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

摘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地铁,吸引大量的客流,换乘车站是地铁线路交汇的地方,大量客流在此换乘,是集散的大型公共场所。由于其相对密闭、空间有限、人员集中、线路换乘需求不同等特性,就会导致在同一个时空交汇大量不同方向的客流。容易在人员疏散的过程中产生局部拥不利于疏散和发生踩踏等事故问题,深入分析人群的安全疏散,对提高安全疏散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铁;城市轨道;安全;疏散;分析

一、车站基本情况

车站位于南京路与营口道、赤峰道交口处,车站建筑由地面站厅、地下站厅、地下站台、出入口、地面风亭和地面变电站所组成。该车站是地铁1号线与3号线的换乘站,地下一层是站厅及1号线站台,地下二层是3号线站台。地铁1号线是沿南京路呈东西走向,采用侧式站台。地铁3号线是沿营口道呈南北走向,用岛式站台。地铁3号线位于地铁1号线之下。本站地处繁华地段,周围建筑物密集。车站南北向全长270.6m,车站1号线主体结构采用3柱4跨,侧式站台宽度为5.0米(扣除风道夹壁墙),有效站台长121.2米(1号线曲线中线长度)。车站主体建筑包括1号线站台站厅(位于南京路路中地下),3号线站台站厅(位于营口道路中地下),四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南京路和营口道交口的四角)。四个出入口通道与站厅和地面出入口相连,A、B号通道净宽7.5m,C、D号通道净宽5.5m,所有通道净高2.6m。车站周边环境主要有南京路与滨江道交口的主商圈,滨江道步行街,和平路步行街商业圈。

二、换乘特点

车站地下一层为1、3号线共用的集散厅,其地下二层为3号线站台,通过楼梯、扶梯与地下一层连接。1号线的乘客要换乘到3号线需要通过楼梯、扶梯下行到地下二层3号线的岛式站台上,根据所去方向选择乘坐。3号线的乘客想要换乘1号线,则要先确定1号线的上行或下行,也即所要换乘1号线的方向,然后通过此方向的楼梯、扶梯上行到1号线的侧式站台上。在乘坐1号线时,无论哪个进出站口进入,都能够到达相应的方向。如果乘客要去的方向正好在对面,3号线站台就起到换向通道的作用,先通过楼梯、扶梯下到3号线站台,在通过另一侧楼梯、扶梯上到要去方向1号线的站台。

三、客流特点

车站位于著名商业区滨江道附近,是集休闲、娱乐、购物、旅游于一体,会吸引大量的客流。乘坐地铁出行作为人们的一个重要交通工具,在此车站上下车乘客量会很大。根据1号线的调查证实这一点,在此车站上下车的人是最多的。3号线投入运营,客流进一步增加。这既有3号本身吸引的客流,也有在1号线和3号线之间进行换乘的客流。(1)人员构成:在工作日,车站的客流以中年和青年为主,老人较少。由于车站附近有几所学校也有部分学生。客流与同类车站相比,差别不大。在非工作日,前往营口道周边,滨江道购物、娱乐的人会增加,年轻人占大部分,然后是中年人。这和这些商业区吸引的目标人群是一致的。(2)行走速度:在工作日,由于人们赶时间,大家行走速度较快。非工作日,心情放松,步行速度相比较慢。年轻人占据客流的大部分,与其它车站比,整体行走速度会较快,这和营口道客流人员构成密切相关的。(3)高峰客流时段:车站的高峰客流在工作日会出现在早晨6点到7点之间,下午5点到6点。这和人们的上班时间是一致的。而非工作日,上午的高峰客流出现在10点以后,下午出现在6点左右,也符合了人们放松、娱乐的特点。

四、疏散过程分析

发生紧急事件时,地铁系统内人员可能分布于列车车厢、站台、站厅等位置。疏散开始后,疏散空间由车厢、站台、楼梯、站厅、地铁出口等构成,在整个疏散过程中,疏散人员由所在位置转移到安全的场所。站厅的疏散人员可以直接由站厅转移到地铁安全出口;站台的疏散人员需先从站台转移到站厅,然后再由站厅疏散至地铁安全出口;列车的疏散人员要先从车厢内转移到站台,然后从站台转移到站厅,后从站厅转移到地铁安全出口。因此,地铁的整个疏散空间可分为四个部分:车厢、站台、站厅、安全出口。(1)车站客流以上班,休闲的年轻人为主,受教育程度较高。对设置的应急疏散设施有所了解,但程度不是很高;突发紧急事件后乘客的行为特征比较合理,但有些出现不确定。针对这些情况,车站应加强应急疏散知识的宣传,疏散标识应该清楚易于识别,并且年轻人对新事物易感兴趣和容易接受,在宣传方式与方法上可以创新,改变单一的方式,采用更多丰富,时兴吸引年轻人注意力的方式;增强车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注重平时的演习,使工作人员能够熟悉疏散的程序和路线,重视人员引导在疏散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车站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换乘站,换乘客流量大。是地下车站,站厅,站台面积较大,人员分布较为分散,在客流疏散时较近的出口容易拥塞现象。针对此处的疏散引导进一步加强,同时,采用自动广播和人工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在地铁站内设置应急广播系统提示乘客。在紧急情况下通过人工方式引导乘客,注意各出口楼梯位置、自动扶梯数量及疏散顺序,从而引导乘客能够合理选择出口,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安全疏散。

参考文献:

[1]王小宝,张宗韡.天津地铁3号线营口道站施工设计难点.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9:82-84.

[2]谢灼利,张建文,等.地铁车站站台火灾中人员的安全疏散.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7):21-25.

[3]喻言.地铁换乘站人员安全疏散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

作者:高志宝 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