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漫艺术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漫艺术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漫艺术的运用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积极地开展,对于非遗的保护也成为众多领域研究的课题。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众多学科也参与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于动漫艺术作品中,可谓是一种新的探索途径。文章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漫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从动漫的角度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探讨如何利用非遗促进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艺术作品运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化表达产生的背景

文化的发展都是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向前推进,外部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漫长的历史传承到今天,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结晶。而随着当今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双重冲击下,已经岌岌可危。科技的进步所带来的机械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等,挤占了传统农耕文明的生存空间。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这种社会发展的巨大变迁,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和发展的土壤逐渐消失。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发展交流融合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互相“入侵”,外来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1]。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动漫是一种文化媒介,以图像、声音的形式承载着文化内容,并借助于新传播媒介将文化传播出去。虽然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一些动漫原创艺术作品急功近利、过分追求商业利益的风气,使得动漫作品缺乏文化内涵,一味地模仿和跟风使得动漫作品雷同度高,质量低下,极大地制约了动漫产业的发展。所以,动漫艺术作品的创新需要对我国自身优秀文化进行深度的发掘,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动漫艺术作品,创作出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动漫原创作品[2]。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漫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到动漫艺术作品中,需要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结合动漫的娱乐、宣教、审美功能,创作出独特的动漫艺术作品[3]。

(一)在动漫美术设计中的运用

动漫是一种视觉语言,创作者需要借助视觉语言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而动漫美术设计直接反映了艺术作品风格与创作水平,美术元素的运用直接呈现出视觉效果,也是人们第一眼接触到的动漫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丰富的美术设计元素。在中国的动画发展史上,曾有许多的作品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戏剧、皮影、剪纸等艺术形式,对动漫作品进行设计。例如,在动画作品《道喜》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作为主线,设计了一部高品质的旅游宣传动画,整体的美术设计以万张侗族风情画为范例,展示了浓郁的侗族民俗文化。

(二)在动漫造型中的运用

动漫艺术作品的造型设计是根据作品形象对其进行合理的外观设计,使其符合动漫作品需要表达的意象。每一部成功的动漫艺术作品,都会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造型。动漫作品内容的传播是以动漫形象为中心,它承载着动漫故事情节的展开以及内涵的表达。例如,在动漫作品《大闹天宫》中,创作者从我国传统舞台戏曲表演中提炼精华,并借助传统雕塑、壁画、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塑造出独特的人物造型,如英勇机智的猴王、老谋深算的太白金星等。又如皮影动画《桃花源记》取材于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作品,创作者利用传统的水墨画、皮影戏、剪纸等艺术元素,以3D技术展现,使这一融合了多种非遗元素的古老题材作品焕发了新的生机[4]。

(三)在动漫动作设计中的运用

动漫作品中的动作设计必须与形象特征相符合,在动作设计方面,对于非遗的借鉴,主要体现在戏曲、傩舞、武术等特殊动作。这些动作既与动漫形象相契合,也极具民族艺术色彩。例如,《哪吒闹海》的动作设计中就大量借鉴了传统京剧中的动作;《金色的海螺》的动作设计则借鉴了皮影戏的机械式动作;而《阿凡提的故事》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则体现了木偶戏的特点。

(四)在动漫场景与道具设计中的运用

场景设计可以使动漫作品更加鲜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动漫的视觉空间进行表达,能够让观众领略到我国多姿多彩的灿烂文化。传统节日、民俗、庆典在动漫作品中呈现,一方面能够叙事,另一方面能够将这些文化传播给观众。例如,《大鱼海棠》精致的画面场景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故事的发生地是客家人居住的土楼,是珍贵的传统古建筑群。福建土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这部作品的问世吸引了大批的观光者,也让这一传统的建筑文化得以传播。而动漫场景中的道具设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借鉴更是随处可见,如传统乐器、陶瓷、雕刻等[5]。

(五)在动漫音乐设计中的运用

动漫艺术作品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能够起到表达主题思想、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调节观众的情绪,让观众融入到剧情之中。我国民间音乐形式多样,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音乐元素,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借鉴音乐元素应用于动漫配乐中,主要是将节奏、音色、曲调等要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例如,《哪吒闹海》中的武打部分利用京剧的打击乐器进行配乐;《大闹天宫》的主旋律创作借鉴了广东曲牌音乐“三六板”。此外,还有对传统乐器的直接运用,如《功夫熊猫》的开场旋律中,就有竹笛、二胡和琵琶,透露着浓浓的中国古乐风情。

(六)在动漫艺术作品素材选择中的运用

我国许多动漫作品的素材来源于文学作品,这其中包含着很大一部分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为动漫艺术作品提供了创作的源泉。民间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娱乐休闲方式,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民间文学往往以神话、传说为载体,以表达人们的信仰。当前,人们的娱乐方式空前丰富,这些故事性的文学作品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以外来文化为基础的动漫创作蔓延开来,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我国动漫作品发展的初期,对于民间文学的借鉴非常丰富,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如《阿凡提的故事》《宝莲灯》《铁扇公主》等,都是从民间文学中汲取的创作灵感。正是因为这样,动漫更应该与民间文学紧密相连,将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搬上荧屏,为创作者提供更多的素材,提高观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元素,从动漫作品的长远发展来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于动漫艺术作品创作中,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可行之路。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需要传播,就必须拥有载体。动漫艺术作品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可以很好地传播非遗,弘扬民族精神。动漫作为非遗现代化传播的桥梁,大大缩短了传统非物质文化与现代经济社会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种类繁多,而这恰恰为动漫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艺术资源,绘画、剪纸、建筑、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都可以成为当代动漫创作取之不尽的资源,积极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如何让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依然是当前社会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漫艺术作品中的运用,让更多的动漫作品将非遗带到了更远、更宽广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新时期非遗生存发展的新途径。当前许多的动漫公司与动漫产业研究者已经积极与非遗项目展开合作,相信在将来,将会有更多经典的、彰显民族风格的“非遗动漫”呈现在观众眼前。

参考文献:

[1]郗望.从动漫产业的角度谈非遗传承与保护[J].艺术教育,2018(17).

[2]张琳钦.动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6).

[3]戴群亮.国家非遗文化的动漫剧创作[J].视听界,2016(5).

[4]宁峰,侯景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1).

[5]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4.

作者:魏东 单位:成都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