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市养老机构庭院景观设计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市养老机构庭院景观设计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市养老机构庭院景观设计探析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在多种养老模式中,机构养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养老服务机构中的景观现状的调研分析,结合一种小型可移动构筑,对调研场地进行庭院化改造设计,以在当前养老机构用地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布局最大程度地利用场地,设计具有多种功能空间的庭院景观。

关键词:养老机构;庭院景观;设计

0引言

养老机构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支撑体,逐渐成为经济条件较好、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的首选。根据数据统计,在北京400多家养老机构中仅有10多家进行了庭院设计,且都没有对于老年人的针对性设计。[1]养老机构在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物质服务的同时,却忽略了通过景观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以及丰富其精神生活。当下大部分养老机构在规划设计时都将重点放在了建筑内部上,外部空间仅具有通行的作用。老人长时间在室内空间活动,严重缺乏户外康复锻炼以及和其他老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对于拥有一定面积庭院的养老机构,其景观大多只是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较少从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大多数养老机构整体占地面积较小,无法创造大尺度的景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外部空间成为养老机构景观设计的重点。

1养老机构的小型庭院景观设计思路

养老机构的景观设计是在小场地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要根据其周边环境以及对功能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布局,在尊重场地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将康复景观设计类别放入场地。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使用者对于景观的需求,因此要通过调查养老机构中老人对于景观的心理及使用需求,针对老年人在小品设施、植物以及水景等方面的喜好,并结合其生理特征进行设计。此外,可以将感官体验融入景观,从视觉、触觉以及嗅觉等多方面出发,设计出针对老年人的特色康复景观。

2养老机构康复景观庭院化改造设计——以红山光阳园老年公寓为例

2.1场地现状

该场地位于南京市红山光阳园老年公寓内,公寓由两栋建筑组成,属于规模较小的老年公寓。公寓后院为一块较为完整的开敞空间,场地形状为一个长24米、宽12米的规则矩形,现有景观为一颗冠幅较大的遮阴树以及简易的种植池。在功能空间、植物景观以及小品设施方面,都有较大的改造空间。通过对公寓中老年人的调查,根据其对于景观的喜好进行了改造设计。

2.2小型可拼装康复训练装置的引入

针对场地面积过于狭小的现状,笔者设计了一套可拼装康复训练装置,其具有安装简便且占地小、可自由组合的特点,与小型场地的设计需求相符。每个单元空间可容纳4~5个老年人同时活动,使老年人既不会有孤独感,也不会因环境过于嘈杂而影响劳作和活动的情绪。装置为正六棱柱的空间造型,方便拼装,且能够根据场地的限制进行调整。装置的墙板上具有多个正六边形的孔洞,可以安装花盆插件,节约用地面积。除此之外,六边形通过组合能够形成灵活多变的图形,利用这一特点可以让老人在墙体的孔洞上进行益智拼图,锻炼老年人的思维能力。[2]装置内部还设有园艺操作台,墙体上还设有手部按摩拉伸球。将这些设施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合理地放置在装置内,形成完整的康复训练空间。将两个康复训练装置引入庭院内进行组合拼装,作为康复训练区的主体,并顺应园路的方向放置在庭院的东北角。在装置与道路围合形成的较空旷的空间角落处摆放花池座椅,减少空旷感的同时,为老人提供更多的休憩场地。可拼装康复训练装置作为庭院内最具康复景观特色的设施,也承担着将开放空间向私密空间转化的过渡作用。

2.3康复景观庭院具体改造设计

(1)场地空间划分及功能分区。根据场地现状设置各个功能分区,并按照私密空间和开放空间的方式进行划分。庭院的廊架、中心水景区作为公共休憩区的主要景观,位于庭院的中心位置;冥想空间、卵石散步道作为安静休闲空间,位于庭院西侧以及东南角;小型可移动构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康复训练区和体育锻炼区作为半开放空间,位于庭院北部,两者之间利用植物进行区域划分。整个场地的外围空间都进行了绿化,形成完整连续的绿化区,使患者在庭院内所到之处都能看到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整体的功能空间组织较为简单,以方便老人熟练到达各个功能区。(2)园路设计。庭院设有一个出入口,路网组织也比较简单,主要道路是围绕场地内的平直环路,连接各个功能区,入口的廊架处也有一条可以快速通行到健身区以及康复训练区的道路,在庭院东南角的绿化区内设有鹅卵石散步道。通过统计公寓内的老人数量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将环路的宽度设定为1.5米,满足轮椅通行的最小宽度。[3]快速通行道路宽度设定为1.2米,鹅卵石散步道的宽度设定为0.8米。园路的铺装材料采用彩色的透水沥青,有较强的抗水损坏性以及耐久性。[3](3)水景设计。水景要素的加入可以使庭院空间更加活泼灵动,成为庭院内的主要景观,水体的面积不宜过大,且水深保持在安全深度内。水体设计形式为规则式水池,水池周围用花灌木围合,提高其安全系数,且能够缓解规则式水池带来的生硬感。水池旁设置了一块长3米、宽2米的木质平台,平台上放置圆桌及可移动座椅,让老人可以在阳光柔和的天气坐在水边交谈。(4)设施设计。座椅是庭院内的主要景观小品。根据对老年人使用庭园的调查,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建筑太远进行休憩,因此在庭院入口处的公共空间应设置一些可以自由移动的座椅。对于喜欢独处或者要与家人朋友进行私密交谈的老人,可以进入庭园西侧私密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座椅摆放一般为L型,方便交流。老年人对眩光比较敏感,因此中心休憩区设置具有遮阴效果的廊架。廊架的形状为L型,沿水池边缘放置,在廊架内休憩的老人可以欣赏到水景以及廊架西侧的花境景观。对廊架进行了适当的抬高,且前后都以缓坡的形式进行高差处理。庭院北部的健身区主要选择暖色系的健身器械,让人产生亲切感,增强老人与器械互动的主动性。[4](5)植物景观设计。植物设计是庭院景观设计的重点,通过乔灌草的不同组合方式,进行不同类型的空间营造,希望能够在视觉、嗅觉以及触觉上对老人进行刺激,达到一定效果的疗养作用。[5]首先在入口的草坪上设置了多面观花境,形成开敞的绿地空间。中心水景区沿水池边缘设置了抬高的花坛,方便老人近距离观赏花卉。庭园西侧植物以修剪整齐的灌木绿篱为主,形成围合空间,为老人提供一个较安静的环境。庭院东侧绿化区选择养护方便且枝干高耸的竹类植物,可以形成比较私密的空间,使老人在较小的庭院环境中也能最大限度地亲近自然。

3结语

随着养老机构数量的不断增长,良好的康复景观在未来会成为机构的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养老院的改造设计,探究一种能够在小型庭院场地上融合多种景观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的设计方法,以期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功能丰富、景观优美且对康复有一定积极作用的绿色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博新.面向中国老年人的康复景观循证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5:45-46.

[2]衣佳慧.给予互动性的老年人益智产品设计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21-23.

[3]孙常文.针对老年人的疗养机构外部环境的康复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54-55.

[4]何欣,朱立珊.色彩在老年户外设施中的应用[J].设计,2018(15):12-13.

[5]张文英,巫盈盈,肖大威.设计结合医疗——医疗花园和康复景观[J].中国园林,2009,25(8):7-11.

作者:杜欣玥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