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理学思想与乡村振兴教学融合初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理学思想与乡村振兴教学融合初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理学思想与乡村振兴教学融合初探

摘要:以地理学思想作为内核开展乡村振兴主题教学探索,彰显了地理学思想在国家重大战略教育中的独特价值。教师可借助乡村振兴案例开展教学,以区域性思想作为认知起点,以人地协调思想、因地制宜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落脚点,整合教学资源并完善问题链,建构完整的、系统的、以地理学思想为底色的教学实践思路。

关键词:地理学思想;乡村振兴;主题教学

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实现乡村人才、产业、生态、文化与组织等全方面的振兴。乡村转型发展中呈现的多元化模式与路径彰显乡村的多元价值与强劲的后生发展动力。地理学研究中的乡村振兴地理学和发展地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关注的乡村振兴发展机制、模式路径与地理学思想紧密关联。可见,地理学思想对于处理人地关系、推动国家城乡协调发展具有独特价值。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于提高学生对国情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感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学思想是地理学关注地理事物与现象在区域空间中的时空耦合过程中的学科思维与法则,是地理学独特性的体现。例如,自然地理强调系统思想,人文地理强调区位论。这些也是地理教学工作者一直关注和强调的教学重点。[1][2][3]尽管学科知识客观地隐含学科思想,地理教学仍需要重视和贯彻地理学思想的渗透。然而,学界目前尚未以地理学思想为基础建构起完善的地理教学论体系,对于以学科核心的思想方法作为教学主线的研究相对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本文结合地理学思想,探讨在乡村振兴主题下如何以地理学思想为指引开发教学实施路径,以地理学思想为主线组织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的教学,以期为相关课堂教学实践提供路径参考。

一、地理思想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地理学思想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一脉相承

地理学思想是地理学研究的根本依据,也是中学地理教学发挥独特育人价值的根本依据。地理学思想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一脉相承,它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法则,也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源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和育人价值。从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可以看出,它的提出与地理学独特的区域性思想、人地协调思想、因地制宜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重视地理学的学科思想,不仅仅是地理研究者需要秉持的原则与核心思路,同时也应该成为地理教育者展开教学活动、地理学习者参与地理学习活动的主线思想。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教师不应该只关注过程性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还要关注地理学思想对教学的价值和指导作用。[4]在丰富的有关地理学习方法与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研究中,教师应该始终从学科的根本特性出发进行思考。

2.地理教学中忽视学科思想的指导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注重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基于关联的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策划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这种较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可能会造成忽视地理学科独特性的问题,造成地理学思想仅仅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片段式渗透、局部化提点内容的偏差。这样一种不是从认知、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思想组织设计教学活动的方式,对于发挥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连贯性与彻底性是不够充分的。地理的教与学都应该以地理学思想作为指导,依据地理法则与观念帮助学生发现、表达、分析、处理与解决地理问题。教师需要意识到地理学思想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是基础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地理学思想的理解以及生成学生的地理品质。[5]因此,无论是采用案例式教学、大单元教学、项目式教学、主题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或从自然现象、社会问题、国家战略等挖掘地理问题,教师都需要清晰认识到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地理学思想,教学目标设计要指向地理学思想中体现的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教学活动。地理学思想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地理学思想的构成及其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地理学思想是地理学的灵魂,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想法或观念。对于地理学研究而言,地理学思想是反映地理现象、探究地理规律的理念、思路与手段。中学地理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学思想主要由人地协调思想、区域性思想、地理空间秩序思想、尺度思想、综合思想、因地制宜思想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等构成。[6]简单来说,区域是承载人地关系的空间场所,由于存在空间差异,因此在区域内地理空间要素会呈现出一定的分布秩序与组织结构。同时,不同的时间、空间尺度的地理格局与过程会有所差别,这需要我们综合地分析时空、地方与要素,从区域的特征出发分析人地不协调的矛盾,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逻辑关系,区域差异是认知基础,人地关系是核心对象,因地制宜是解决方法,可持续发展是目标指向。而这些地理学思想与中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高度吻合的。在地理学思想指导下,教师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策略,如开展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将地理学思想外显化。教学实施策略是贯穿地理学思想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时,认知工具则成为了基础性的依托,如地图、模拟动画、文字材料等。在思路清晰、指向明确、主线突出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建构地理知识、掌握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理解地理学思想,最后在系统性的、连贯性的学习中生成地理品质。

三、基于地理学思想的乡村振兴主题教学

1.乡村振兴战略的地理内涵

乡村振兴地理学归属于乡村地理学或发展地理学的学科分支。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乡村的人才、产业、生态、文化与组织等全方面的振兴。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建设内容相对应,乡村振兴是基于乡村出现产业衰退、生态破坏、人员外流严重、治理失序等重要问题的背景提出来的,[7]乡村的衰败和凋敝蕴含着复杂的地理过程和演化机制。在地理学视角中,乡村地域系统是在一定的乡村区域内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开放系统,由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人力资源、文化习俗等区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所构成。[8]可以说,乡村振兴与地理学密不可分,乡村振兴的发展机制与模式路径依托的是地理学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法则,这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核心关注的内容。

