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行业规范化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宁波市危险货物运输(以下简称“危运”)行业总体规模庞大、全市流量复杂、危运行业繁多,危运整治工作以及行业提升难度较大。在危运行业整治工作取得成果的同时,如何不让整治行动“昙花一现”,对整治成果加以巩固并向更精准更高效方向推进,同时让宁波市危运企业向规模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需要根据宁波市的危运行业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系统、科学的研究与设计。
一、宁波市危运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危运企业及车辆、从业人员情况
宁波市现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128家,占全省的18%,登记在册的从业人员共10499人,其中,镇海、北仑、江北、海曙等地的危运企业最多,占全市的66.4%。宁波市128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共有注册车辆6200辆(含挂车2715辆),占全省的21%。其中,镇海区、江北区和北仑区等地危运车辆最多,占全市的68%,宁波市危化品运输企业车辆数大多为5~20辆。
2.危险货物运输总体规模
从宁波市危运行业总体规模的初步统计来看,宁波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模式以内部运输和对外流出为主。2021年宁波市每月危险货物道路运量约为306.1吨,其中内部运输133.7万吨,占比为44%;对外流出货物137.8万吨,占比为45%;对内流入货物34.6万吨,占比为11%。本地企业月均完成运量236万吨,占比为77%,外地企业月均完成运量70.1万吨,占比为23%。
3.危运市场复杂
(1)运量分布不均。从危险货物运输量分布来看,宁波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现象,地域性集中分布的特点非常明显,并且一些区县存在运力不足的现象。(2)运输货种复杂。宁波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货种复杂,涉及种类多、业务覆盖面广、运输体量大。从各区县危险货物运输介质来看,本地企业运输货种与本地市场需求货种基本匹配。(3)外地车挤压本地市场。从内外车辆运量完成对比来看,宁波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外地车承担运量较大,严重挤压了本地市场,导致本地车运量不足,并且某些地区本地车异地经营现象严重,这种运输现状加大了行业监管难度。
4.行业安全监管难度大
(1)行业监管力量薄弱。①危运行业监管人员少,专业水平不高;②行业监管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③企业和属地监管部门未有效落实法律法规和标准,行业监管风险大;④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效率不高、信息不畅通。(2)企业安全监管不到位。①宁波市危运化企业分布相对零散,行业类别多。市内加油站分布相对较为分散,使得在大范围内全方位整治过程中的效率较低;②企业整体安全意识较薄弱。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整治期间,部分企业存在抵触行为和现象,甚至对执法人员指出的问题屡改屡犯。(3)安全监管平台不完善。①尚未实现全链条监管;②尚未实现全要素监管;③尚未实现闭环处置;④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难落实;④基础数据不完整。
5.企业经营管理困难
(1)企业恶性竞争风险。企业恶性竞争主要来源于2方面:①目前宁波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外地车辆承运量大,外地车辆长期在本地经营现象普遍,从而挤压了本地市场;②某些地区的注册企业运输货种重叠度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存在恶性竞争等问题。(2)车辆管理问题。①挂靠反弹风险。在铁拳整治行动中,虽全面摸排清理了全市挂靠车辆,但仍存在一定的挂靠反弹风险;②本地企业异地经营风险。目前宁波市危化行业存在本地企业在外县、外市、外省从事运输活动的情况,可能存在车辆回场管理不到位的现象;③外车辆管理。存在外地车辆起讫点均不在车辆注册地的风险。(3)长距离运输风险。宁波市存在部分危险货物长距离运输现象,运距超过1000公里,可能产生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风险。这部分长距离运输的危险货物还存在由外市车辆承运的现象,可能产生监管盲区,扩大了风险。
二、宁波市危运行业整治工作方案
1.挂靠车辆清理
宁波市交通部门随即组织多个检查组分片区进驻各区县(市),开展挂靠车辆清理督导和检查。2021年全市完成挂靠车辆清理整改408辆,清理整改率达66.8%,居全省前列。其中,北仑区等地的涉嫌挂靠车辆全部清零,加上7月底前已经清零或无挂靠的地区,全市共有6个区县(市),即一半地区实现危运“无挂靠”经营。
2.安全等级动态评价
2021年宁波市根据安全等级动态评价评分标准对全市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赋分。参与评价的危运企业共123家(总125家,2家企业未参与评价),其中,蓝码企业71家,占比57.72%,黄码企业52家,占比42.28%,橙码企业0家。从地区分布情况分析,蓝码企业比率较高的区县分别为杭州湾(100%)、江北区(81.82%)、高新区(778%)象山县(75.00%)等地,黄码企业比率较高的区县分别为大榭区(100%)、宁海县(100%)、海曙区(58.3%)、镇海区(52.78%)等地。从总体评价结果看,宁波市黄码企业占比偏高,各地需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推进分类分级精准管控,督促属地黄码危运企业加强生产安全管理,针对动态评价失分项目落实整改。
3.异地经营整治
宁波市决定从严治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量长期异地经营现象,全面加强异地经营企业、车辆、从业人员等管理,坚决打击未备案异地经营行为,加强外省籍车辆管理工作,以全面推进道路运输隐患清零工作。截至2021年底,宁波市已有556辆涉嫌违规异地经营且未备案的外省籍车辆(涉及183家危运企业)被列入该市危化品源头充装“黑名单”。
4.企业资质复核
