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艺术审美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艺术审美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艺术审美分析

【摘要】在媒介深度融合发展的当今时代,动漫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传播媒介功能的优势,把握文化和艺术的特性,主动传播传统文化,积极参与非遗传承与保护,将非遗元素以不同的方式融入作品人物形象、剧情与内涵、画风与场景、声音与动作、技术与表现等要素中,使作品在形象、内容、形式三个方面更具影响力、感染力和表现力,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动漫;非遗文化;艺术审美

我国在历史悠久的文明进程中,创造了大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自然质朴的创造,蕴含了民族的艺术审美意识。在媒介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传播形态下,非遗与空前活跃的动漫产业结合,使同样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二者都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动漫具有美的特性,其艺术之美是本身具有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所激发出来的审美感受。从蕴含非遗元素的动漫作品出发,艺术审美是在艺术作品中去发现美、欣赏美,人作为审美的主体,在审美的过程中进行审美意象再造,从而获得美感和愉悦感,这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一种主观活动。审美的判断、感受、效应等应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方面取决于审美主体,即人的认知、情感、心理、体验等综合构成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审美对象,即作品本身美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元素在动漫中的灵活应用,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动漫人物形象、剧情与内涵、画风与场景、声音与动作、技术与表现等要素中,与动漫合为一体,使作品在形象、内容、形式三个方面更具影响力、感染力和表现力。

一、富有影响力的形象美

(一)非遗美术元素在角色造型中的应用近年来,中国动漫逐渐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从非遗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创作素材,创作出一批优秀的动漫艺术作品。从动漫市场较为成功的作品传播情况来看,往往以动漫人物形象为中心进行传播。动漫人物形象之美首先直观地体现在角色的造型设计上。动漫作品的角色造型设计是根据动漫作品所需要表达的意象而进行的合理的外观设计,在设计中结合非遗的美术元素,使角色造型独具特色。如《大闹天宫》中的人物造型借助了传统雕塑、绘画等元素,还有许多动漫的人物造型设计中运用了年画、脸谱等元素,以及人物服饰中的刺绣、编织、雕刻等元素,都使人物造型给观众带来视觉形象美感。此外,动漫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动漫形象衍生品市场的兴起,动漫作品中利用非遗元素设计的角色形象衍生产品,随着动漫作品的推广而深受欢迎。继而这些动漫形象被再次创作与传播,开发出立体的衍生产品,例如公仔、手办等,不仅能够让动漫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鲜活地再现,使得人们可以更加近距离地欣赏所喜爱的动漫形象,而且还能满足更多的实用性艺术需求。

(二)非遗文化精神在人物形象中的体现非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等,都可应用于动漫人物形象,如人物角色的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和人物精神上,让动漫形象更具文化价值与时代价值。成功的动漫人物形象不仅是动漫作品成功的关键,而且具有品牌价值,同时还具备传播与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动漫受众较为低幼和年轻化,动漫作品所凝练的人物形象、所呈现的艺术效果与精神理念,对其可以起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思想道德的教化作用。直接将非遗元素设计为符号化的动漫人物形象或者开发成动漫产品,可以更加灵活地对非遗文化进行创新传承。非遗文化与动漫形象相融合的作品,兼具了非遗与动漫的艺术魅力,可以产生更具影响力的传播效果。例如,动漫电影《星际小蚂蚁之英雄蔡李佛》中的主角来源于非遗项目“蔡李佛拳”,动漫中直接以蔡李佛为名字塑造的英雄形象深得人心,弘扬了饮水思源、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富有感染力的内容美

(一)根据民间文学经典题材设计动漫剧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文学,包括民间故事、谚语、歌谣等,包含丰富的内容和思想,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主要以传统方式进行传播的民间文学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这不代表着民间文化的重要性有所降低,如何对其有效保护和传承备受重视。与之相反,动漫却在网络技术和传播方式的革新中如鱼得水,发展迅速,并且国产动漫对民族文化传播意识的提升,使其逐渐转向中国化动漫的发展方向。据相关调查显示,约90%的动漫用户最关注剧情和人物的设定①,因此动漫作品需要好的故事来提高吸引力。动漫从民间文学中汲取丰富的题材,为剧情要素的设计提供了灵感源泉,提高了内容的思想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根据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民间故事,国内外都曾制作动漫电影并取得票房佳绩。孟姜女、济公、董永、杨家将等民间传说也都曾出现在动画或漫画中,这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扬中国精神。

