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抉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世界的大趋势使然。关于低碳经济,尚没有严格的定义,其基本含义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实质就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转变能源结构,减少污染排放。它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和酸雨等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从发展趋势看,全球地表温升控制在2℃、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目标。专家们认为,一旦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这个界限,即使没有进一步排放更多温室气体,地球气候系统也将进入一条无法停止的失控轨道。据测算,现在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是430ppm二氧化碳当量,已经接近临界阀值,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从国际动向看,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正由科学共识转变为实际行动,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的大趋势逐渐明晰。英国2003年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9年7月《低碳转型计划》,确定到2020年,40%的电力将来自低碳领域,包括31%来自风能、潮汐能,8%来自核能,投资达1000亿英镑。日本1979年就颁布了《节能法》。2008年,日本提出将用能源与环境高新技术引领全球,把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并于2009年8月了《建设低碳社会研究开发战略》。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设置了美国主要碳排放源的排放总额限制,相对于2005年排放水平,到2020年削减17%,到2050年削减83%。奥巴马政府推出了近8000亿美元的绿色经济复兴计划。此外,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等也积极行动,试图以此推动经济发展。
2、中国的新目标取向。2007年9月8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9年9月2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将进一步采取四项强有力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之一就是“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总理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2020年减排目标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这一目标也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我国很多地方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且效果明显。如有着“中国电谷”、“低碳城市”美誉的河北保定。2006年保定市经济在河北倒数,曾因白洋淀变成“酱缸”而倍受注目,先后关闭了3400多家污染企业。2008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双双名列河北第一。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展低碳经济,除了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更要解决“能不能”的问题。客观形势告诉我们,即使当前客观处境对发展低碳经济条件不利或暂时做不到,但理念上必须做到,否则就会迷失前进方向。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已成浩浩荡荡之势,顺势者,加快发展,屹立潮头;逆势者,终被大浪吞没。有鉴于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澄清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排除思想障碍。第一,发展低碳经济不是因为西方的胁迫。据上分析,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紧迫任务。这是我国的自觉行为;第二,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三,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四,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五,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六,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第七,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这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其实,发展低碳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发展“低碳经济”,实现高碳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如何使高碳经济成功转型为低碳经济,关键要解决怎么做,即方法问题。推广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政府首当其冲、责无旁贷、责任重大。为此,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
(一)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研究制订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编制规划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的原则,其内容应当包括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区域布局、重点项目、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等。发展低碳经济不论是法律法规、政策环境还是技术支持,都必须由政府超前规划大力推动。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和科学的制度安排,推动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加大财税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必须着力做好四件事:第一,注重支持能源产业和能耗低、效益高的产业发展,推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重点行业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节能管理的能力建设。第二,完善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逐步加大对清洁生产、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开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第三,研究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基金。第四,建立“谁节能减排,谁受益”机制,对节能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担保或直接补贴。
(三)积极发展碳金融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日前在“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论坛上表示:“发展低碳经济或许将成为全球经济重回可持续发展轨道的重要支撑。这一转变的实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这一转变也将为金融体系提供全新的发展空间。”目前必须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向低碳行业贷款。同时,拓展外资渠道,鼓励外资投资低碳经济示范项目,并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世行、亚行、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贷款。争取利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CDM)支持清洁发展的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减缓气候变化、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以及其他具有显著减缓气候变化效益的活动,积极参与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实施中。与传统能源相比,CDM项目开发融资难问题突出,存在较大投融资障碍。为此,要强化碳金融理念,构建碳金融支撑体系,加快碳金融产品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碳金融投融资体系。
(四)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人才引进和创新机制
从当前国内外低碳技术现状来看,短期内,应该大力发展节能与能效提高技术,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从中长期看,主要技术研究领域应当包括:主要行业CO2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固碳技术,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制造技术,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五)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实行低碳生产
当前,可以在电力、交通、建筑、化工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作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具体来说,一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创造条件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质发电产业、核电产业和CDM项目。用高新技术改造化工、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积极推进低碳科技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二要大力推进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推进煤炭净化技术创新,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垃圾焚烧发电和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以及煤层气和煤矸石等尾矿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三要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速发展天然气,积极发展煤改气发电,深入开发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六)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在交通运输领域,鼓励步行、骑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发展低排量小型汽车;在建筑领域,开发绿色建筑,倡导节能建筑,使用新型节能墙砖、节能灯具和节能水电系统;在生活方式领域,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以及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为实现低碳经济作出贡献。
(七)积极增加碳汇
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和农业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发挥碳汇潜力,就是要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抓住国家发展林业机遇,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扩大造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充分利用农业和森林的碳汇潜力,获得国家和国际清洁机制基金的支持,为发展低碳经济增添力量。
(八)稳定低生育水平
中国在过去30年里少出生了4亿人口,按照目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4.57吨计算,中国如今每年减少18.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高碳经济区域———后发地区,更应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