宁波市决定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及外省在浙江省备案的企业开展资质复核,以全力保障危货运输安全,有效提升管理水平。(1)执法队联合第三方公司组成检查小组,对相关受检危化品运输公司需复核的内容一一进行检查,复核率达100%。(2)对承运国家公布《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名录》(第一版)品名的企业,重新换发经营许可证明确具体的品名,以便今后加强管理;并且宁波市规定在资质复核过程中,发现有不具各许可条件的事项责令企业限期改正,整改期原则上不超过2个月,逾期仍达不到经营条件的,吊销经营许可证5.宁波市危运行业整治工作方案(1)建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网格化管理机制。①将全市危运企业分片包干、落实到人,以交通运输局班子成员担任“监管责任网格长”,承担第一监管责任,具体落实到企业法人、行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等,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及时上报市道路危运整治办;②压实监管责任网格员责任。在开展危运车辆挂靠、异地经营排摸工作等工作后,及时传达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打通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开展道路危险货运企业及从业人员资质复核。针对企业,对企业资质复核采取入企逐项核查,若存在资质不符的问题,责令企业限时整改,仍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予以停业整顿。针对从业人员,对企业在职驾驶员、押运员、安全员的从业资格证进行一次合规性复核,若存在持“假证”、无证的企业要求即刻清退。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和安全培训,尤其是针对存在两次及以上违规的从业人员。(3)全面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排查整治。由各区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所属辖区内的全部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开展全方位排查,严厉查处一批违法生产、改装、伪装、维修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企业以及不符合国家道路运输安全规定运输车辆,坚决淘汰排查中存在不合格的危运车辆。真实记录对危运车辆的排查和整改情况,整理生成车辆档案,建立“一车一档”详细清单,严格落实对应的安全责任人及汇总备案工作,并按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4)开展道路危险货运“两外”车辆清理工作。针对未在宁波市备案的外省籍车辆,通报应急管理部门,列入充装黑名单(整治期间,共有784辆外籍车列入)。同时,针对归属宁波市但长期在外省经营的危运车辆,主要从4方面开展管理:①强化源头管理,复核人车资质;②强化数字管理,建立企业清单、车辆清单;③敦促主动备案,要求主动对接并接受当地管理部门的监管;④推动规范经营,动员车辆转籍至外省或回甬经营。
三、对策建议
1.严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安全准入
(1)全面排查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准入情况。从车辆、场地、人员、制度等方面对危运企业资质进行核查,若存在不符合许可条件的情况,责令改正。(2)全面核查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以路上抽查、入企核查等形式,对从事危运的驾驶人员、押运人员等相应从业资格证进行全面核查,严肃查处无资质从业人员并追究其所在企业责任。(3)全面检查危运车辆维护、检测等制度落实情况。全面排查并依法查处取缔使用报废、擅自改装、检测不合格、车辆技术等级不达标等不符合规定或存在相关违法行为的车辆,确保制度能够实施。
2.构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监管机制
(1)建立部门协同监管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进一步梳理完善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依法加强运输车辆、危险货物检验、道路运行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畅通跨地区、跨部门间信息协同共享渠道。通过建立监管信息通报机制、健全完善信息系统等方式,实现危运企业注册登记信息、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动态监控联网联控信息等数据“一张网”,促进数据有机融合,实现各地区、各部门共享联动。(3)健全完善违法违规行为联合惩戒机制。逐步完成对各地管理、执法情况的汇总,建立危运企业、人员、车辆的违法违规行为与从业资质挂钩的管理机制。完善违法违规行为“黑名单”制度,对多次违法和事故频发的企业及相关人员,取消其行业准入资格。
3.提升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保障水平
(1)强化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作用。规范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全监控车载终端安装、使用及监管要求,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强对车辆运行状态、货物安全状态、运行线路状况等监控,及时识别驾驶员不安全行为、车辆运行异常状态等风险,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干预,严控风险。(2)健全危险货物运输信息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挖掘危运行业的大数据信息,接入政府、企业、人员、车辆等角色,实现平台内数据和各现有平台数据的共享,不仅便于危运企业、车辆驾驶员在运营中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更加强了信息的透明度,便于社会监督。
作者:龚小刚 单位:宁波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