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动漫艺术抽象符号美学依据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动漫艺术抽象符号美学依据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动漫艺术抽象符号美学依据分析

摘要:动漫的抽象符号化特征是动漫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动漫抽象符号逻辑行为及其审美思想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基于西方文明中自然秩序观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转化结果,并在现代科学和符号论美学的影响下逐渐体系化的。该文基于动漫造型的抽象符号化特征,探寻其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官能效应的美学依据,旨在说明这种抽象符号是人类普遍直觉经验中对艺术的自发性抽象和自发性解释。

关键词:动漫;抽象符号;美学;官能效应

动漫艺术是一种夸张、抽象的视觉艺术,主要体现为以抽象的符号化视觉语言满足人的官能体验。在动漫艺术中,抽象符号不是与生俱来的,在一些欧美国家,一些早期的动漫作品就已经在官能体验上夸张化、符号化,而且这种艺术手法不断丰富,逐渐演变成为现代动漫的主要视觉特征之一。动漫艺术的符号化视觉语言有什么特征,其符号化美学产生的文化背景是什么,符号化的美学依据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探讨动漫艺术抽象符号的产生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抽象符号概念产生的思想渊源

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真正的艺术表现应该基于现代科学的整体观,以一种符号化的逻辑形式将情感思想表现出来。这种逻辑性思维是对抽象原则的符号化,因此,抽象原则是符号论的核心原则。在苏珊•朗格符号理论的统摄下,一切艺术的形式、内容、情感、精神等方面的获得都取决于人的抽象能力,并以此建立秩序。可以肯定的是,抽象能力与社会科学思想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并不停地推动科学的发展,不断地改变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在西方美学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科学对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数学对美学的影响体现在“数为万物本原”的世界观上。从毕达哥拉斯开始,西方人由数的概念出发,展开了关于世界统一性和规律性问题的探讨,古希腊文明开始努力摆脱神话诗性的世界想象,转而以理性归导天赋的想象,试图“把所有现象都解释成是事物秩序所产生的结果”①,并以一种理性的普遍性、永恒性和明晰性的思想解释自然秩序与运动。西方人的这种自然哲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戏剧性的,它使数理秩序成为一切自然现象的普遍外在形式。因此,在西方人看来,宇宙、自然、科学、艺术、美学等都充满了各种数理关系的秩序化抽象逻辑特征,由秩序奠定的自然科学观念也由此成为西方哲学的重要基础。怀特海认为,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的哲学思想,传播到文学领域后就产生了悲剧意识,悲剧的解释来自古希腊人对命运的看法——命运充满无情律令。对悲剧的理解与西方古代社会对自然秩序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悲剧”并非“不幸”或“悲惨”的代名词,而是表示一种严肃冷酷、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的规律性。这种悲剧意识借助秩序化的抽象符号逻辑,反过来进一步深化了自身赖以存在的文化哲学观念。由此,西方人对于秩序的强调就如同中国人对于意境的追求一样,使其(秩序、意境)成为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留存在古典文明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后人的审美思想。

二、动漫艺术中的抽象符号语言特征

在早期的西方哲学中,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数理概念,既存在于自然万物中,又存在于人对其的抽象表达中。由数学推理产生的事物必定具备一种理性的系统构架,理性的要求就此产生了抽象的秩序感。怀特海认为,事物与人的思维之间存在一种逻辑同构的抽象关系,因此,一切事物在人看来都体现为一种秩序化符号。在艺术领域,同样存在类似数学的理性秩序关系,如音乐中的五线谱、舞蹈中的肢体语言、绘画造型中的点线面、色彩艺术中的冷暖色调、素描中的五调子等。这说明艺术美感的呈现离不开抽象的符号语言,离不开以数理关系解释事物存在的普遍关系如何以美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完整秩序模式的逻辑推理出和谐的符号,这是一种普遍的审美性质。对于任何艺术形式来说,抽象符号的目的都在于创造高度和谐的美。艺术抽象符号形式与现实对象不同,用怀特海的话说,艺术符号是对现实的抽象,现实是艺术符号的具体根源。换言之,符号是审美主体对现实事物的感觉印象,是环境对主体产生作用后形成的一种直接经验,其以象征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动漫艺术中,符号化的视觉语言体现得较为直接和夸张。从动漫人物造型到人物情感、情绪的体现,无不以抽象的符号语言进行诠释。在人物造型方面,正面角色常被赋予接近圆形的外表,从而具有可爱、憨厚、滑稽的性格特征;反面角色常常被赋予倒三角形的外表,表现出尖锐、刻薄、好斗的特点;中性角色往往被赋予方形的外表,给人规矩、刻板的印象,如《飞屋环游记》中的男主角。在表现人物的精神、情绪、力量方面,抽象符号的作用可谓被发挥到了极致。如:表现人物晕头转向时的“蚊香眼”“星星”“小鸟”;表现人物情绪崩溃时的各种表情包;表现人物速度、力量和能量等的各种抽象的符号化线条;等等。动漫与传统美术或真人影视的区别,就体现在这种抽象符号思维带来的官能体验效果上。抽象符号语言是一种纯粹的感觉和对感觉的印象,以此象征人类对经验事态的审美表达。那么,这种符号产生和流行的背后具有怎样的美学意义?对于动漫来说,这个意义是否存在,根据是什么?这些问题似乎有时被忽视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大多只关心动漫的这种抽象符号能否带来奇妙的官能刺激,而少有人思考其背后的意义和功能。事实上,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动漫艺术的官能审美表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动漫艺术符号化官能效应的美学依据

