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思考论文(10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地理教学思考论文(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地理教学思考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思考

【摘要】在地理知识点学习过程中,与生活实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针对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从生活化的角度,实现地理知识点的教学工作。因此本文以高中地理学科为例,对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 知识点 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深入,使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自身存在的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点学习的需求,尤其是在高中地理知识点学习工作中,教师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即利用生活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切入点,实现地理知识点的全面整合,观察落实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

一、生活化教学对高中地理知识点教学的意义

地理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多数是采用被动式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式的学习,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地理学习兴趣,加之教师很少了解学生实际知识点接受情况,只是一味的讲解,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错误的定位,认为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无任何联系,这一现象造成学生不能及时找到学习方法,单方面的认为考试成绩是整体学习的重点。地理教学在开展教学时,应对生活化教学进行积极的应用,确保地理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促使学生地理水平得到提高。地理除了和实际生活存在直接联系,更是在国家军事政治方面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学习地理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对地理问题进行解决时,把各科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时差进行计算时,将数学逻辑思维和计算进行有效结合,不仅可以快速解决地理问题,而且还能加深数学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学方向为:发现生活中地理的身影,引导学生积极迈向自然和社会,培养学生生活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

二、在高中地理知识点教学中对日常生活案例的合理利用

在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其知识点呈现规律性的特性,如教师对学生采用强制灌输的教学模式,则会降低地理知识点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应在实际的地理知识点教学过程中,采用日常生活案例结合的方式,将生活实际与教学知识点向融合,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如教师在教学工作结束后,可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对学生居住地的交通环境进行观察”、“对学生所在市区的工业场址进行了解”等相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地生活实际观察能力,从而才能针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案例,对隐藏的地理知识点进行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整体质量的提升。例如:“地球运动”课程中,教师可对学生生活现象观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同时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问题:“冬季清晨6点呈现昏沉的状态,而夏季清晨6点则阳光明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这种教学问题的引入,可使学生带着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解读,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点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一定的生活探究能力。

三、地理知识点教学方案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在高中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地理知识点具有抽象和枯燥的特点,加之与实际生活链接工作中存在偏差,使得学生在针对地理知识点学习工作中难度相对较大,如教师难以利用有效地教学模式,则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延误地理知识点教学目标实现的时间。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应在教学方案设计环节中,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理解能力。例如:“环境与环境问题”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生存周边环境问题进行详细记录,通过学生自主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讲解,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探讨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如燃煤材料的使用、工厂过量生产产生的空气污染;由汽车鸣笛、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污染等,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探讨结果,对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全面总结。这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地理知识点更具生活化的优势,对此教师在针对知识点教学中,课堂教学环境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的特点。

四、实现地理知识点抽象化向具体化的转变

高中物理课堂中,把地理知识点进行生活化教学,使知识内容更加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高中地理作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多数知识内容是由生活所演变而来,所以,将生活化教学合理应用于地理实例中具有重要意义。五、结束语总结上文,在高中地理知识点教学过程中,随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改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促进作用。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想要更好地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合理利用,应对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将日常生活与教学知识点进行充分整合,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强化记忆,进而实现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有亨.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198-199.

[2]刘桂香.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赤子,2015(10):330-331.

[3]胡春.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互动生活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82-83.

作者:王君红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方位感有相应的帮助,同时能够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进而了解中国的地理状况,各省份分布等,同时能够了解世界地理,了解气候变化原因,了解地图查看方式等,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重要的存在,需要进行相应的探析,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持续发展以及稳定提升。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主要来源就是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低下会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学生地图查看能力差,地形分析能力差,对于气候成因不了解,以及对于各地区气候各地区地形等都不了解,不了解宇宙构造,同时不了解我国的地理分布情况,这对于学生今后发展较为限制,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相应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探讨,给出具体的对策,进而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概念成熟化。

