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加强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探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加强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探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加强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探思

摘要:为加强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力度,降低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天津市道路运输安全现状为例,对影响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的主要因素加以明确,对当前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强化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力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道路运输行业;运输安全;安全监管

0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道路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道路运输行业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由于运输种类繁杂、交通参与面广、道路状况复杂、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各类交通事故发生,经济损失巨大。道路运输三要素(人、车、路)以及运输的货物是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道路运输行业监管部门要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上下功夫,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1影响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的主要因素

1.1人员的因素

驾驶员是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大约90%的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有关。因此,驾驶员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其所承运的货物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强腐蚀性等特点,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人身伤亡或是财产损失,更有甚者会出现环境污染、次生衍生灾害等,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驾驶员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驾、吸烟打电话等不良驾驶行为,会给道路运输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因驾驶员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也有很多案例。另外,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也带来操作不规范、发生事故处置不及时等安全隐患。行人和乘客的遵章意识和交通行为也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明显影响。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引起的。乘客因素则主要表现为安全主动意识和自救意识差,如乘车不主动系安全带、遇有突发情况逃生自救能力薄弱等。

1.2车辆的因素

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车辆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车辆安全技术符合标准是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的先决条件。随着国内车辆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车辆安全技术水平已经逐步缩小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每年对车辆进行的安全性能和综合性能检测已达到“三检合一”,是对车辆安全技术性能的一个基本保障。但是,目前仍有很多驾驶员对车况检查工作不重视,对货物捆扎情况也不检查。加之国家第VI阶段排放标准提升后,一些待淘汰车辆的经营者为了减少损失,不惜使车辆超负荷运行、带病运行,这些都带来车辆行驶被动安全隐患。

1.3环境的因素

路面状况与交通事故发生率密切相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高原、山道、长陡下坡、临水临崖、特大桥、涵洞等很多特殊路段。陡坡以及高原等地形是各类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多发地点,而在那些较为平坦的丘陵地带中,尽管路况较好,但由于驾驶人员疲劳驾驶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也会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天气因素属于威胁道路安全运输的重要因素。国内不同地区有着完全不同的地质地貌,这也使得其季节以及气候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在高寒地区,由于温度普遍比较低,在垭口或是桥梁等部位很容易出现凝冻,驾驶人员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严重后果[1]。

1.4货物的因素

货物对道路运输的影响也非常关键。危险货物在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在出车前要详细了解货物的产品技术说明书上对危险货物的描述,检查危险货物标签是否齐全,与车辆资质是否相符。另外,超速超载运输、车辆私自改装等,都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强化驾驶员培训教育,普及行人交通法律法规,提升乘客的自救应急能力,提高车辆安全技术水平,提升路面安全行驶条件,加强对货物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主管部门的重要责任。发改、应急、公安、工信以及交通等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建立联合治理协同机制,做好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工作。

2当前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企业主体责任压得不够实

截至2022年3月,天津市拥有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业户约2万家,车辆13.7万辆;客运企业229家,车辆8763辆;危险货物运输企业241家,车辆6472辆;从业人员共计约32.7万人。目前天津市道路运输企业现状:主要是安全管理制度方面不够完善,安全培训教育以及安全风险管控没有起到预期中的效果,车辆之间的技术状况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忽略了基本的社会责任。

2.2行业监管权责不够清晰

道路运输行业日常的监管工作包括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以及行政强制等。天津市机构改革先后成立市道路运输局、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三个部门。原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承担的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职责划归到市道路运输局;原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承担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有关的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职责,由执法总队以市交通运输委名义对外执行;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承担道路运输管理相关事务性工作。在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中,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面临的窘境是:职责重、人员少难以全面承担监管工作。执法总队主要执行涉及市场监管的行政处罚。道路运输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在履行行政职能后,承担道路运输行业管理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与公安部门的部门职能界限不清,联合机制不畅。其中公安部门所管理的主要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等,而交通部门管理的则是道路的运输安全,但由于相关工作部门并没有明确与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相关的法律制度内容,这就导致各大管理主体之间出现了权责不够清晰的问题,在后续的安全监管工作中也会产生缺位或是越权等多种问题,这就对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全面落实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

