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解析(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体验式学习属于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将其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方法,并阐述了地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实施要点,希望为推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体验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习者通过亲身的实践以获得对于周边事物的认识与感受,这是一种以学生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需要学习者对自身的实践进行反思,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将体验式学习方式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顺应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且有助于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开展体验式地理教学活动中应重视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反思,从而为地理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1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
1.1情景体验法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地理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教师应重视结合具体的地理教学内容,创设体验情境与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至课堂教学中,使其获得亲身实践的体验与感受,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教师在体验式地理教学中可以融入适当的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促使学生积极的体验与思考相关的地理问题。通过让学生融入至学习角色中,使其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其次,区域性强是地理学科的主要特点,各个区域在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方面各有不同。因此,为了让学生对于各个区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情境,让其有深入其境的感觉,促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收获快乐。
1.2社会实践体验法
教师除了要重视开展课堂之内的地理教学,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生活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对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对于各个地区的自然景色、经济建设、生活方式以及工农业发展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还会深化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从而内心涌起建设建设家乡的信念。其次,为了提升学生体验探究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精神,教师在课余时间可引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访问活动,从而推动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保障体验式学习的顺利开展。
1.3动手操作体验法
开展初中地理体验式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地理知识,合理地选用操作内容与设置操作程序,确保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不会存在任何威胁学生安全的隐患。
2地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实施要点
2.1营造有利的体验学习环境
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自我探究的热情,其中,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对于点燃学生探究欲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转变自身的角色,为学生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开放式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使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体验地理学习内容,从而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2教师给以正确的引导
教师在具体实施体验式学习中,应重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与体验活动,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调动学生积参与体验式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其中,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做的是提供学生必要的信息、方式与线索等,而不是直接提供学生现有的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究与总结结论。除此之外,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监督与控制,引导学生做好研究情况的记录,特别是要记录好个人的真实体验,便于日后进行总结与评价。对于校外活动,在开展之前应加强对学生安全防范教育,促使学生大胆地开展探究活动,强化学生间的人际交流,尤其是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2.3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解能力,合理的选用体验式学习内容,从而点燃学生参与至体验式教学课堂兴趣,满足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水平与个性差异。比如,教师可以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人物、地理现象与地理事件等作为体验式学习内容,从而深化学生对人类地理发展过程理解,使其掌握地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除此之外,教师应重视选用合适的学习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
2.4强化师生间的交流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动位置,忽视学生的主体位置。然而,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师生与生生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积极性。体验式学习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至教学过程中,从而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直接的经验与感受。为此,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交流分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与家庭的出外旅游经历,此举不但可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相应的需要对地理教学方式做出改进与调整,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使学生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符合新课程改标准要求,而且有助于提升物理教学质量,从而推动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立波.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410.
[2]卞知伟.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6,(01):129.
[3]傅树红.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23-224.