一、高中地理教学主体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一就是教学主体偏差,即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以及教师采取全程讲解的教学方式,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极为有限,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加之高中地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奥,内容复杂烦琐,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以及学习的进展越来越慢,对于高中地理学习的抗拒心理增加,进一步阻碍高中地理教学的进展,教师在教学效果迟迟不见起色的情况下,教学热情逐渐降低,以及教学方向逐渐模糊化,这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进展极为不利,会限制学生地理学习的深度以及限制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改进对策就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开展教学,教师占据辅助教学地位,即教师给予足够的空间以及自由,让学生进行课堂探讨,课堂交流以及课堂提问,实现课堂氛围活跃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化,以及学生与教师关系和谐化,这是高中地理教学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以及前提。学生主体教学形式也是现今的主要教学趋势,有进一步发展应用的价值。为进一步具体化学生主体教学理念的操作,以及作用体现,需要选择具体的例子进行你分析探索,让教师彻底明白以及了解学生教学主体的概念,选择高中地理知识中的八大行星为例进行分析,教师给出谈论主题,即八大行星的整体结构以及个体化分析,让学生结合教材,结合所掌握的课外知识以及接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如让学生先从八大行星的位置排列入手,在进行单独分析,确定各大行星的属性,特点以及地球与之对比存在的特殊之处,进而分析地球有生命的主要原因,在第一次引导过程中教师给予较为全面,逐步性的引导,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探讨思维以及探讨步骤,在此之后,在逐渐简化引导步骤以及引导内容,实现学生主体化学习结构,这对于学生全面、深入了解掌握知识有相应的促进作用,能够坚实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地理学习氛围热烈化。

二、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模式传统化,即教学步骤固定,教学内容固定,教学进展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方案重复化使用,教学与实际结合较少,逐渐脱离实际,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较少,教师对于地理教学的目标以及地理教学的方向较为模糊,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点混乱,概念模糊,以及知识框架零散等情况,导致地理学习进展缓慢,地理教学整体质量提升困难。针对这一典型问题采取的主要针对性措施就是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实际化地理教学模式,即教师结合学生的地理学习实际情况,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想法等,同时了解学生的地理知识薄弱点以及掌握最为全面的知识点,教师以此为基础,设置科学、合理、创新的教学方案,并且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全面的剖析,确定教学的顺序,以及确定教学的内容安排,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的步骤以及确定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方向更为明朗。以高中地理知识版块中的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例进行分析,首先教师确定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了解情况,包括自然资源概念理解,自然资源具体例子分析,自然资源分布等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某一块知识的教学,对这一板块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教学顺序以及教学步骤,主要为首先阐述自然资源的种类,在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在分析开发利用原则,开发利用方式等,有条理、逻辑,全面化的展现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方案,发展情况等,对于学生更为深入,全面,透彻了解我国地理情况以及资源信息有实际的促进作用,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地理信息以及地理知识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缓解地理学习压力,降低地理教学难度。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确定需要对高中地理教学具体例子进行分析,确定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阻碍高中地理教学进展的因素,高中地理教学发展必要性体现为能够实际的促进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对于学生查看地图能力,气候分析能力等提升有实际的促进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因此,需要进行实际的改进对策提出,实现高中地理教学全面化发展。

作者:叶修建 单位:江西上饶市上饶中学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的应用

【摘要】在高中地理的教学环节中,地理教师为了提升其教学质量,使学生充分的学习以及吸收教材的知识内容,寻找多种教学方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地理的比较法更加的符合地理本身的规律,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掌握,进一步提升了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从而满足现代地理教学发展的需求。本篇论文以高中地理的比较分析法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对比较法在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地理比较法的应用性功能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比较法 应用 研究

现阶段,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比较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可调节性也很强,所以,应用的较为普遍。地理的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全面的地理知识,在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升高中地理地理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地理的课堂学习效率,较快的完成地理的教学目标。在比较法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地理的教学质量。本文对地理比较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其进行优化处理,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拓展学科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一、地理比较法的分类

1.图形对比法。在实际的高中地理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区分具有相同性质的地理知识,采用列举图表、图形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教学媒介在学校中得到了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制作的方式向学生更加直观的展示图表,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对概念性的地理知识点的课堂讲解。在备课期间,地理教师可以制作带有动画效果的地理课件,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播放、讲解。

2.概念对比法。高中地理教材当

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地理的专有名词,而单靠教材中的注释并不能完全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有时还容易出现相近概念词混淆的现象,例如:“节气”与“季节”,其中,节气指的是天气与气候,其在地球上的太阳黄道上进行区分,每15°为一个标准,有每24个节气组成一个回归年;季节指的是依据太阳的公转、太阳的高度、昼夜的长短变化确定的,以太阳的黄道上90°为区分的位置。节气与季节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的变化情况。

3.同类对比法。同类的对比法在

地理的比较法当中适用于针对相同的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依据不同的方式找出其存在的共性以及差异性。例如:在学习亚洲和南美洲之间的相同性时,可以让学生总结其相同的气候特征、大气环流的变化方式、气候的特点,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之后,继续提问其不同点,再次回答完毕之后,与学生一同探究总结差造成气候差异的原因。通过在地理的教学课堂中引入类比法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的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记忆,组织了学生的地理知识架构,更深层次的学到了地理的知识,在学习新的知识内容的同时,还对旧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有效的巩固。

