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动漫创作区域性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动漫创作区域性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动漫创作区域性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

摘要:文化为动漫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提升了现代动漫设计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福建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元素,将这些有益元素合理的应用于现代动漫设计中,不仅可以促进福建传统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动漫设计的艺术价值,提高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及文化品味,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动漫设计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福建区域文化;动漫创作;融合创新

一、区域文化与动漫创作之间的关系

所谓区域文化是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的差异引起的某个区域历史文化的背景与其它区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区域文化体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其与区域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正像某一地的动植物种类一览表给予我们该动植物界的一个概念一样,构成某一民族一般生活属性的现象总录,它是形成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条件,自然也是艺术的民族特征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区域文化与艺术的生产之间,有着直接关系[1]。艺术作品诞生的过程包括内部、外部及后天作用三大根源,其中内部主源即为种族,外部压力则来自于外部环境,后天动因则为时代,种族、环境、时代是造就经典艺术作品的主要动力,其与社会的地理位置、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直接相关性,因此更能够引起这一区域、这一时代的人的情感共鸣[2]。动漫作品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区域文化同样会对动漫艺术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动漫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漫电影在电影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而动漫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动漫电影充分尊重区域文化[3,4]。比如迪士尼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的《寻梦环游记》展现了浓郁的墨西哥风情,向受众普及了骷髅文化以及亡灵节;而《功夫熊猫》则将中国文化融入到人物的服装、建筑场景等细节中,中国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会产生一种天然的真实感、亲切感,外国观众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异域特色,由此可见,动漫电影中细节与故事发生的实际地理位置高度吻合正是动漫电影充分尊重区域文化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不同地区的动漫作品创作团队会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动漫作品的产出逐渐体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比如日本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的奥斯卡获奖作品《千与千寻》,就可以从中看到日本民族的性格特点、文化积淀、生存方式;而中国的动漫电影也经常看到木偶、剪纸、水墨画等中国元素,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刻美感。艺术作品与区域环境息息相关,在艺术作品中突出与地缘密切、能够得到他人认可的联系即可构建出一种专属的区域气质,人类的文化行为与精神活动中包含了大量文化符号,比如语言、建筑、器物等,在动画电影中应用在地性符号既能够突出电影的文化特色,又能够增强其传播影响力[5]。

二、福建省区域文化资源及其特征研究

福建地区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大省,历次的中原移民使得福建地区的文化也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不仅有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发达的海上丝绸之路使得福建滨海地区也接纳了其它的异域文化,各种文化在福建大地上生根发芽,逐渐形成了福建独特的文化资源,提高了社建文化产业的竞争发展。具体而言,福建省区域文化资源的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类型,红色文化精神对于中国有着特殊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它的广泛传播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意义。福建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是中国最早进行土地革命战争的地区,更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红军建设纲领的诞生地、思想的发祥地,可以说在党的领导下福建人民创造了轰轰烈烈的红色历史文化,留下了很多重要党史人物的珍贵的党史资料[6,7]。关于红色文化题材的动画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小号手》、《红军桥》、《半夜鸡叫》、《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这些红色题材作品深入人心,然而在艺术形式多样化的今天,红色题材动画却少之又少。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媒介及艺术形式,动画艺术的职责不仅仅是娱乐大众,更承担着传播文化、传承艺术的重要责任,而在当前“文化强国”的大环境中,我们更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重新评估其艺术价值,充分发掘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发现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民族形象。福建地区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动画设计者在当代跨文化传播中要立足现象,充分发掘红色经典文化的艺术传播潜力,创造出商业价值、艺术价值双高的主旋律艺术作品[8]。

(二)旅游文化新时代新环境中,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这种新的业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创意产业提高了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的差异化发展,而旅游产业又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播与推广提供了更丰富的渠道。福建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比如南平的武夷山、厦门的鼓浪屿、莆田的妈祖庙、三明的水上丹霞、客家土楼、古田会址等等,这些均是福建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这些资源通过提炼和设计就能打造出属于福建本土标志性动漫品牌。如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一个经典的场景就是海底世界人类生活的建筑,其设计原型就是龙岩的永定土楼,而其中“灵婆”所守的如升楼则是永定土楼群中的“米升楼”,虽然其小巧玲珑,但是其视觉层次感鲜明,既实用又极具观赏价值;而“椿”跑过的木制廊桥则是以永定的济行桥为原型,该桥的搭建不用一钉一铆,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7];此外,“田螺坑土楼群”虽然在电影中出现的时间很短,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很惊艳,该建筑根据“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的五行相生次序组合而成,是典型的明堂五室建造方式,中间为一个方形土楼,上下左右分别建造四座圆形楼。可以说《大鱼海棠》是民族文化符号在动画作品中成功应用的典型案例,也突显出动漫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特点,二者有效、系统、深度的融合发展给予受众全新的视觉体验,而电影的热映也使得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迎来一个小高潮,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进一步拓展的两种产业的价值链,实现了价值体系的整体增值,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海洋文化海洋文化顾名思义是人们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体系,是多种文化内涵的综合体。各个国家对神秘而广阔的海洋世界的理解和探索创作出不同风格和内容的动画片,如1958年由约翰•斯特奇执导的美国动画片《老人与海》;迪士尼尼出品的《小美人鱼》;爱尔兰卡通沙龙公司制作,比利时、丹麦、法国、卢森堡等多家工作室联合投拍的动画片《海洋之歌》;日本宫崎骏导演的《悬崖上的金鱼姬》;梁旋、张春执导的《大鱼海棠》等。福建省依山傍水,全省海域面积为13.6万平方公里,甚至大于福建省的陆域面积,因此福建省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福建省海岸线曲折,分布多个岛屿及港湾,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比如鼓浪屿、东山岛、湄洲岛等,不仅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而且资源丰富,遗存甚多。古代的福建先民就形成了“以海为田、以舟为车”的生存方式,靠海吃海,从事与海洋相关的商业活动,比如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妈祖文化的传播等不仅蕴含着巨大的人文价值,更是为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8,9]。