(二)引入民俗技艺精彩情节扩展动漫内涵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活动表达审美情感和心灵感受的意识形态载体,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不仅是对作品形象的感知,还包括对其内容信息的了解和内涵的理解等。在动漫作品内容的艺术审美过程中,剧情故事的艺术语言叙述与其所蕴含的内涵是一体的。在动漫作品中应用非遗元素,除了对民间文学故事进行借鉴改编外,还可以将传统技艺、医药、游艺、杂技以及民俗等穿插其中。在《星际小蚂蚁之英雄蔡李佛》中,除了英雄蔡李佛形象外,还插入了表现西樵大饼、香云纱等其他非遗元素的精彩情节。《秦时明月》中关于“龙泉剑”的打造情节极大程度地真实还原了其制作方法。动漫中的这些非遗元素进一步丰富了动漫内容,拓展了动漫内容的内涵,更能引发人们思考,并产生美的享受与体验,不仅提高了动漫作品的艺术价值,还传承与弘扬了非遗文化。无论是以现代生活、感情为题材的动漫作品,还是幽默、娱乐性的动漫作品,内涵的缺乏都会导致作品所表达的思想空虚,缺乏审美情感。例如,有的动漫作品过分追求商业利益,一味跟风模仿,缺乏文化创意和精神内涵,既不能得到观者好评,也无法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富有表现力的形式美

(一)具有中国传统美的画风与场景动漫的形式美主要包括形、色、音、影等视听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组合,形式美的整体效果体现了动漫的风格。狭义的动漫画风主要指镜头中动漫画面的整体表现风格,是包含形与色的整体视觉印象,通常在作品中表现出内在统一性和外在个性化。从运用点、线、面基本绘画元素对画面形象和场景的细节绘制,到运用色彩、光影以及画面内容组织所形成的构图、色调等整体效果,体现了作品的创作理念与风格取向,而非单纯指技术表现。动漫中非遗元素的应用,对场景氛围的营造和整体画风的表达具有积极作用,使动漫作品更加生动。例如:在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中,清新雅致的水墨画风,营造了浓郁的中国传统美意境;在奇幻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精致的画面场景设计取材于非遗元素福建客家土楼,视觉空间的表达展示了神秘东方特色的建筑与造型艺术,给人雄伟厚重又不失端庄精巧的感觉,唯美的场景画面引人入胜。

(二)穿插民族特色美的音乐与动作动漫的声音与动作都不是单一的艺术形式,而是与动漫画面结合,动态呈现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在影视动画中,它们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动漫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力。无论是声音还是动作,都要和画面紧密配合,观众审美感受的获得是以视觉与听觉欣赏的和谐统一为前提的。声音与动作包含了动漫内容的大量信息,起到对剧情进行叙述或者补充的作用。动漫中的声音包含配音和配乐,其中音乐对非遗音乐、戏剧、曲艺等元素有较多的应用,主要是根据动漫作品需要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奏、音色、曲调等进行改编利用,从而更好地渲染气氛、暗示心理以及调动观众的情绪。在动漫影视作品的动作设计上运用非遗的戏剧、舞蹈、体育等元素,极具民族艺术色彩。例如,《哪吒闹海》的武打动作设计大量借鉴了传统京剧中的动作,同时以京剧打击乐器进行配乐,为影片贴上了鲜明的民族标签。

(三)融合传统和现代美的技术与表现我国早期动漫融合中国传统剪纸、皮影等艺术表现形式,制作了水墨画表现的《小蝌蚪找妈妈》,皮影表现的《长恨歌》《金色的海螺》等,使非遗文化的传播更加鲜活,动漫作品更具传统美。随着融媒体背景下二次元文化与大众娱乐文化的逐步盛行,动漫产业经济稳步增长。随着动漫的制作材料与技术快速进步以及媒介与传播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众文化领域的新宠——网络动漫,使动漫拥有了相比较于传统动漫年龄范围更广和数量更大的用户群体。大众文化审美的需求对动漫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漫需要进一步加大文化创意与创新,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发掘,将非遗文化精髓更多地融入其中,让动漫技术与表现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闪耀新的光芒。例如,动漫剧《盘瓠与辛女传奇》运用三维动画技术,记录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瓠与辛女神话传说;动漫短片《非遗特搜队》以非遗文化保护故事为主线,展开对海派术、独角戏、巫女坊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项目的生动介绍。还有许多动漫通过现代装置材料、互动投影、沉浸式VR体验等技术打造身临其境的虚拟真实效果,让人们充分领略新型“动漫+非遗”结合体的传统现代美。总之,当代动漫是信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具有文化和艺术的特性。动漫应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传播媒介的优势,积极参与非遗传承与保护活动,创造出更具艺术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刘源奇.关于动漫的审美和鉴赏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1):208-209.

[2]周感平,魏菲娅.传统美术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4):76-78.

[3]王立超.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动漫化的传承及其传播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01):81-82+104.

作者:杨燕 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