二、地理比较法问题的对策建议

从现阶段我国的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讲,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进而影响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以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促进比较法的完善工作。第一,重视比较法之后的总结分析。高中地理的知识中,仅有比较法的手段直至完成课堂的教学活动是极其不充分的,因此,高中的地理教师应该在比较法的应用之后,对比较法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分析,以防止学生有记录不全的,对知识的掌握出现漏洞,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第二,使学生掌握比较法的应用技巧。地理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将学习的技巧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第三,高中地理的比较法的形式多样,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课堂中,要注意比较法的综合性、深入性的特点。广泛的说,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多面性,涉及到的知识范围也较为广泛,因此,高中的地理教师应该注重依据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比较法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关键性意义的教学方法,学校教师及教育领域的相关人员要对其加以研究与创新,增强比较法的实际意义与作用。除此之外,还应该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比较法的实际有效应用,提升学生的地理逻辑分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的比较法是比较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它能够有效的体现地理结构的逻辑性,同时也是地理授课核心目标。因此,地理教师要不断的对比较法加以创新,合理的运用比较法进行地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渐的掌握比较法的运用技巧,帮助学生有效的提升地理的学习成绩,从而运用比较法合理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健.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4):135-135.

[2]李耐根.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11):51-51.

作者:金优胜 单位:浙江省永嘉第二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分析

【摘要】本文从研究主题的确定、互动性教学、教师的主导、学习的总结等角度入手,就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 地理 思维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通过研究主题的确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探究性的学习,积极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其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知识的教学为对象,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认真的探讨。

一、捕捉生成,确立研究主题

研究性学习的开启需要确定明确的主题,这样才能确定研究的具体方向。而地理研究主题的明确需要将具体的知识内容作为核心,把握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保证主题与教学重点切合。通常情况下,高中地理教材中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但是教师必须注重主题的优化,避免内容的过于宽泛。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笔者认识到学生在理解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不能用僵硬的教学方式导入内容,而是应该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运用灵活的方式组织主题活动:首先,笔者引入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等五幅图,引入了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延伸性资料,让学生对海水运动有大概的认识。这时笔者再引入了研究的主题——“海水是流动的”,并且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介绍:知识导入、图片分析、案例探讨、小组活动等各个环节。另外,笔者还在确定大主题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的小主题,设置了“鸭子的传奇之旅”“寻找马航MH370遗迹”等主题活动,通过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生动性。这些研究主题的确定能够调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研究主题导入的手法,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知识点的指引来提出主题,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应该注重研究主题类型的丰富,通过畅享型、反思型、分析型、论证型等多种主题的提出,促使地理教学能够更加充实。

二、多元互动,优化研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重要地位,旨在让学生通过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能忽视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这样才能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弥补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足,避免出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情况。对此,教师应该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创造民主平等的互动氛围,打造学习的“共同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灵动起来。例如在“寻找马航MH370遗迹”的主题活动中,笔者让学生组成了合作小组,就马航的踪迹进行追寻:首先笔者导入了马航MH370事故的背景,将学生带入到寻找马航的情境之中,激发起小组探讨的兴趣与责任;随后,笔者引导小组发言人分别阐述本小组研究分析的方向,各个小组分别从气候、海洋水文的分析、洋流的运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研究意见,笔者在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基本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批准各个小组的深入分析方案;各个小组在引导下,借助《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这一图,具体探究了研究对象马航MH370残骸在各个大洋的漂流情况,并且结合气象、海洋、区域国家等地理知识大致分析了残骸的运动方向;各个小组又推选了专家,组成了专家代表座谈会,对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笔者再揭示了马航残骸的实际位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马航残骸位于实际位置的具体原因。多元化的互动是提高研究性学习质量的关键,但是教师需要认识到,在生生互动中,教师不能仅作为旁观者,而是应该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互动、倾听学生的交流、加入小组的讨论,这样才能及时规范学生的讨论,避免出现互动水平低的情况。

三、有效主导,调控研究方向

虽然研究性学习强化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注重学生的自我突破性发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需要教师作为领路人、指导人,确定并且规范研究的具体方向。目前虽然有少数地理教师开始尝试推行研究性学习,但是却存在着教师退居到教学的“边缘”,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局外人的情况。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的主导地位,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成熟,加强对这种学习方式的指导与管理。例如在大课题“海水是流动的”研究中,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规律,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在课下搜集了有关于表层洋流流动的相关资料,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的案例来佐证。学生在课下搜集了“一封羊皮纸信”、郑和下西洋、日本和秘鲁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等多个资料,从网络上搜集了“绚烂的洋流”“洋流下的红珊瑚”等视频素材以及相关的图片等多种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课堂讲学的亮点。部分学生以这些素材为基础,自己到讲台上进行“海水是流动的”这一主题的讲解。在学生做好自身的研究与探讨的同时,笔者也做好了必要的主导工作,笔者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在资料获取上的情况,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引导,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教师应该认识到其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包括协助学生、支撑学习、表率指引等多个方面的作用,这些作用不仅贯穿于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还应该在学生研究学习时,加强对学生的监控与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这样才能避免学生陷入盲目的研究学习中。

