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基于低碳经济的生鲜物流优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于低碳经济的生鲜物流优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基于低碳经济的生鲜物流优化

摘要:建立基于低碳理念的生鲜物流体系,发展低碳经济是社会和经济的客观要求。宣传低碳理念,对构建低碳物流体系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低碳的生鲜物流模式,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需要产学研多方合作建立一个创新型产业联动模式,搭建起共享型的生鲜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企业和院校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同时引进复合型的低碳物流人才,采用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减少各个环节的资源耗费,将碳排放量降到最低。

关键词:低碳;生鲜物流;优化

一、低碳经济与生鲜物流

人类社会迈入工业社会之后,日益发达的工业在给人们提供丰富的质优价廉的商品的同时,也消耗着过多的生产资料,而且对环境输出了大量的废气废物,造成全球变暖、土壤恶化等多种问题。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良性发展,有必要借助各种技术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将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由此催生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以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采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能源耗费最少、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从而促成生态环境均衡、社会和谐统一的一种经济模式。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在2009年将低碳理念带给了大众,之后低碳经济陆续在各国生根发芽。生鲜类产品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一个重要品种,重复购买次数多,消费总需求较大。在我国生鲜品不仅损耗大,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生鲜度很低,时效性也差。我国蔬菜采摘后的消耗在30%左右,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的消耗率控制在5%以内。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居民对生态、有机生鲜品有着大量的需求。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消费更加理性化,从主要的数量认知,转化为今天的绿色、环保、安全、低碳理念的认知。同时,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应用在中国的出口产品上,使中国生鲜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可见,我国生鲜物流新模式的发展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生鲜类产品发展低碳物流的重要性

有别于其他普通商品,生鲜类产品具有容易腐烂、保鲜期短、季节性强和区域特色鲜明等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来策划和运作生鲜流通是极其重要的。生鲜低碳式物流是指生鲜类产品在物流过程中采用更加合理的方式运作,确保生鲜类产品不变质、不被污染,同时尽可能使经济总成本最低,促成生鲜最佳价值的经济活动。生鲜流通包含供应、运输、仓储、包装和退货等环节。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资源消耗量巨大,给环境保护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温室效应日益突出。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建立低碳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低碳物流是社会的要求

在2009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碳排放40%~50%,因此,开展低碳产业,降低能源消耗,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当务之急。而众所周知的是,物流运输消耗了大量燃油,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尾气污染且加剧了交通拥堵。因此,建立低碳模式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二)生鲜类产品发展低碳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近几年,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连年增长,但是占整个社会物流总额的比例却连续下滑,这说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包括生鲜类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被拒绝、索赔、退货等现象,绿色贸易壁垒已经逐渐取代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作为新的进出口限制。一些生鲜类产品出口被绿色壁垒拒之门外,遭到拒绝或退货。这不仅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声誉损失,影响了品牌的建设。

三、低碳经济下我国生鲜类产品物流的现状

(一)低碳物流的观念不强

近几年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理念也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但低碳物流始终没有得到重视。课题组对广东80家从事果蔬流通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生鲜物流低碳发展各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无论是产品的生产者还是流通者都缺乏对产品低碳物流的认识,同时政府对于低碳物流的引导也相对欠缺。在传统的物流理论中,几乎没有提及低碳物流。一方面,相当多的企业觉得低碳物流只是一个理论上的东西,它不会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所以在低碳物流管理方面的认知仍然相对薄弱;另一方面,消费者往往只追求最终产品与服务是否价有所值,并不会去考虑这一过程是否低碳。

(二)生鲜类产品物流过程不科学、损耗大

在中国,新鲜农产品的损失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蔬菜的损失率低于5%,而在中国,蔬菜的损失率从25%到30%不等,每年损失近800亿元。这些损失主要发生在农产品物流、仓储、分拣、加工、配送、运输等环节,主要原因是储存条件不合理,运输设备、加工技术落后等。

(三)生鲜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我国,生鲜类产品虽然是居民必需品,但是因为长期缺乏统一的管控和规范化运作,政府投入不足,生鲜农产品的冷链尚未建立。尽管近年来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冷链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还不足,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在部分一线城市。由于冷藏车等冷链设备成本比较高,我国生鲜流通企业大多选择普通货车,冷藏车投入使用量所占货运车辆比例很低。我国鲜活农产品市场功能尚不完善,硬件设施不齐全,交易方式落后,不能适应当前社会消费者对生鲜品质的要求。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四)生鲜物流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

生鲜类产品的生产及流通主体比较多,销售渠道也很多。但是由于彼此关联性不强,信息共享程度比较低,信息相对比较滞后,甚至部分供求信息失真,导致整个过程中能源消耗过多,货损货差比较大,不仅造成流通成本过高,同时也使生鲜类产品价格过高。即使有小部分企业使用了信息平台或者信息系统,但由于信息化标准不统一,彼此之间并不能实现信息无纸化对接,从而导致大量人工重复作业。再加上各种信息技术如GPS/GIS/EDI/RFID等先进技术应用偏少,对生鲜类产品还无法实现全程透明化监控,使得生鲜物流低碳化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五)生鲜物流过程标准化程度低