(四)茶文化可以说福建是中国茶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而茶文化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福建地区随处可见茶文化遗址,各种茶文化相关的历史资源更是比比皆是。19世纪中国被卷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三种重要的商品,即茶叶、瓷器、丝绸,而福建正是以这三种商品实现了最早的与世界接轨,尤其是福建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武夷岩茶等,早已成为福建的文化招牌享誉海内外,更是带动了与之相关的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福建省地区走上茶文化创意产业之路。此外,福建茶文化已经深深的渗透到当地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及民风民俗中,诗词歌赋、美术作品、歌舞艺术、文学作品等等均可以看到茶文化的影响,然而关于茶文化的动画片却是很少见的,因此茶文化也是福建省可深入发掘的重要文化资源[9]。

三、福建区域文化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融合与创新

(一)深入挖掘福建省区域文化资源,汲取文化精髓在当代动画中,通过归纳整理区域性文化资源,对区域文化资源进行二次创作,可以初步完成区域文化资源应用的进阶,而以此为基础,对区域性文化资源再进行更深层的创新进一步升华区域文化的内在价值,已成为区域性文化资源活化于当代动画的必然途径[10]。区域性文化经过岁月洗礼和沉淀,形成其独特的魅力,然而这些文化资源中,不仅包含了文化精髓,还有一些岁月的糟粕,因此,动画创作者需要对区域性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重新进行资源整合,使其能够符合现代的大众艺术审美和精神需求。归根结底,区域性文化资源就是一种特定文化的内在灵魂。依文化灵魂式的再创作,可以强化人们对本区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才可能实现区域文化和动漫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二)通过跨界融合丰富福建省动漫文化产业深入挖掘福建省区域文化资源,汲取其文化精髓,为跨界融合丰富福建省动漫产业了最为根本的保证,并为其提供了衍生化发展的物质与精神准备[11,12]。同时,更为区域性文化资源的动画式再创造,提供了进一步跨界式、融合化发展的无限可能。跨界大融合对于动画产业而言,不啻一剂强烈的兴奋剂,众所周知迪斯尼,以创意为中心带动全产业链跨界式文化产业大融合,打造属于其自己的商业帝国。目前国内的多家动画公司也在引用这种商业模式,例如,以包裹快递为主线的国产3D动画片《超级飞侠》,通过运送包裹快递,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原生态作品,该片已快速完成了其动画游戏化、动画人物商业化等动画衍生化,是基于区域性文化资源的动画式再创造的跨界融合,这种融合为当代动画未来的无极化延伸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发展启示。

(三)通过文化创新对福建省区域性文化资源进行动画式再拓展跨界融合丰富区域性动漫文化产业,为进一步的文化创新和再拓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的保障,而如今融媒体时代背景和文化产业环境则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尤为关键的发展时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数字化创新必然成为区域性文化资源再引申的最重要的方向之一。事实上,数字化创新已经成为后现代动画时代拓展与发展的必然,这种数字化创新不仅跨平台,而且还跨媒体;不仅具有区域性文化资源的先行驱策性,亦具有区域性文化资源的后发驱策性。先行驱策性由区域性文化资源向当代动画输出根性灵魂,而后发驱策性则以当代动漫产业已形成的文化资源优势,以数字化动画形式,向更广泛的数字化商业时空加以无极化拓展与引申。

(四)通过人才培育提升福建省动漫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意人才是发展动漫文化产业,推动区域文化创新的主体力量,因此培育创新创意人才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只有不断强化动漫从业者对本区域优秀文化资源的思考和探讨,才能使其产生对本地区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如动画短片作品《惠安女人》以惠安当地极富地方传统色彩的独特服饰和惠安女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入手,来展现泉州市惠安地区女性的生活常态及地方风貌,符合当下审美需求,作者通过自己对区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展现具有时代感和地域性的独特魅力。

四、结语

总之,动漫艺术的文化风格是由特定区域的文化精神来决定的,随着这种文化风格的确立与继承,不同区域动漫产业就形成了一种由风格导向向区域导向的转换。当动漫艺术从“风格”研究转向“区域”研究得以形成时,它在文化上的独立性、差异性就已确立。文化精神本身稳定、恒久,以此使动画文化风格保持着长久的区域独特性。以此反观创作,以文化属性介入动画创作能够很好地避免风格的雷同与艺术生命的僵化,使不同区域的动画在全球传播中推动世界动画文化风格多元化的发展。

作者:吴晓华 邱国鹏 张苑 单位:三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