四、归纳整理,升华研究理论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样需要收尾与总结,通过系统性的归纳整理能够让学生全面地理解地理知识,升华其感受与领悟。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一般是由教师担任研究学习的总结者,归纳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在研究性学习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书写研究报告,结合学情整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例如在进行“海水是流动的”主题研究后,笔者指导每一个学生选择一个方面并完成一份研究报告。有的学生选择从暖流与寒流的比较出发,在分析两者区别的同时,对“暖流与寒流是否代表着绝对温度的高低”这一论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列举了具体的案例;有的学生选择挪威卑尔根、索马里半岛等具体的地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地点的洋流性质有什么差别,结合图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的学生则选择了具体的案例进行了探讨,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有“哥伦布出行路线”、“阿摩科•卡迪兹号”邮轮失事事件等,不仅研究了洋流的性质,同时还全面探究了洋流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做好自身总结的基础上,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完善的结尾,将具体的知识点提炼为具体的问题,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说说自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感想,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价值。总而言之,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这种方法,在确定研究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全面的互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规范与指导,避免教学落入俗套。

【参考文献】

[1]沈新荣.基于项目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课例[J].教育,2016(5)

[2]麻生苍.利用身边案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青海教育,2015(Z3)

[3]俞斌.地理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成才之路,2016(5)

作者:陈武庭 单位:林市陆川县实验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对地图的运用

摘要:地图是展示地理学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辅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的主要途径,而对地图的运用,也是学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必备的一种学习技能。因此,针对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更好地发挥地图教学的优势,提高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水平。本文对高中地理地图在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从而充分发挥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图;运用分析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的重要性

(一)地图能够明确体现地理事物所属的地理位置与地理信息

地图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明确体现地理事物所属的地理位置与地理信息,这也是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地理知识描述的地理环境与现象的一种直观展示,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加深刻,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如某经纬度位置上地区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等情况的描述,都能在地图中找到。

(二)地图能够明确展示同类型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地图的第二大作用就是能够明确展示同类型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使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同类型地质的分布或是相同地理环境的布局规律。如我国的四大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我国的四大高原分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这些地形分布都能在地图上有明确的展示,从而方便学生记忆与学习。

(三)运用地图能够提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水平

地图的作用是地图外在重要性的体现,同时,它还具有内在作用的重要性,最主要表现是能够提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水平。由于地理知识具有推理性、概念性强,使学生在学习时比较难以记忆与理解,不会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无法产生对知识的联想与想象,而对地图的运用,能够充分利用它直观、形象的优势,将地理知识的抽象化转换成图的形象化,使学生的头脑中出现地理知识描述的轮廓或表象,从而促进学生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地图能够让学生细致解读历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地图不仅能够显示板块运动导致的地貌变化,还能展现每个朝代的疆土变化,让学生更加细致地解读历史,认识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物产资源的丰富、风土人情的特色等,从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

(五)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地图直观、形象的优势能够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地理知识的世界中解脱出来,以色彩绚丽并具有趣味性的图形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喜欢学习与了解地理。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运用地图的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读图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充分发挥地图作用与优势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有效运用地图完成教学的基础工作。首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所有能够展示地图的事物,如地图册、课本插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完成问题发现到解决的过程,并结合地图总结规律与经验,做到图文结合;其次,对学生的读图做题进行培训。从学会阅读图名开始,完成事物的空间定位,以及对图例阅读的重视三个方面为学生安排读图习题,从而使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强化。

(二)加强对学生填图能力的培养

填图是在读图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强化技能,作用是使学生加深对地理事物分布知识的记忆与掌握,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填图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填图能力得到培养。

(三)加强对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

绘图是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地图的重要表现,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加强对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是有效运用地图完成教学重要环节。首先,加强课堂上的版图绘画训练,提高学生地图绘画技能;其次,布置绘图作业,加强对学生绘图的练习;最后,可以在班内进行绘图板报评比,提高学生的绘图积极性与热情。