作者:祝雄英 单位:广宁县何楮铭纪念中学
第二篇: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教学的成效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部分教师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受到了冲击。学生们的学习重心也随之发生了偏移,为此,广大地理教师对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倍感压力。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试探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所说的“实际”其实就是把教学内容与所处的真实环境相互融合,把教学生活化。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最大区别是,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比较偏向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简单识记与理解,学生主要发挥大脑的记忆功能把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给记住即可。而高中地理则多数都得写写算算,相对而言,初中地理课堂所涉及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只要找到与教材内容一致的生活切入点,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时就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备课用心是前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调的是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顺利完成某件事的必需。于课堂而言,备课是否用心是课堂能否有效开展的前提。教师应在备课时,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教师需要精心钻研教材,把教材里所涉及的教学重点内容烂熟于心,明确每一堂课教学进度,为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相应的安排。其次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其性格特点,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及每个学生的感知接受能力,预设在教学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等。最后是准备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一个重要角色是教学的引导者,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考虑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以及用何种方式给学生以帮助。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懂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
(二)激发兴趣是根本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对课堂兴趣。比如在讲述到欧洲大陆异域风土时,可将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与中国作一番对比,为了将其知识点进行巩固,教师随即可设置分组互问区别与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一提的是,中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教师可把“胜负心”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设置知识竞赛。比如在讲解国家地理位置时设置比拼速度,一名同学说国家名称,另一个同学在地球仪或者幻灯片上快速找到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利用学生的胜负心设置教学活动不仅能博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还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巩固。
(三)语言表达是催化剂
初中学生往往无法长时间地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一个知识点上,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语言表达,因此,老师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述时应该要有趣味性,做到言简意赅。一方面要便于学生听后展开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考虑以课堂的知识点为基础,让学生保持参与课堂的积极程度。
(四)巧用设备是关键
当下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手工板书模式转变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相比之下,多媒体融入教学活动中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方便,且节省了教学资源。在现代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与触觉来向学生传达信息,在这三者的比对下,人体的视觉效果最为突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体众多的部位中,正常情况下,普通人用视觉接收的信息高达85%,而听觉和触觉约占12.5%。显然,视听结合传输信息是高效的。所以,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在教学中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的巧用会使得地理课堂发生质的改变,比如:在讲到《日本》这一章节时,主要是向学生讲授其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辅助,教师很难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展开,学生也无法切实感受到日本的经济发展。但借助多媒体,教师可在幻灯片上播放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另外还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此,教学的重点自然而然地被带出,最终达到教学目的。简而言之,巧用多媒体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乐于反思是保障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自身教学的一个整体评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育工作者虽为人师,但也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虽然在某一节课错误连连,状况百出,但总会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为了确保日常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争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思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有记录反思,比如:观看自己上课的视频录像或是查阅教师日记等。再者,教师可向授课学生进行了解自己的优势与缺点,或者询问前去听课的专家与同事。但无论是运用何种方式,都要注意找到自己在处理某些问题上存在的缺陷或是自己在哪个专业知识点上掌握的情况不到位,进而针对不足进行相应的修正。反思是用以明确自身的不足,便于在下次授课中努力改正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教育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广大从事地理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做到精心备课,重视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灵活运用现代技术设备,勤于在课前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一定会极大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艳丽.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7,7(16):115-116.
[2]许金款.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7,7(5):136-137.
[3]郑海霞.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6(32):168-169.
