公司应聘,正值公司要在英国开发国外市场,如何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来提出合理的销售方案?”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吸引学生踊跃参加交流,提出独到的见解。

2.教学内容设计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课堂设计,明晰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结合课堂教学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工业区或者农业区,来收集和整理区域的气候特点和资源状况,找出对于该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良影响,提出合理的改善对策。[5]经过学生课下的资料收集和讨论,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面前阐述调查结果,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创新之处,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例如,在讲解我国人口问题时,由于内容较为枯燥,更多的是偏理论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中极易感到厌倦。所以教师应结合教学需要设计一个家庭小故事,向学生展示以前家庭的生育标准和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的家庭生育标准,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含义。在讲解不同地区存在时间差异问题时,可以提出例子:“世界足球杯决赛时,为什么直播时间都是午夜时分,是因为他们都是在夜间踢球的吗?”对于男生而言,球类运动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确立活动方式

在中学地理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于不同学习内容,应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开展方式。诸如在讲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等问题时,可以于一个月前让学生观察光线在教室中的位置变化,夜晚太阳下山的时间,将所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在全班面前进行讲解,探索太阳公转和自转规律,从而了解到一年四季同昼夜之间的联系,得出太阳直射地球角度不同导致昼夜长短存在差异,地球表面受到照射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引出四季变化。[6]在讲解温室气体时,教师首先可以提出问题:“谁能告诉我,全球为什么会变暖?如何能够改善这种现象的发生?”学生经过思考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随后教师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多、自然资源污染以及交通拥堵等角度出发,来讲解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增多,会使全球气候变暖,不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以此为题,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改善环境问题,维护人类生存家园。[7]

三、案例分析

以赤潮地理现象为例,进一步分析海洋环境保护内容。首先,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能够最为直观反映海洋生态环境情况。1989年我国渤海湾出现了大面积的赤潮现象,高达1300平方千米,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天津市的海鲜产量相比同期减少92.5%。赤潮现象的出现,标志着渤海湾赤潮现象已经成为京津唐等地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其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赤潮现象涉及了哪些地理知识,存在的哪些问题值得去探讨。学生讨论后确定研究讨论主题:为什么海洋赤潮现象在工业革命之前并未出现?是什么原因造成赤潮现象的出现?就此类现象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再次,深入探索。由于学生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相互补充和完善,产生思维碰撞,激发创造力和联想力。学生在讨论后得出结果:海洋赤潮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们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水无限制地向海洋排放,造成了海湾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水体营养化,从而滋生大量微生物,致使赤潮现象出现。[8]最后,探索延伸。我国渤海湾赤潮现象的发生是海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直观表现,对于全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需要鼓励学生能够持续探索,将问题深化,结合各方面因素,来分析海洋污染问题出现的原因,如何能够防止工业废水排入海洋中造成污染,促使学生能够得出自己的应对措施,通过问题延伸和拓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终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作为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知识同实际生活相联系,以求在未来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丰富内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回玉.中学地理图像“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报告[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3):30-32.

[2]李雪华,甘永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3]徐金彪.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90-92.

[4]陈彬.中学地理学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课题研究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9):28-30.

[5]赵建军,冷立杰.基于素质教育的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与方法创新[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10-114.

[6]王萃.探索适合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探究教学的策略研究与实践[J].中国民族教育,2011,(7):46-48.

[7]贾华军.略论探究式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上旬),2015,(1):102.

[8]徐勋,蒋晓.“积极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初步研究报告[J].教育学术月刊,1987,(2).

作者:田原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第一初级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