(四)加强对学生使用地图能力的培养

使用地图就是能使学生将地图中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系,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多采用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为学生讲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强化学生对地图的运用。

三、结束语

我们了解到了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明确了如何运用地图发挥地理教学的优势,从而能够运用有效的地图教学策略,促进地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福俊.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图技能培养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史舒婷.高中生地图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作者:徐维娟 单位: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第六篇:高中地理回归生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地理学科教育更是如此。“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一直是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这充分肯定了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 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地理学科教育更是如此。“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一直是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这充分肯定了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高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的必然性

1.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阶段。基于这样的背景,地理教学必须克服功利的倾向,打破应试的旧模式,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能力和素养。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跨越课堂与生活的鸿沟,构建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富有生命和活力的地理课堂。

2.地理学科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综合性强、实践性强是高中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丰富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地理素养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养成。因此,回归生活的地理教学既有利于发挥地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及生活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高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的原则

1.凸显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也日新月异地变革着。地理教学作为学生接触新时代地理信息的重要途径,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知识的照本宣科上,更应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变化的社会。回归生活的地理教学就很好地实现了地理知识和现实社会的连接。地理教师必须将单一的校园课堂向社会课堂、生活课堂拓展,不断在生活中充实丰富自己的教学案例储备,提升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2.注重实践性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地理素养的培养不应该局限于书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地理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学习体验和动手能力的要求更多。遇到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师要注重开发地理课程资源,把复杂的知识生活化,可以尝试设计具有操作性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高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应当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将地理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整合。在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和生活素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要巧妙结合,这样才能让生活真正融于地理教学,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创设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将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生活现象,将深奥的教学问题巧妙地转化为具体生活情节,填平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鸿沟,能使学生产生探究地理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在新课导入、重难点问题探究上,更应该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例如在讲解常见天气系统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当地近期的天气预报资料,让学生观察气温、气压、天气阴晴雨雪变化情况,使得学生对冷暖锋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2.开发乡土素材,整合课程资源

回归生活的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把地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搬到小河边,搬到农田里,搬到任何地理知识可以到达的地方……让学生对地理学科形成另一种独特的感悟。尤其是乡土素材,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更应当深入开发。例如以自然灾害为切入点,徐州地区的生活课程资源相当丰富,涉及洪涝、干旱、地震、蝗灾等诸多方面,教师可以精心挑选、整合资源。又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徐州市区消失的化工厂、热电厂、造纸厂、钢铁厂等都搬去了哪里,思考这些工厂为什么要搬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环境因素。此外,高中地理还有很多丰富的生活相关课程资源可以开发利用,比如高中生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或者生活俗语,地理教师可以对其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充分挖掘,与地理知识相联系进行欣赏及分析,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对地理原理及地理规律加深理解及掌握,并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比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表现的就是四川盆地地貌;“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这一俗语表现的是以风对天气进行预测。这样一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充分利用,以学生生活实际作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的实际用处,并且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知识进行较好的应用。

3.转变教学方式,注重自主探究

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回归生活实际得以真正实现,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且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案及更好的作业布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更好的安排。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地理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积极开发学生智慧,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有关知识及资源进行收集,从而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比如,教师可将“火山喷发”作为课题,安排学生在课下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使其自主进行学习,之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4.依托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很多地理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比如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日出日落现象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生活体验对知识进行阐述,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与教师之间能够更和谐进行互动。回归生活的地理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将地理和生活自觉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之美。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扩展时空,使学生真正走出课堂,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知识进行感知,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回归生活,然后在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充分认识该教学方法内涵及价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通过有效方式实现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使高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实际能够真正得以实现,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地理知识实际运用能力。

作者:王冀宁 单位:江苏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第七篇: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

摘要:当前,教学工作处于改革深化的时期,而各大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优化与整改,例如:高中地理,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够加快新课改的建设工作,还促进高中地理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针对此,本文首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课程,对其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意在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特点;具体应用

现阶段,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人士关注的重点,致使众多学校将教学的中心由学习成绩转化为学习过程,尤其是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由于其在形式上属于文理兼修的课程,学校与教师更应注重地理教学工作。探究式教学是在社会的发展需求下演变而来,能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下文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详细解读。