作者:宋建单 位:山东省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第五中学
第三篇:基于电子地图的初中地理教学探析
摘要:电子地图是一种便捷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对于当前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只有熟悉电子地图的使用方式,形成一定的电子地图教学方法,才能更好推动初中地理教学的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地理教学;电子地图;初中
1前言
当前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和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都会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这对于当前的学生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电子地图不同于传统的地图集,其可以便捷的在各种电子计算机媒介上面进行阅读,而学生也不需要翻阅地图册,在学习的便捷性方面大为提升。因此,这对于学生而言,也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对于当前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只有熟悉电子地图的使用方式,形成一定的电子地图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运用这种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从而提升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综合效率。而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师,也应该掌握学生的发展状况,更好地围绕电子地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
2运用图表编码手段进行电子地图教学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电子地图的教学方式可以适当采用图表编码的方式进行教学。图表编码的方式,主要是地理教学运用电子地图先设定一部分的地理数据,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电子地图编码,使用一定的原则让整个电子地图呈现出各种特异性的图像。学生在电子地图上根据编码的要求,调整自身的学习模式,可以更适应电子地图当中出现的不同场景,从而进一步的掌握到地理知识。比如初中学生在理解人口膨胀的问题上,教师可以让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安排一部分的编码呈现在电子地图上,学生按照预先设置好的数据,在电子地图上观看不同的区域出现的人口增长状况,从而了解到中国的人口发展状况是极不平衡的。不同的省区当中的人口分布状况不一样,而西部地区的人口明显比东部地区的人口少,这也是人口区域性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状况。通过电子地图当中的图表编码预先设置,能够更好地看出这种人口增长上面的不平衡,用电子地图可以让学生很快地掌握到这种人口发展的问题,从而在于学习上面更具备可视化的效果。运用电子地图进行教学,初中地理教师不需要用大量的文字进行描述,学生也能够非常快地了解到人口发展最直接的问题,通过图表编码的方式能够看出不同区域之间在发展上面的不平衡,从而根据电子地图上面呈现出来的数据,学生也可以自动得出结论。而且运用电子地图中的图表编码功能,可以让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更加灵活,学生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得出相关的结论。这样也是电子地图能够表现出来的独特优点,传统的普通地图教学没有办法进行数据编码等,所以,通过电子地图的方式,能让学生学会分析各种地理知识内容,掌握各项基本的地理技能[1]。
3运用电子地图中的复合叠加手段进行教学
复合叠加手段是电子地图当中一项重要的功能,所谓的复合叠加手段,实际上是将多个不同的地图叠加起来,通过复核的方式看出不同地图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由于电子地图是可以将不同时期或者是不同区域的地图,以电子的方式叠加到一起,从而以叠加的方式进行辨析和分析,以此来得出一定的结论。这样可以看出,电子地图通过重复叠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调动自己综合分析的能力。对于地理事物而言,并不是完全孤立的,都存在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也需要通过叠加的方式进行分析,以此更好地得出科学的结论。而初中地理的教师也可以运用重复叠加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综合性的地理分析能力。比如初中地理课程当中对于大陆的板块漂移等相关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运用电子地图当中的重合叠加的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在板块运动当中,不同的大陆板块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之后尝试运动,这种板块的运动造成的结果是不同的,有一些大陆的板块消失或者一些新的板块出现,以及大陆板块运动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山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电子地图当中的重复叠加的方式,将一些不同时代的地图叠加到一起,让学生看到不同时代的板块运动所呈现出来的状况。通过地图的重合和叠加,学生能够看到在板块运动更为剧烈的地方,往往呈现出火山、地震等比较频繁的状况,这也是为何在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通常是一个板块的火山地震带,同时也是地壳运动当中一个比较直接的表现。所以通过电子地图当中的重合叠加的手段,可以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探索板块运动的成因以及结果。通过学生自己运用电子地图的叠加方式,观看叠加之后所造成的差异,以此来得出相关的规律,这样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式得出的结果,相对于教师直接把结论告诉他们,在效果上面会更好更理想,而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具有通过电子地图等辅助手段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运用电子地图得出的结论,学生记忆上更加深刻,而且他们在学习上面也会更有兴趣[2]。又如学生在学习地理学方面的地形区和温度带的时候,如果采用重合叠加的方式,学生能够看出不同的地图上面所呈现出来的状况。如中国的地形图和中国的温度带分布图,互相之间叠加,学生就可以看到在特定的温度带当中不同的地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而且学生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这些温度带与暖湿气流以及中国的地形之间的联系,从而用联系的思维看待这些地形要素。这种教学方法也只有通过电子地图这种叠加方式才能够实现,这也是传统的地理地图教学所无法达到的一个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轻松的看到这种地形方面的演变,从而得出自己想得到的结论,这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升,以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4结束语
在日常课程的教学当中,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要抓住初中学生在学习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心理特点,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模式,更好地优化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当中的应用状况。结合实际,形成符合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以此来调动学生在学习上面的积极性。未来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必然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应该掌握好电子地图的应用方式,为初中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地理课程。
参考文献
[1]央珍吉.浅析中学地理教学地图的阅读方法与技巧[J].环球人文地理.2014(20):171.
[2]崔兰兰,程先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图像系统[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137-138.
