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全媒体的时代已然到来。现阶段,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实现了与计算机网络等的融合,为信息的有效传播应用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也推动了传统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与时俱进。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媒体技术的内涵和发展计算机网络下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并重点探究计算机网络在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情况,探究计算机网络背景下,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应用

现阶段,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设备的应用已经基本实现了广泛普及。互联网技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了信息传输的高效便利,也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转型和发展;实现了产业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广播电视等多媒体行业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也是其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对多媒体概念的理解

1.1计算机多媒体

计算机技术在快速发展成熟的同时,多媒体概念就已经被提出。起初,计算机技术主要被应用于处理一些科学的计算和文字的效果处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已经能够成为人们日常办公的辅助工具。甚至能够进行图形、图像、视频、音响、数字等的高级处理,对于这些方面的技术处理,都可以称为计算机实现了在多媒体中的应用。

1.2广播电视多媒体

广播电视多媒体尤其固有的优点,那就是受众分布范围广、经济实用,信息传递即时、高效快速、影响力大。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广播电视的多媒体技术使用弊端已经逐渐突显,人们迫切需要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能够得到革新和发展,满足人们更高的需求。从范围上来说,广播电视多媒体属于计算机多媒体的一部分。

2发展计算机网络下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2.1实现传统媒体技术向现代媒体技术过渡转型的必然要求

广播电视作为比较传统的多媒体存在形式,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发展时段,其得以发展至今,自然是有其一定的存在优势。但是,作为传统的多媒体存在形式,其自身的弊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渐显著,广播电视的播放信号强度、传播范围、节目内容等都经受着重重挑战。在当今多媒体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信息化时代,广播电视多媒体要实现在竞争中占得优势和先机,必须正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吸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点,实现多媒体技术功能的完善和升级,从而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2.2实现更高的经济收益的必然要求

广播电视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广播电视多媒体在其他媒体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广播电视多媒体节目的影响力,吸收更多的收听观众,最终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高收视率,实现广播电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

3目前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广播电视多媒体的新发展。我国早就认识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多媒体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相关学者和专家以及科研人员也在不断探究,新时期如何有效地在广播电视多媒体中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测试和实验,解决目前广播电视观众不断流失的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节目获取通道和信息获取方式,重新赢得观众的关注。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多媒体行业新的技术应用热潮和经济增长点。

4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应用

4.1家庭网关实现广播电视多媒体的全新应用体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家庭网关的服务升级和拓展,广播电视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功能,实现了更广阔、更优质的服务功能,为广大广播电视用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享受。目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播电视用户在城市家庭中的数量正在不断上涨,未来也必将成为广播电视行业最新发展方向和趋势。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播电视多媒体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宽带信号的带动作用发挥,能够实现人们日常的广播电视语音、视频、多媒体、娱乐活动的开展,只需要一个终端设备,就能实现数字多媒体资源在家庭范围内的共享,实现广播电视多媒体服务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综合化。家庭网关是实现广播电视多媒体功能的核心设备,家庭网关能够有效实现家庭中的技术设备的有效连接,例如,机顶盒、路由器、电话、电脑、手机、智能机器人等。各个数字移动终端都能实现各自的功能,形成一个整体统一的家庭望楼多媒体系统,各个系统之间即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又相互独立,各有所长,这样一个具有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广播电视多媒体网络系统,能够实现多媒体设备的功能多样化、服务多样化,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技术服务,实现高效的资源共享和交流。未来家庭网关将进一步演变成家庭媒体型网关,融合存储、视频等多种业务于一体,通过统一的应用及内容管理平台,实现应用与内容的聚合,构建家庭应用与内容超市,可以充分整合专业及“长尾”内容与应用,满足家庭用户对于新时期广播电视多媒体的各种应用需求。

4.2云平台实现资源高效共享和应用

“互联网+”概念是基于互联网概念发展延伸而来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各行各业都在探索与互联网融合应用和发展的技术和方法,也就形成了“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的发展又催生了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云平台是新式媒体业务开展的高效平台,其优点是可以有效打破传统广播电视的业务限制,能够实现设备和平台后台的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为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的业务拓展和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传统媒体行业要实现长足发展目标,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创新方法。面对媒体融合对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带来的剧烈冲击和发展困境,云平台立足广播电视多媒体主阵地,有效推动地方广播电视以低成本实现移动互联转型、融合发展和新型业务经营创收,成功开辟广播电视多媒体新业态。

4.3计算机网络实现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效果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录制和编辑等工作,也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广播电视多媒体节目的播放时间和顺序,还能帮助节目编辑和制作进行大范围的素材搜索,为电视广播节目提供多样化的丰富素材,让电视广播的播出更加的具有趣味性和审美特点。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能为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增加很多特效,尤其是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增加了一定的特效之后,对于节目质量的提升大有帮助。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网络平台中大量搜索相关的表情包、网络幽默用语等,在节目录制的后期通过视频剪辑和表情文字的特效加入,让观众获得更丰富的广播电视信息,传达更加鲜明的节目效果。广播电视节目在播出时和播出后,观众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与节目制作组和开发商之间的互动交流,为节目的播出效果进行点评,还能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让广播电视节目的改进有了即时真实的依据,这对于广播电视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5未来计算机网络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的应用

智能电视,传统都需要购买。但是,在云平台技术支持下,现在普通电视也能轻松变身,只要你家里有一根网线,有一台高清电视,买一台客厅电脑(一个类似机顶盒的东西)或者在客厅电脑上装上Morefun媒体中心,动手将这三者连接到一起就可以实现智能电视功能。也就是说,高清电视+客厅电脑+网络=智能电视。如何实现家家户户都能看上智能电视,最主要的问题是,实现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三网融合后,人们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通过电视看网络视频,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和上网等。2018年,LG将在最新的LGOLED和SuperUHD系列电视中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引入ThinQAI和一个高级图像处理器。ThinQ可以通过公司自己的开放智能平台和第三方AI服务实现数百种语音请求。在电视植入了AI功能后,LG用户可以直接与遥控器对话,享受当今高级语音助理技术的便利。可见在不久的将来,广播电视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人工智能将成为广播电视多媒体的新的技术应用点,智能广播、智能电视将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体验。

6结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诸多优点,让其得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实现有效应用。当前市场竞争态势激烈,要实现在新媒体、全媒体时代屹立不倒,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和接受,广播电视多媒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实践中,能够有效增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实力,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韦树国.计算机网络下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3):77-78.

[2]郄莹莹.计算机网络下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6,14(7):12+14.

[3]黄光强,马军元,杨泽亮.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J].西部广播电视,2016(10):247.

[4]徐业海.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J].科技展望,2016,26(8):16.

[5]罗永东.地市台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系统的构建[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5):80+82.

[6]徐业海.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4):171.

[7]许树学.基于云计算技术广播电视多媒体业务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6):278-279.

作者:苏东科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