一、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定义

显而易见,探究式教学模式即是去伪存真的教学模式,主要对知识开展研究和调查工作的教学手段。以问题设定作为教学的中心,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利用学生各自特点,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与挖掘,从而取得相应的答案。基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注重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对学生积极性进行调动,还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实现学生成绩的全面进步。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关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将教学目的设定为探究性、科学性问题的探讨。教师通过问题的设定,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讨工作,在此过程中问题的设定需符合客观事实,不可枉加定论,学生之间通过共同努力,对问题进行合理解答。另一方面,将教学主体设定为学生。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对此教师在问题设置过程中,应以学生的特点与主观意识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见。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设定规律性较强的情境,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将问题设定过程中,教师应实现做好问题假设和猜想工作;对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并整理,做好分析与整合工作;将问题研究结果进行记录,与学生进行全面探讨,最终确定问题的准确答案。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

第一,建立良好地师生协作关系。在高中地理教学阶段,探究式教学模式将教学主体还原于学生,教师为增加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应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注重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全面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与学生去亲近,从学习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关心,从而充分地对学生的特点与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例如:在《水循环与洋流》课程中,教师可从蒸发和降水、地表径流以及下渗等角度,对水循环进行合理分析,之后利用动态演示的方式,说明太阳能在水循环中的作用,进而利用问题引入,探讨大气污染和地表污染对人们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后果。第二,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定位。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探究式教学的目标为体验性的运用,即在教学中加深学生的亲身体验与主观感受。按照情感、价值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从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问题探究能力以及独立解答能力;以知识层进行解读,探究式教学主要从问题的设定角度出发,学生通过自身对问题的分析与论证,强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针对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问题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制度,以4人至6人的界限设定为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原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进步。例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课程中,教师可适当引入背景特大沙尘暴案例,阐述荒漠化的形成所引发的危害:土地生产能力逐渐下降;土地资源的使用范围缩减;大气质量下降等,之后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课后问题,即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荒漠化的形成和自然灾害二者的关系。第四,营造良好地教学氛围。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加之教师探究式问题的引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课程《宇宙中的地球》时,教师可利用幻灯片放映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宇宙中的各个星体,教师再抛出问题:“地球在宇宙以何种角色存在?其作用是什么?”、“地球与其它星球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种方式的运用,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教学氛围的构建。

结束语

总结上文,通过对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分析可知,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生本教育”的重要体现,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促进作用,还会使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例如:对新知识点的挖掘等。另外,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加大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魏丽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22):150-150.

[2]皮丽.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对策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8):20-20.

[3]龚伟波.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A版,2014(3):80-80.

作者:李晶连 单位: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

第八篇: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影响评价

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正视环境问题,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参与环境保护,这对于环境恶化控制以及对于环境问题解决有长远性的价值。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对学生环境认知影响的评价。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环境教育是一种的一个方面,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主要原因就是现今社会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工作都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运作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于我国的发展极为不利,需要及时采取对策以及找准方向进行改进,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概念上、思维上的改变,实现从根本上控制环境污染严重化,以及环境问题恶劣化,而环境教育恰恰能够达到这一效果。下面对于环境教育对学生环境认知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进行评价,确定环境教育对于概念思维的具体影响,以及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进而确定环境教育的地位以及环境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环境教育具体化对学生环境认知影响大

环境教育具体化就是教师根据环境教育的具体内容,利用相应的真实视频、图片,或者具体场地参观等形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环境教育的真实性与现实的贴近性,环境教育的知识具体化,这在提升学生环境教育知识内容掌握理解的同时,还能够实际的提升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对于美好环境的向往程度以及相应的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对于环境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问题起因有相应的了解,对于自身的行为更为注意,同时会进一步限制以及影响周围的人群,这能够间接的实现潜移默化的改进环境问题以及控制环境恶化等,环境也能够在此基础上得到改善,社会的发展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也增加可能性。这进一步体现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也能够体现出单纯的书面化环境教育比不过实践结合理论的教学方式。以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中的环境问题为例进行分析,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实际的提点环境对于社会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对于人类身体、生活的具体影响,在学生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之后,在展示出具体的环境污染图片,环境污染造成危害的图片以及人类受环境污染影响身体变化的图片等,在播放各种环境问题小视频,从视觉上感官上震感学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环境污染以及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环境污染环境问题对于社会的影响严重性,进而让学生对于环境认知更为科学化、全面化以及重视化,对于环境认知不再局限于身边以及局限于所学的知识。

