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与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0引言
电气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和曲折的历程,直到电磁学理论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时期的到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才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并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成为一门具有基础性和工程性的综合性学科。以电网理论和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电力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并囊括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及其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主要内容,实现了软件与硬件、弱电与强电、电力与机械的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开关、电灯、电视,大到国防军事设备及航空航天器材等等,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前提,因此提高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平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美国人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首次证明了电的存在,这是形成电相关科学的前提。19世纪,安培和法拉第相继发现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定律,并由麦尔斯维尔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理论,奠定了电气工程发展的基础。西方各国于19世纪末开设电气工程专业,随后我国也开始设立电气工程相关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向方便快捷的发展转换,对于节约我国工业发展的成本,提高工业效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仍是工业大国,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现状
2.1自动化水平提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进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现。随着IEC6113标准的颁布,不同产品的编程接口不断向标准化发展,对提高编程效率、促进程序开发、加强管理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并且自动化的灵活程度也不断提高,向集成化方向发展,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
2.2控制系统发展
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革,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分布式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构成了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现场总线通过将监控软件与设备、PLC等系统进行联合,实现了控制系统与现场设备的连接,满足了商业企业从管理层到底层的介质访问、数据存取等,使现场执行与自动监测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2.3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即IT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自动化设备与系统的影响。IT技术通过渗透于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等层面,参与视觉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产品的生产与设计,在设备远程监控技术层面,实现了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模式,减少了对空间的依赖,提高了应用的灵活性。
2.4经济高速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含丰富的内容,计算机的应用发展,促进了商业间的发展与交流,扩大了商业领域中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应用范围,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虽然在一定程度得到了长足发展,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客观因素的存在制约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与建设,下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一下简单介绍。
3.1能量消耗过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世界资源的不断减少,其节能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设计中,为满足各个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求,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这违背了我国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2质量不达标
监管体制不完善,导致一些工程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的要求去执行,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严重阻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功能的发挥。
3.3数据传输不稳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使用不在局限于工业行业,已进军至商业领域,数据的安全性在商业领域中占据着第一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但是由于信息流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造成了企业间数据传输和通信的困难。
3.4网络结构复杂
当前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高效化和科学化,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网络架构,各企业间的网络价架构各不相同,严重阻碍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电气自动化系统还缺乏兼容性,使得各商家企业在进行软硬件交换中存在接口不统一问题。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与建设的措施
4.1优化电气工程节能设计
不断优化节能设计,最大程度的减少能源损耗,降低运行成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2加强质量监管
健全质量监管体制,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对质量监管重要性的意识,另一方面要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
4.3建立统一的系统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的统一性可以降低企业成本,程序接口的标准化有助于实现数据安全、快捷的传输,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作者:陈炼 单位: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