生鲜类产品从生产到流通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在生产、采收、储配、销售过程中,对生鲜品的控制不统一、操作不统一,导致品质受损、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1)检测标准不统一。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环保、低碳是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因此,各国进口农产品的品质标准不断提高,绿色壁垒不继增加。但我国没有构建统一的农产品检验标准体系,同时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仍有一定差距,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量过剩等现象时有发生。(2)加工标准不统一。我国生鲜类产品加工过于粗放,大部分依赖于人工,很多是凭感观来加工,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影响加工品质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3)储运标准不统一。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尚不健全,相当多的本该冷链运作的生鲜类产品却没有用冷库、冷藏车。即使部分企业开始使用冷藏车,但由于成本比较高,也没有对生鲜类产品运输过程的温度、湿度进行统一的规定,造成生鲜类产品损耗偏高。(4)包装标准不统一。我国生鲜农产品包装以纸箱和塑料包装为主,流通中的大部分销售包装以聚乙烯为主要原材料,包装设计本身也不低碳环保,而且部分生鲜农产品经营者为了减少产品损坏,在独立的销售包装上又进行了多层包装设计,造成包装材料过度使用,碳排量增加。

四、低碳经济下生鲜物流优化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低碳理念的宣传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目前由于各种能源消耗巨大,同时会产生大量垃圾造成环境恶化,因此低碳理念的宣传更应该是一种社会常态。通过宣传不仅要让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坚守低碳理念,还要让消费者有一种习惯性的观念和行为。只有达到这种程度,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经济。因此,政府要制定规章制度,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贯彻低碳理念,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低碳知识的教育。此外,还可以借助街道居委会文化传播的渠道,对低碳、绿色环保理念在社区进行宣传普及。同时要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大农产品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基础设施设备的投资力度,改善整个农产品的流通环境。此外,应健全法规和制度,建立低碳模式,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非常重要。如可以参考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建立相应的碳排放管理制度,制定可行性条款,逐步建立起低碳经济的制度和法规体系。

(二)需要建立产业联动模式

建立低碳的生鲜类产品物流体系,不仅需要生产者、经营者按政府的引导和要求去做,也需要消费者给予相应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相关企业、部门的支持。因此,创立一个行消企(行业、消费者、企业)产业联动模式是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最佳方式。首先,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指导农产品冷链物流朝着低碳化方向发展。其次,政府亟需建立生鲜物流运作系统,拟定相应规范,明确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标准,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对生鲜流通实现透明化管控。再次,为了生鲜品整体产业利益,生鲜物流体系涉及到的各方共同制订产业标准、行业规范,建立科学发展的行业联动组织,寻求长远利益,从而合理降低消耗,谋求冷链物流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搭建基于产业共享的生鲜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系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低碳物流的发展水平。首先,从生鲜品生产到销售整个流通过程实现信息的共享,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处理工作,可以减少中间产品的消耗量,从而提高流通效率和质量。由于信息共享和实时传输,牛鞭效应会减少,能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低碳效应的信息平台避免了大量的积压产品对企业带来的经营压力。其次,在存储和运输方面,由于各种新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IS与GPS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产品的流通速度,减少了消耗,还可以实现鲜活农产品流通全过程的可视化和可追溯的质量监控,从而实现生鲜品流通全过程的低碳运作。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核心生产力,低碳物流体系的建立,产业联动合作的实现,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培养相关的人才。当然低碳物流除了需要专业的物流人才外,还需要其他方面(如冷链设备、软件开发维护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重视产学研互助,引导企业、高等学校及科研组织之间的深度合作。一方面引导企业与高校合作,形成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和设备,高校提供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开展订单式冷链、低碳物流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参加实践工作,培养懂理论重实践的双高型人才。此外,还可以采取短期培训、送教下企等多种方式开展深度合作,多渠道、多方式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五)积极研发和采用物流新技术,降低碳排放量

生鲜流通涉及生鲜类产品的播种、采收、储配、销售及不合格产品退货回收等环节。只有采用物流新技术,将低碳理论贯彻到每一个环节,生鲜物流才能真正实现低碳化。首先在源头上控制,如生产、栽培和种植各环节实现标准化和低碳化生产管理。在此基础上,加强先进加工技术和包装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开发各类农产品保鲜运输技术,实现农产品各环节的低碳、环保。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反馈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减少信息滞后造成的各种损失。同时,通过各种识别技术,建立透明的生鲜流通系统。采用可多次使用的包装材质,节省材料的用量,加强新型农药检测仪器的采用。综合使用GPS与GIS系统,结合各种识别技术,对运输和配送的产品实现流通活动全程有效的监督,使整个系统高效运行,从而提高产品流通品质,实现低碳运营。

五、结语

建立基于低碳理念的生鲜物流体系、发展低碳经济是社会和经济的客观要求。而生鲜类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通过传播环保、绿色思想,对构建低碳物流体系有非常明显的促进意义。要真正建立低碳式生鲜物流,需要政府宏观指导,促进形成创新型产业联动模式,搭建起共享型的生鲜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企业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同时引进复合型的低碳物流人才,采用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减少各个环节的资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从而建立一个良性、绿色的生鲜物流系统。

作者:黄友文 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