二、环境教育内容丰富化对学生环境认知影响大

环境教育内容丰富就是拓宽环境教育知识面以及环境教育内容,让环境教育不再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口头知识传授,让环境教育更为饱满、更为充实以及更为全面立体化,环境教育内容丰富就是在环境教育具体内容教授过程中,教师提前进行课件准备,进行相关知识搜索,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面扩宽,提升学生的见识以及知识储备量,进而让学生能够更为全面的了解环境情况以及掌握环境知识,学生对于环境认知更为体系化以及对于环境认知更为详细更为充分,能够更为客观、科学、合理的对待环境问题,以及限制自我的行为,实际的推动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和谐化进展。以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中的人与环境关系为例进行分析,教师在相关知识获取过程中,主要方向为人与环境关系现状,人与环境关系发展目标,人与环境关系和谐的必要性,人在环境中生存的原则,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等,对于所获取的扩展性知识进行设计性教学,实现教学的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更为全面更为彻底,更为深入的了解人与环境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对于环境的认知,认知环境的存在意义,环境的特性以及人类在环境中所处的地位等,环境教育在该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环境教育照本宣科效果显然低于环境教育内容丰富化教学。

三、环境教育接触多对学生环境认知影响大

环境教育接触多,简单来说就是环境教育深入、环境教育的次数增加,这对于学生环境认知影响需要纵向比较分析,即取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比对,进而确定环境教育次数增加对于学生环境认知的具体影响,取具体高中每一年级段3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进行理论加之实践考核,理论采取试题考核模式,考核的内容以及考核的试题统一化,进行分数记录,实践考核就是学生对于具体环境事件以及环境问题的认知情况,以及对于各地区环境情况的了解情况等,记录分数,最终按照理论∶实践=4∶6,记录最终的考核分数,进行分数的排名,利用计算机相应的程序,计算出前十名各年级占据的比例,前一百名各年级占据的比例,以及前两百名各年级所占据的比例,进而罗列比例,确定各年级学生环境认知的程度,最终确定高年级对于环境认知的深刻性高于低年级。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对学生环境认知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学生对于环境认知的主要来源就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因此,进一步推进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是具备一定价值的,需要进行实际的分析以及具体的评价。

作者:范帅金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

第九篇: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地图教学,大部分试题都与地图有关。本文重点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意义、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两个层面进行阐述分析,以期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关键词】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 培养

地理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地理知识可在地图上得到完美的展现,甚至还可以演示出来。在日常教学中,某些地理知识在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但是通过观察地图就能够明确地了解。地图就像地理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地图教学,大部分试题都与地图有关,基于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强调地图的重要性,还应当引导学生阅读各类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意义

(一)读图能力是学习地理的需求

在认知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相辅相成的,综合运用两种思维形式,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地理这一学科内容异常丰富,充满了各种不同的地理事象,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地理内容包括了季风、大气团等地理事象,形象思维就是从这些事物的表象入手,分析其特征,由此认识地理。在课堂上,生动的形象是深化认知的要求,假如没有这些形象的地图资料作为支撑,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自然也无法运用知识。

(二)读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最终目标,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今,大部分的信息与时空地理环境都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也是时代的需求。地理素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综合素养,其中读图能力是地理素养的基础。无论在课堂还是生活中,都要使用地图进行定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读图与析图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

(一)夯实基础知识,增强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地图与教材中包含的图表是地理课堂的第二种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其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地理知识,还能够呈现出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与区域特点等,能够帮助学生找寻地理事物间的联系。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也增加了很多考察学生读图能力的题目,题目通常是以图表为素材,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正确地描述地理事物与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正确读题,从地理图表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同时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现象,是高考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在地理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掌握解读地图的要素,在解读地图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地图中的关键要素,了解图例与注记的意义,由此完成知识迁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地图的几大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以及辅助要素。为后续的读图奠定基础。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名词、概念等。例如时区与地方的特点等,教师可带领学生了解地理概念的含义,接着再进行区分。如对比气旋与反气旋、冷锋与暖锋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归纳与分析。此外,还应当完全掌握名字的形成原因与特点,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在学习亚热带季风气候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名词形成的原因,了解名词的特点,气候的变化会对农业生产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总结一下农业生产的特点,从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农业分布区,分清楚基本的概念,如此便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结构比掌握大量分散的知识更有意义,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完整且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如此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就能够快速的从知识系统中获得有效的信息。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将每一册课文的目录都整理出来,让学生记住,同时还可将几大地理知识模块写出来,使学生能够按照顺序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二)交给学生读图的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读图习惯

在学习地理时,想要顺利地用图,就应当先学会读图。高中生不喜欢读图的主要原因是不会读图或者读不懂一些较为复杂的地图等。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掌握读图的技巧与方式,如此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除了要背熟地名,能够在地图上快速地找到正确的地理位置,还应当按照地图上标注的颜色来判断地理问题。例如以解读西北地区的地图为例,教师应当先为学生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图,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按照地图的图例来描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山脉河络的分布情况等,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对比西北温带、暖温带的荒漠地区与内蒙古温带草原的地位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如居民分布情况、农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情况等。按照读图的情况得出结果,与地理教材中对西北地区的描述是不是一样。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师生共同读图,教师可先示范读图,学生模仿,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记住更多的地图信息,且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地从地图中得到一些必要的信息,这样就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读图水平。但需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时,思路必须清晰,需要将析图的过程呈现给学生,用简单有效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只有让学生多练习,多探索,才能够使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水平。