作者:高玉蕊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实验中学
第四篇: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摘要:初中教学作为高中知识的过渡阶段,随着课程教学不断深入,初中地理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对方向、国内外地势地貌的了解,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必须要拥有学科上的创新性和趣味挑战性。在教学改革深入的同时,教师要让初中地理突出自身特色及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文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及特点,以实例探析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1引言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要求既教授学生相应的地理知识及地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国内外地域环境熟练了解,让学生能够具备地理综合能力。这一要求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及教学经验提出更高要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地理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且杂,对相应图表上标记的内容也比较多,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且抽象。因此,无法激发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采用更多有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地理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将地理教学理念传导到学生意识当中。
2充分发挥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深层挖掘教材资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主体不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地图是学生更好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地理图形教学当中,充分运用地图为学生描绘出更多具体化的地理形态。比如在统计图、景观图甚至示意图的绘制当中,地图作为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抽象的地理教学内容上更加直观、生动。教师利用这类工具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地理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将所教学的内容与相应的真实地理形态结合一体,在后期的地理考察当中灵活运用,准确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点。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的教学中,主要是将各大陆板块之间的形成变化运用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说明海陆变迁,让学生了解到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并且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在教学当中,运用初中学生对万千变化的自然界充满好奇心,设置相应的探究性和悬念性较强的问题,以此开启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根据以前学习或掌握到的地理技能进行学习,为学生创造出自主学习的氛围。
3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多引用相应实例加深学生印象
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采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例加以说明,能够让学生对抽象的地理知识点更加形象和具体,这样的方式也能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海陆变迁》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欧美各个国家在美欧大陆上的分布形式加以分析,并且让学生对喜欢的国家进行了解。让其掌握国家在大陆上的位置及相应的风俗民情,以此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比如有学生对造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等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在深入挖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到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对除了在日本火山外的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及板块运动的变化产生浓厚兴趣。再通过对海陆板块迁移的拼图和示意图进行分析,以此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及推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在这些知识点的深度挖掘当中,逐渐转变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树立,学生通过大陆漂移及板块运动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以更为科学的眼光看待地理学习方式,逐渐形成地理思维。再比如进行国内地势地貌变化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的了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内各区域地势地貌形成的特定条件及相应的风土民情,教师采用《西游记》中的各片段加以说明,比如采用“女儿国”中展现云南地势地貌;运用“火焰山”中的唐僧师徒四人艰苦越过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由于西游记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很愿意积极发言。然后教师再顺着这股热潮,引导学生深度挖掘云南、新疆等地的地理情况和知识点,既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在讲唐僧师徒四人为何越过“火焰山”的过程中,有学生对火焰山为何会形成高温的气候条件感兴趣,然后教师结合当地气温及地势地貌等特点以点破面进行知识的细致讲解,让地理知识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充分掌握和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不仅如此,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让学生积极发挥自我思考,促使其独立获取地理知识,全方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综合能力。
4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设备相结合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改革的深入不断变化,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下的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5结语
由此可知,在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多种方式,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祖晓杰.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J].才智,2015,(1):239.
[2]秦光勇.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之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147-148.
[3]汤建民.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J].学周刊,2011,(3):42.
作者:叶江中 单位:漳州市平和县芦溪中学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探索三结合分析
摘要:在加强素质教育目标的引领下,初中地理教学应当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探索三结合的课程组织模式。一是将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通过普及地理知识加强学生对祖国山河与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是将地理教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树立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三是将地理教学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活学活用当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应用能力
主席在2016年教师节前夕看望慰问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时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既阐明了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又构成了具体课程教学改革的科学指导。就目前通行的初中地理教科书而言,应当肯定其在内容设计方面有意识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维度;问题在于一线教师在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实施等环节,实证知识灌输过多而对学生的人文情怀、文明素养、应用能力培养过少。有鉴于此,笔者结合本单位工作实践,试提出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的“三结合”思路。