动漫可谓一种老少咸宜的艺术形态,可见这种抽象符号带来的官能效应是不可小觑的。那么,人们对于动漫这种抽象艺术的经验是怎样产生的?这种经验与人的审美和认识有什么关系?怀特海的过程哲学认为,认识即经验主体的机能反应,呈现的是一种经验主体“包容”客体后在感官知觉中形成的结果。由此,作为感官对象的客体的性质并不取决于客体本身,而取决于主体的认识机能。以怀特海的理论解释抽象艺术产生的美学心理,以及官能效应产生的审美依据,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怀特海的理论基础上,抽象符号官能效应的产生是经验主体机能反应的理性化审美体现,在主体的“包容”和“统一”下,形成了“世界在人之中”的感官对象。这种感官对象有别于客观的实在对象,抽象符号虽然具有这种客观实在的审美特征,但仍然只是对实在的一种抽象表达,实在对象与感官对象二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这种理论的统摄下,动漫抽象符号的产生就有了明晰的理论根据。如果说怀特海的理论为秩序化抽象符号的产生提供了一种依据,那么,苏珊•朗格则是在怀特海的数理逻辑和恩斯特•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解释不同符号,探求认识符号构成的意义。在苏珊•朗格的符号理论中,人类基本活动始终作为解析艺术活动的关键,对人类活动和艺术现象的分析,可以由表及里地指涉符号表象下的普遍内在。符号论将人类普遍内在的经验符号化,将人类艺术活动变成可观照的抽象思维活动,将人类的情感符号化,由抽象符号展现官能体验的创造,实则展现了艺术的本质——用苏珊•朗格的话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在苏珊•朗格的理论中,符号不是意义本身,而是象征和指涉意义。但是,在动漫艺术中,符号即意义本身,因为动漫符号语言及其意义是在动漫这种特殊的形式中融为一体的,不像逻辑实证主义或符号逻辑学那样把符号视为纯粹的记号,使符号与其意义之间呈现出一种外在的关系。动漫艺术中的符号化审美意象,目的在于脱离现实世界,最终清晰地表现出对实在的抽象形式,准确无误地表达出人的情感。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出,一切人类文化现象和精神活动,如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和历史等,都采用抽象符号的方式表达人类的经验。如果说科学在思想上创造秩序,道德在行为上创造秩序,那么,艺术则在感觉现象和理解方面创造秩序。符号表现是人类意识共同存在的普遍机能。基于这样的机能,动漫抽象符号带给了动漫一定的秩序美感。虽然不同动漫的技术手法和艺术手段各不相同,但是动漫塑造的艺术形象,都不是简单地指向形式上的自然样态,而是对它在非生命乃至非物理结构中的反映进行抽象处理。动漫造型的提取是对有机生命的抽象,将有机生命的特征进行夸张处理,使之呈现出符号化的印象。动漫造型不必模仿任何实物也能表达现实生活的外观,能将有机生命形式从其自然范例中抽离出来,并无阻碍地为动漫艺术所用。动漫抽象符号能展现有生命之物的符号表现能力,植根于人与其他有机体共有的基本节奏,根据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思想,这大抵就是“生命形式可以反映于作品的任何元素之中,无论是否再现有生命之物”②。

结语

总之,动漫抽象符号的产生具有表现、再现、抽象的独特功能。人们主要通过推理性抽象符号理解事物,但这不同于逻辑学对理性知识的推导,也不完全等同于对直觉知识的经验认知。在克罗齐看来,直觉是一种自发性的纯主观行为,直觉就是表现。基于这样的逻辑思维,动漫抽象符号的创造可以说是对某种经验的直觉性活动,而直觉性活动即表现性活动,也就是苏珊•朗格所说的“符号制造的基本过程”,体现为将直觉的对象可视化,将经验视像化。因此,所有关于形式的认知都可以说是直觉性的,所有的抽象符号构造——平衡、对称、相异、对比、调和等形式,都可以被认为是直觉的经验。在动漫造型抽象符号化的过程中,通过抽象形式对角色形式化的知觉或“直觉”中的典型化,把握角色形象的形似本身,就是一种自发性的抽象;但对于根植于这种形式的认知部分,则是自发性的解释。这种抽象和解释都是直觉性经验,都是人类基本的精神活动和艺术根基。因此,可以肯定,动漫抽象符号的特征也是人类普遍的直觉性经验,体现了人类对艺术的自发性抽象和自发性解释。

作者:林珍香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