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地铁车辆内藏门防异物卡滞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地铁车辆内藏门防异物卡滞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地铁车辆内藏门防异物卡滞措施

摘要:地铁车辆内藏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隔音性差和容易卡异物问题,影响运营服务,针对成都地铁内藏门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采用密闭内藏门加无障碍导轨的解决方案,经过测试验证达到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地铁车辆;内藏门;防异物;无障碍导轨

目前,成都地铁已开通运营7条地铁线,轨道交通“环+米”字形网络基本骨架已经形成,网络效应显著,每日客运量最高达400万人次。由于地铁车辆乘客上下车频繁,车门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尤为重要,地铁车辆车门系统主要包括客室车门、司机室侧门以及司机室与客室间的通道门。此外考虑乘客紧急逃生的需求,有的地铁车辆会在列车两端司机室的前端设有紧急逃生门,用于列车发生火灾或紧急事故时疏散乘客。客室侧门作为乘客上下车通道,主要可以分为塞拉门和内藏门两种。塞拉门与车体在同一平面内,可以保持较好的流线型,其密封和隔音性较好;由于其传动机构和导轨均设置在车门上端,不会出现卡异物的情况。内藏门因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故障率低等优点,在国内地铁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内藏门自身结构原因,在门体与车体之间需要保证一定的间隙,隔音效果较塞拉门差;底部铺设导轨引导门板移动,在运营过程中也时常发生因异物卡滞导致车门不能正常开关等问题,容易造成列车清客、晚点,影响地铁运营。

1成都地铁车辆车门运维简介

成都地铁已运营的7条线路中有60%的车辆采用内藏门,40%的车辆采用塞拉门,在建新线全部采用塞拉门。目前国内地铁车辆内藏门下导轨装置主要分为凹入式和凸出式两种,如图1、图2所示,由于凹入式导轨存在凹槽,因卡住物体导致门系统无法正常关闭的问题时有发生;凸出式导轨较凹入式导轨卡异物情况明显减少,但仍无法完全杜绝物体卡住门扇导致门系统无法正常关闭的现象。成都地铁既有线车辆内藏门下部均为凸出式下导轨式结构,此种车门在关闭门扇后,其内侧与地板面存在一定间隙,该间隙容易积存较小物件,若积存物件被带入门扇底部将会导致车门卡滞,无法动作。成都地铁1号线自2010年开通运营以来,曾多次发生因硬币、纽扣、手表、弹珠等乘客携带物品掉落到车门导轨造成列车车门无法关闭的情况,因异物卡滞车门次数多达64次,而每出现一次车门卡滞都会造成列车清客、晚点等情况。根据统计,因地铁列车车门卡滞异物故障造成的列车晚点、清客占比超过了50%(见表1)。对本线运营组织造成了重大影响,同时还会给临近线路甚至整个线网的运营组织带来影响。

2客室车门系统卡滞的研究

为解决内藏门容易被异物卡滞的问题,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于2017年开展了车门防异物研究工作,主要研究了加装密封毛刷、密封胶条,以及采用内藏密闭门+无障碍下导轨3种方案。(1)密封毛刷改造通过在门槛上安装一根毛刷条,用其遮住车门下导轨和门槛之间的凹槽,防止异物进入凹槽造成车门卡滞。该方案在应用初期可避免类似弹珠的异物进入凹槽造成车门卡滞,但在实际运营环境下,受门扇频繁开关、乘客踩踏,以及乘客携带的大件行李剐蹭等客观因素影响,加之毛刷材质偏软,容易造成毛刷变形、缺块等情况,异物仍可能进入凹槽造成车门卡滞。(2)密封胶条改造增加侧边胶条宽度,使原有的宽度从8mm的车门缝隙减小为1~2mm,同时该胶条向下延伸至下滑槽底部,防止异物从侧边进入。通过减小客室内藏门侧面及下导轨间隙,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异物进入侧墙和下导轨。但由于门板与缝隙变小,车门在开关过程中阻力增大,手动开关门力也随之增大。同时,门板与胶条存在干涉和卡滞情况,容易造成车门启动防夹功能,胶条在频繁与门板接触后容易破损,可能造成新的故障发生。(3)内藏密闭门+无障碍下导轨内藏密闭门与传统内藏门的技术参数基本一致,门机构主要通过门扇沉降来实现密闭(见图3)。当门扇关到位时进入导轨下沉段使门扇向下沉降,并使门上部与下部的密封胶条压紧在密封面上,实现密封。同时,该方案车门下部采用了无障碍下导轨,无障碍下导轨表面无凹槽,门扇沉降后能实现车门下端密闭,可解决内藏门异物卡滞问题。根据实验室测试,内藏密闭门较普通内藏门隔音量可提高4dB。通过将传统内藏门下部导轨单槽结构改为双槽结构,新的下导轨每个门扇下方有一根滑条,左门滑条在外侧槽内,右门滑条在内侧槽内,当门扇动作时,门滑动同时带动槽内滑条一起移动,在车门处于开到位位置时,导轨槽会被滑条完全覆盖,可以阻挡异物进入,如图4所示。无障碍下导轨是将覆盖件设置在导轨凹槽内且随门移动,在开门的同时可将导轨上的凹槽完全覆盖,可以有效避免下导轨凹槽结构带来的弊端;同时,在侧墙下部内侧安装毛刷组件,有效降低门槛和下导轨之间以及门扇和侧墙之间异物卡滞的几率。经过试验对比,最终采用了无障碍下导轨技术。