2.3安全监管方式较为传统

改革前,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方式就是“三关一监督”,运管机构监督管理的手段是通过严把“许可准入关、从业人员资格关、车辆技术状况关”等三个方面,将质量信誉考核、年度审验、安全生产标准化以及行政处罚等监督管理手段融合运用到一起。改革后,结合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相关政策,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将道路运输企业的动态监督管理当作另一方面的工作重点。然而,目前所采用的各类安全管理方式仍旧较为传统,主要采用到企业内部检查资料以及台账等方式,并没有科学合理地引入一些专业化、现代化的技术措施,这就导致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的动态监管很难顺利实施,无法在第一时间明确安全生产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3]。2.4安全检查工作缺乏规范性目前,在一些行业规范当中,管理部门每年对于危货、客运以及客运站场所进行的检查做了详细规定,包括检查计划、专项检查、“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及“明察暗访”等。然而,在实际检查工作过程中,存在检查不够全面、各部门重复检查、检查走过场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检查内容不规范,不统一;企业每天接待多家检查单位,存在应付心理;企业负责人只对检查表进行签字不了解检查发现的问题;不同专家意见不同,各执一词,让企业无所适从等。有的管理部门要求企业期限整改的内容只进行了口头纠正,并没有开具对应的整改通知单,即便开具了整改通知单,也没有针对企业后续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闭环工作不到位。

3新形势下强化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的具体措施

3.1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首先,从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等方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其次,推动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管控,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制,建立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规范;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充分运用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推动安全技术设备设施升级改造,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再次,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设,建立企业内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标准化。最后,完善道路运输行业内部的信用体系,使得道路运输安全可以与企业自身开展的各类经营活动紧密关联;对不同管理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管理,在制定更加严格监督管理计划的基础上,促进企业整体安全水平与管理质量的稳步提高,进一步实现预防为主的安全监管目标[4]。

3.2明确道路运输行业监管权责

2022年我国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52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进行了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职责主体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取消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这为进一步完善系统、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国家职能体系,促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道路运输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各项制度措施,按照工作职责以及“三定”方案等进行准确划分,以此实现权有所属,确保不同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岗位都可以各司其职,大幅度降低缺位、越位等问题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要强化与应急、公安等部门的联合治理机制,实现高效协调联合,充分发挥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效能。

3.3采用信息化创新监管方式

首先,充分利用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控体系,对易发生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实现安全生产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使企业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其次,要强化对于道路运输中车辆的动态监管力度,应当采用互联网联控系统或是卫星定位技术等较为先进的科技手段,引导企业强化对于营运车辆的监控力度,并对驾驶员的各种驾驶行为进行规范。最后,定期针对驾驶员所出现的各类违规行为展开深入的统计分析,找出引发违规行为的主要原因,从企业管理以及安全教育培训等多个角度提供降低违规行为发生概率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3.4建立安全监管闭环管理

首先,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强化道路运输全链条安全管理。结合部门“三定”和权责清单,按照“职责明确、权责一致、边界清晰”的要求,明确“责任清单、便捷清单、红线清单”,充分运用好《安全生产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其次,做好统筹安排,制定检查计划,统一检查内容和规范标准。做好日常和专项检查,做好“两客一危”重点领域监管,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同时,还要积极做好明察暗访工作,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在进行详细记录后明确整改要求,管理部门及专家现场指导企业整改落实,执法部门以案说法,对于后续的整改情况要必须进行严格复查,形成闭环管理。最后,积极联合应急以及公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采取强有力措施,停业整顿,整改仍不到位按照相关规定严厉处理[5]。

4结语

当前我国的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仍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为了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就必须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完善和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切实在转变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压实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部门安全监管职责,着力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养性.青海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的实践与思考[J].青海交通科技,2018(1):6-8.

[2]曹彬.关于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J].科技风,2020(12):218.

[3]韩岩岩.辽宁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研究[J].北方交通,2019(1):84-86+90.

[4]谢翠娥.规范化视角下的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J].百科论坛,2021(10):170.

[5]田明,毛鸣寒,王至恒.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9(2):38-41.

作者:唐娜 单位:天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