(三)勤于积累资料,善于识记辨析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寻找多个兴趣点,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读图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对地图素材的识记上,只有准确的记忆地图的位置与轮廓,才能够熟练地从地图中提取所需的信息。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在课堂上安排学生使用栅格法来绘制中国区域图、省区图或者世界区域图等,还可绘制洋流图与交通路线图等。此外还应当强调学生了解一些特殊的区域,如南极半岛以及希腊半岛等,掌握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等。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就能够掌握更多种类的地图,当学生看到地图就能够联想起相关的区域地理信息特征,如此便可提高学生辨析地图的能力。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世界地图或者旅游地图等,通过此种方式,就能够让学生主动接触地图,在无意中就能够唤起学生读图与探索地图的水平。经过培养,学生的识图与读图能力都可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重视图表转换,引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读图能力的核心是通过解读图表来处理地理问题。近年来,高考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拥有灵活的思维,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才能够提高地理成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活用图表”,实现图像与文字以及数据的转化,再通过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就能够顺利的解答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设计读图题,重点培养学生图文转变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读教材与地理图册上的原图后,可通过变化图形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例如教师可通过“一图多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如热力环流示意图可变为三圈环流或者城郊环流图。而等值线图也可从不同的角度变换条件,如人类活动与地形的联系:如输水线应当是地势从高到低的;机场应当是地势稍高,能见度好的等。综上所述,读图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来说非常关键,学生了解怎样看图、用图,对于将来参加建设以及规划布局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当发挥地图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将地图教学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始末,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韦戈圣 单位:来宾高级中学

第十篇: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索

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高中地理对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引入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激励者,而学生则是问题的解决者,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让学生理解地理的实用性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一般会选择实用性比较强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这样会和学生日常的生活紧密结合,让复杂抽象的地理原理变得具体化,也可以让学生从案例的学习中明白地理概念的实际应用价值。另外,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用地理的视角和思维来解决问题,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让学生更准确理解地理概念

地理案例本身会涉及到很多资料和数据,而且都是比较具体的,给学生呈现出来的往往是比较直观的印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容易理解。案例教学也就是让学生用相关的地理原理和概念对案例进行推导和分析,可用这些基本的地理原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案例的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理案例一般都是比较真实的地理事实,学生如果想要抓住核心的内容,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如分析、抽象以及综合等手段挖掘隐含的知识和原理,教师也应该举一反三,选取类似的例子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

二、高中地理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地理案例选编的过程

想要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必须遵循以下程序:首先,案例的内容要适当。地理案例的内容一般是根据教学的目标来选择的,所以教师需要在对高中地理大纲了解之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来选择合适的案例内容。其次,案例素材的收集。在确定了案例的内容之后应该收集案例的素材,素材的来源有很多,如我们可以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或者是网络、电视和广播、书籍等,另外也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选取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最后,对案例的编写过程。编写案例需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问题的设计也需要认真对待,如案例中体现了地理课本的哪些知识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等等。

(二)地理案例具体的应用过程

1.案例的呈现。

教师在给学生呈现案例的时候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引导,暗示学生尽量把案例中的问题和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联系,这样才能成功构建起案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学生在对案例进行熟悉的过程中也就会联系到课本上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例如我们在讲到热岛效应的时候,以自己所在的城市来举例,这样学生会有更加真实的体会,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2.案例的讨论。

在案例的整个分析过程中,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分析的过程中把案例和所学过的知识做好连接工作。例如我们在学习“农业区位的选择”的内容时,可以选择本市的农业类型作为案例的素材。首先,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后面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案例中来,初步分析案例,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寻找更深层次的联系。学生自己先对材料进行了解,然后分析材料中哪些因素影响到当地的农业区位的选择,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小组间进行讨论,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之间进行意见的交流和沟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尽可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来看,有人觉得是气候和市场,也有人觉得是地形和土壤,其实这些都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可以让大家的想法得到逐步统一。最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肯定学生们已经解决的问题,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要进行及时指导。

3.案例的总结。

教师不仅要总结案例,也要对其中折射出的地理原理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农业区位的选择”这个案例中,需要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总结,再联系到课本上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三、总结

案例教学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值得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左秋生 单位:永新县禾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