3成都地铁车辆内藏密闭门+无障碍下导轨改造试点

通过前期大量详实的理论分析,运营公司于2017年联合车门厂家在成都地铁2号线选取1节车进行改造试点,具体改造方案如下:(1)更换整体门扇,门扇下部安装下导向组件;(2)普通下导轨更改为无障碍下导轨组件;(3)门槛更换为和无障碍下导轨配套的门槛;(4)侧墙内侧安装毛刷组件2组。该方案在保证车辆车体与门接口尺寸不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对门系统的结构优化,利用无障碍下导轨表面无凹槽,门扇沉降后能实现车门下端密闭,有效防止了异物的卡滞。通过将传统内藏门下部导轨单槽结构改为双槽结构,新的下导轨在每个门扇下方有一根滑条,左门滑条在外侧槽内,右门滑条在内侧槽内,当门扇动作时,门滑动同时带动槽内滑条一起移动,在车门处于开到位位置时,导轨槽会被滑条完全覆盖,可以阻挡异物进入,如图5所示。同时,为进一步检验无障碍下导轨在特定条件下的功能,在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特定试验进行验证,通过模拟车体扭曲、受外力载荷、冲击振动以及泥沙浸渍环境,无障碍下导轨内藏门系统都可正常开关;试验中,即使当人踩中运动的滑条时,也不会出现人员滑倒情况,证明无障碍下导轨结构有较强的适应性。为验证车门改造后的降噪效果,组织改造列车在正线区段进行噪音测量,2车为实施改造的车门,5车为普通内藏门,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测试数据分析可见,内藏密闭门对比传统内藏门隔音量可提升0.9~1.3dB,有一定的降噪效果,但未达到实验室测试的4dB指标,分析原因主要与邻近客室车厢噪声带来的干扰有关,同时也不排除与测试设备精确度也有一定的关系。试验列车于2017年9月25日上线运营至今,试验车厢车门共发生5次故障,均为常规车门故障,未发生因异物卡滞导致的车门不能正常开关问题,内藏密闭门对于防异物进入的运用效果较好,日常维护与传统内藏门无特殊区别。具体如表3所示。

4总结

无障碍导轨机构简单、运行可靠、制造成本低,不仅弥补了常用凹入式或凸出式两种下导轨装置的缺陷,且提高了降噪隔音性能,车门运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成都地铁车辆2号线内藏门于2017年9月完成改造后投入使用,经过2年多的运营验证,未发生过因异物卡滞导致的车门不能正常开关问题,其日常维护与传统内藏门也无明显差异。鉴于此,成都地铁在2、4、7号线类车增购车中也采用了该项技术方案,北京、武汉、重庆等地铁公司也开展了无障碍导轨技术应用。国内既有地铁车辆及部分新造车辆均有采用内藏门的需求,普通内藏门存在隔音效果不佳、异物卡滞等问题,采用内藏密闭门+无障碍导轨机构简单、运行可靠、制造成本低,可以弥补常用凹入式或凸出式两种下导轨装置的缺陷,也能提高列车的降噪隔音性能,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因此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詹冬润 单位: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