2.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理学思想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核心目标是实现乡村地域系统中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学科知识来看,乡村振兴战略关联到自然面貌、人口流动、产业发展、城市化、环境保护、地域文化等丰富的教学内容。因此,乡村振兴主题下的教学资源可开发性强,并且可以作为一个宏观的教学主题融合在课程内容中。除了乡村振兴战略中隐含的多元地理知识,还需要意识到地理知识背后所体现出的地理学思想。乡村发展的振兴路径与策略的分析应基于人地关系建立起整体的、综合的分析框架。我国幅员辽阔,从自然角度看,各地区的气候环境、资源禀赋、地形地貌特征、环境承载力等差异显著;从社会经济发展看,各地区的地理区位、发展优势与短板、文化传统、发展规划也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乡村振兴规划中,虽然不同乡村地域系统的诊断特征具有区域差异性,但规划要求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乡村地域系统具有复杂性、综合性与动态性,[9]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规划的基础下,需要运用地理学的一般思想法则展开推断、分析与决策。从国家层面而言,地理学思想为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如图2所示为乡村振兴路径与模式的设计规划过程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内容以及关联的核心思想方法,区域性思想、人地协调思想、因地制宜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着乡村振兴规划的全过程。乡村振兴本身就可视作一个宏大的地理问题,解决这个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层次性强的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以地理学思想作为根本指导。乡村振兴过程中考量的地理学科知识多集中在分析地理要素、诊断区域特征的基础层面上,而对于如何整合乡村地域要素资源、利用区域资源条件开发振兴路径,是一个更加具有逻辑性、针对性、思辨性的过程。从乡村地域系统的基础性认知到乡村发展模式的创造性认知,地理学思想都贯穿始终。根据乡村振兴路径的设计过程,可以系统整理出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开发所体现出的共同地理学思想,这也是乡村振兴主题下设计教学活动需要贯彻的主线与指向。

3.乡村振兴主题下以地理学思想为指导的教学路径

教师以乡村振兴主题组织相关教学资源展开教学活动设计之前,应先全面、充分、深刻地挖掘乡村振兴案例中包含和延伸的教学资源。提炼出乡村案例的发展目标后,明确其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地有效重新配置资源要素、发挥自身发展优势、形成特色产业支柱、增强村落发展竞争力的因地制宜观的落实。如图3所示为乡村振兴主题下以地理学思想为渗透主线的教学融合路径参考。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乡村振兴案例开展教学,以区域性思想作为认知起点,以人地协调思想、因地制宜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落脚点,整合教学材料、策划教学活动,通过设置教学问题链推动课堂的有效开展。教师可根据乡村振兴案例的特点与相关素材,选取恰当的教学实施策略。从教学资源的角度,在乡村区域人地关系的认知中,教师可展示地理要素地图供学生提取区域的自然概况;在乡村发展优势与劣势的分析中,给学生提供统计图表、新闻报道等图文材料作为学生综合判断的依据。教学资源与具体的教学策略是丰富多元化的,教师在完善教学材料与推敲教学细节的过程中,以地理学思想为主线的乡村振兴主题教学得以丰满与细化。从教学方法的角度,乡村振兴主题教学中具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可采用大单元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基于案例分析过程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综合思维。乡村振兴主题下包含的地理要素广泛,涉及非常广泛的学科知识点,这些案例一般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各种地理学思想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相互联系与交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可单独设计分析乡村振兴案例中某个突出要素的教学,如乡村的地域文化传承、特色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作为一般的、可推广的思考方式与思维法则,地理学思想始终可以作为乡村地域地理要素分析的主线。

四、总结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味着国家迈入了发展成果共享与讲求发展平衡的新阶段,这体现了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强大意志与情怀,以及国家实现重要承诺的魄力和行动力。同时,这背后蕴含了无穷的地理智慧。运用区域性思想、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学科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是一个可实现并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思路。一方面,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地理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另一方面,依托地理学思想组织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构建欣赏现实世界的地理视角。本文以地理学思想为课堂指引,以乡村振兴主题的教学材料为载体,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国家重大意志行动渗透育人价值提供有效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4]徐宝芳.运用地理思想和方法指导地理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16-17.

[2][5]张家辉,袁孝亭.地理教育中的尺度思想:基本内容与教学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6):103-108.

[3][6]张家辉,袁孝亭.基于地理素养培育的地理学史教育:价值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6):6-8.

[7]袁孝亭.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7):82-87.

[8]刘彦随,严镔,王艳飞.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转型对策[J].经济地理,2016,36(7):1-8.

[9]刘彦随,周扬,李玉恒.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与乡村振兴战略[J].地理学报,2019,74(12):2511-2528.

作者:邵金莲 黄东涛 曾誉清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