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健美操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辅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首先简要分析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优势,指出其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如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以期为广大高校健美操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教学多媒体技术
现阶段,高校健美操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健美操教学中,也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对教学产生较大的辅助作用。因此,作为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当积极探索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实际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素质。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健美操教学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教师言传身教,但教师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比如年龄、体重、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这些因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示范情况。所以,一位教师很难将所有的健美操动作都完整地示范出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难免会产生失误,导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并掌握。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项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等,能够直观地掌握健美操动作和技巧,省去了教师的许多工作,进而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开展高校健美操教学时,若是合理采用多媒体技术,便能够为学生打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媒体教学资料中包含了标准的动作示范,精确的慢放展示,以及图文并茂的细节剖析,能够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基础上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学得懂,记得牢,从而产生对健美操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二、如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当意识到,多媒体具有不少优势,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能够收获理想的成果。作为健美操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积极学习多媒体技术,并高度重视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全面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优势,优化教学质量。高校领导者也应当对此引起重视,增加在这方面的投入,保证多媒体教学条件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教师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前提下将其融入到健美操教学中,使学生能对健美操学习产生兴趣。在讲课之前,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设计,完善教学任务安排,在课堂上积极采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同时为学生导入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多姿多彩,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利用多媒体攻克教学难点
健美操运动是将体育和艺术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展示出力度和美感的活动,其主要形式包括两种,即大众健美操与竞技健美操。这两种形式对于动作完成的要求不一样,因此对锻炼者的运动水平要求也不一样。在高校中,健美操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应当熟悉音乐、编排、专项基本功等因素,严格要求自己的动作与造型,力求达到标准。而不少教师在教学时会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水准给学生作出示范,但由于受到教师年龄、身体状况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的示范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教学时会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来代替。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给学生留下清晰而直观的印象。健美操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通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师若是不能亲自示范,就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看并模仿。如果学生没有看清楚,教师还可以慢放或是回放,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三)将多媒体和健美操教学多方面结合起来
多媒体技术具备很强大的功能,可以作为高效的辅助方法来运用,而要真正提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效果,教师就应当从多个方面出发,把多媒体技术同健美操教学妥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加明显地体现出多媒体的优势。首先,要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例如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健美操的具体动作时,还应当加上理论性的讲解与指导,如此一来可便于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其次是要注重多媒体技术和学生自主练习的结合。当学生观看了有关健美操的多媒体资料后,教师还需安排学生据此展开强化练习,让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进一步提高。最后,还应把多媒体技术同学生的心理状况结合起来。每位学生都希望能获得他人的认同及赞扬,高校学生也是如此。所以,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练习或表演健美操的情景录制下来,再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这样便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需求,有助于提升课堂魅力。综上可知,把多媒体技术和健美操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健美操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思想观念,利用多媒体攻克教学难点,并将多媒体和健美操教学多方面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邹文姝.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J].文存阅刊,2018(14):56.
作者:王建利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