一、初中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由于地理课程为学生从地球整体视野和国别比较视野认知中国国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框架,因此其本身就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多年来,笔者与所在单位同行坚持通过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渗透性的国情、国魂、国荣、国耻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由此就构成了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中的第一项结合。其具体方法是结合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两个层级单元,将历史人文要素与地形地貌因素讲授相融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祖国、激发爱国情感。一是在世界地理知识单元层级进行渗透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以通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初中地理》(四册)知识框架为例,笔者所在教学组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第二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专题,进行扩展性讲解。在这一节当中,从地理学的角度概述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史,特别是标清1840年之后国土沦丧与收复的矢量图。通过感性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祖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位置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形成宽广的胸襟视野,从而自觉肩负起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生责任。教学实践表明,中学生对于东北150万领土的丧失、外蒙古的独立等历史-地理问题感到十分震惊,这就等于为学生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心理与行为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再如,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对学生进行和平外交政策和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重点讲解中日地缘关系、东海南海形势、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等等,树立学生建设强大国家与和谐世界的理想与信心。又如,通过讲解太平洋诸岛的主权归属,中学生对于距离英国、法国、德国以及美国本土距离十分遥远的岛屿主权居然属于这些西方强国感到十分惊愕,进而对于了解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的历史有了强烈的兴趣,也更加痛彻地领悟到唯有国家强大才能够不受制于人的政治逻辑。二是在中国地理知识单元层级进行渗透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总的思路,是在讲解国家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融入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例如,在初中地理八年级上下册教材讲授过程中,把我国的疆域、民族、气候、河流湖泊、土地资源、地理差异等内容教学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自觉从社会的角度看待自然对象、激活实证知识。再如,结合“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向学生讲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思想,坚决抵制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抵制敌对分子的意识形态颠覆。在中国各个地区地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家乡相关地理知识的介绍,能够提升中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也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树立起全国建设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总之,要把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方法论来执行。
二、初中地理教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并列的高度,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将扩展了的资源环境指标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初中地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文明素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资源能源交换和生态环境互动两个基本方面。因此,笔者与所在单位同行从地球资源能源开发与自然界生态系统修复两大维度,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生态教育。在前一维度中,世界地理知识单元(七年级教材)“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部分,和中国地理知识单元(八年级教材)“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部分,集中表现了人类实践开采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重大问题。这部分内容的人文地理学色彩最为浓厚,也是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文明素养教育的最佳契机。笔者所在单位的教学工作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状况与居民日常生活来进行,启发学生用家长从事职业的资源消耗情况来思考“唯GDP模式”的弊端,用家庭成员日常开支情况来思考“消费主义”的弊端等等,从而教育学生并敦促其家长树立资源节约意识、绿色发展理念。与此同时,生态文明教育又与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内在相互贯通。例如,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谈判中,围绕二氧化碳排放指标(排放权)的博弈表明,气候问题与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工业化问题、国家现代化等问题内在相关。这些形式上是地理学的知识内容,其实包含着复杂深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就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观察视野和认识水平。在后一维度中,中国地理知识单元(八年级教材)“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等章节,集中表现了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生态反应问题。这部分内容与人民群众的感受密切相关,是对初中生加强环保教育的重要载体。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和研讨教学的形式深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例如,用生态学当中“饮水池与排污池不可并用”的经典案例,启发学生领会只有善待环境才能得到环境善待的原理;组织学生就2014∼2016年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大范围雾霾天气持续出现的严峻问题,思考和讨论自然界环境修复能力的限度与人类活动的调整方向,特别是从所在家庭做起,杜绝焚烧秸秆和冥纸祭祀的因袭等等。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风土人情差异极大,各地区在开展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化教育。例如,在华北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区重工业密集的特点讲解空气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问题;在大河流域,可以结合河水污染与物种濒危等事实来讲解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问题;在西北地区,可以强化绿化重要性的教育等等。
三、初中地理教学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
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近年来我国初中地理教学在成绩取得的同时,与高水平素质教育的标准相对照还存在很大差距。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中的第三项结合,也即最终落脚点,是教学活动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在这项工作当中,笔者及所在单位同行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锻炼学生学用相长的能力素质。首先,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学习与假期旅行心得撰写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以文学写作、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见闻并抒发感想,以此为平台将语文、外语、地理以及第二课堂学习融会贯通,把兴趣开发、能力培养、知识记忆和原理运用统一起来。经验证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就能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锻炼。其次,组织学生参观见学和调查研究,实地了解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各个产业部门的环保责任,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和宣传普及。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科组立足于教材框架而又不限于教材内容,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战略思想及时贯彻到日常教学当中,引导学生紧密追踪党的创新理论前沿发展。再次,成立地理兴趣小组第二课堂,通过文献阅读、演讲辩论、模型制作、物理化学试验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把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打造成素质教育的优势平台。在目前的学科体制当中,由于中考和高考升学等目标的牵引,地理、生理等课程受重视的程度不高,然而这些知识内容却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这里,我们还要提出一项建设性意见,就是将地理、艺术、体育、美术等课程同样纳入考学内容体系,从而消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壁垒,更好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总之,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地球、海陆、气候等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肩负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高尚情操、保护生态文明习惯、学以致用能力素养的重要使命。本文提出的“三结合”方案只是一个初步探索,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以促进广大同仁对这一课题的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
[2]肖安宝,王磊.绿色发展思想论略——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谈起[J].长白学刊,2016(03).
[3]孔扬,于姗.天地悠悠人生若何——读埃里希•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J].解放军理论学习,2016(02).
[4][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新华社通讯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
[6]樊杰主编.初中地理:七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7]樊杰主编.初中地理:七年级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8][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岭,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作者:郭洪瑞 单位:蛟河市漂河镇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