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发展低碳经济难题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发展低碳经济难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发展低碳经济难题分析

一、低碳经济:怀化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发展模式的需要

目前,怀化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大力推进阶段,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和构筑新型城市化的双重任务。怀化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拉动,即在现有增长模式下对温室气体排放有着倍增需求。2009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达41•1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6•7%。在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的条件下,国家要求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应该说,怀化市的经济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境约束。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建设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新举措。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怀化的需要

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怀化是湖南省第一个通过全国生态示范市考核验收的地级市。森林资产达220亿元,活立木蓄积量为6691万立方米,林地面积达3033万亩,占辖区国土面积的73%,为全省之最。森林覆盖率达67•14%,远远高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平均水平。以怀化为主体的湘黔川鄂边境山地,被《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列为9个生态良好区之一。截至目前,怀化境内有雪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外还有1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有34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78个省级文明生态村。市委书记李亿龙在接受《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时说:生态是怀化的最好资源、最大优势,是怀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发展不能只为发展而发展”,而应该是为了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态破坏,减轻环境污染,改变消费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文明的水平。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要实现节能降耗,就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而怀化2005年至2008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3•6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怀化市服务业仍以传统的商业、交通运输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仍然不足,服务领域狭窄,亟待转型升级。2008年,怀化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3%;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只占GDP的2•5%、1•5%、1•3%和0•4%。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实际上也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实际上代表着“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也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四)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

金融海啸以来,“低碳经济”越来越多地与经济复苏联系起来,甚至被许多学者看做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英美等发达国家纷纷部署“低碳经济”战略,目的就是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2009年,国务院强调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以期在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在拉动经济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对于怀化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应对金融危机,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市委书记李亿龙就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这一问题谈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逼迫感,对于怀化来说也是一个机遇。我们要利用这一‘倒逼’形势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工业、扩大第三产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项重点措施。”目前,怀化对外贸易不发达,进出口总量小。2008年进出口总额为2728万美元,相对于全省的125•7亿美元,仅占0•22%。历年来已办理对外贸易经营登记的企业数为160家,而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还不到30家。2009年一季度,怀化市进出口总额为425万美元,同比下降45•62%。其中,出口309万美元,同比下降58•01%,进口116万美元,同比增长156•16%,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要摆脱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提高怀化市的外贸出口地位,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贸易,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二、怀化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目前国家已把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与单位GDP挂钩,这将对怀化今后的发展产生较大压力和挑战。

(一)经济结构偏重,煤炭消耗总量大

全市工业是以煤炭、耐火、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为主导产业,均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重型资源利用产业,对能源和资源的依赖程度高、工业结构性污染相当严重,影响了全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在2009年全市工业涵盖的33个行业大类中,一季度能源消费总量排在前4位的行业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46•57%。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总消费量达到236•97万吨标煤,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原煤消费207•8万吨,折合148•4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2•6%。从整体上看,煤炭依然在我市能源消费存量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存在不少弊端。煤炭作为初级的能源产品消耗大、污染高、热值和效率相对较低,据测算,每消耗一百吨标准煤将排放烟尘3•5吨、二氧化硫3吨、废渣15吨。而排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总量分别约有90%和70%来自燃煤。目前,煤炭消耗对我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二)能耗强度偏高,节能降耗难度大

怀化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能源投入,成本代价过高。工业发展还是主要依赖于能源耗费,而非技术进步。全市大部分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产值主要是原材料本身和劳动加工,要实现技术突破相对困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0家,属于八大高耗能行业的企业就有31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8•9%。高耗能企业的耗能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能耗的80•08%。目前发达国家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60%左右,而怀化市在40-50%之间。大量分散燃煤锅炉房的燃烧效率仅为55%左右,建筑耗能热指标平均在55kcal/m2-h,距节能法规规定的35~40kcal/m2-h还存在很大差距。由于产业能耗强度居高不下,导致节能降耗难度加大,到“十一五”末完成节能减排规划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市民低碳观念淡薄,生活能耗节节攀升

目前社会公众的低碳意识较为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低碳生活的理念,加之节能成本高,运用不便捷,宣传力度不够,低碳观念要真正融入到广大市民的现实生活中,仍存在不小的距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能耗增长迅速。据统计,截止2008年7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1万辆,且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递增。机动车废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容小觑。居民住房装修和空调的普及,也使生活用电量大大增加已成为全社会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怀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出路

(一)打造低碳园区,构建发展平台

2008年,“国际生态工业园”落户怀化,这是国际民间合作组织在中国的第一个生态工业园示范基地,项目的定位与核心价值就是“生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的生态化,同时要继续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编制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和园区试点工作,建立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园,逐步建立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坚持用低碳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怀化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在高耗能行业强力推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如怀化2008年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减排项目22个,关停了90家污染企业。2009年SO和COD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7•33%、3•32%,其中SO排放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应降低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如2009年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在怀化城区和郊区周边乡村推广太阳能路灯160盏、太阳能热水器3万余台、户用沼气5000余户。这些节能减排和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资源能源工程的实施,使怀化市去年减少常规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12万吨以上,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此外,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积极推进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等创意产业,大力支持以创意设计工作室、创意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体验区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发展。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低碳科技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

科技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之一,也是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所谓低碳技术(Low-CarbonTechnologies),也称为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是指提高能源效率来稳定或减少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依赖程度的主导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CO2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对怀化来讲,要引导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加快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以及关键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要加快低碳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果的推广,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全市资源特点、优势,要重点突破的技术领域包括,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技术、余热回用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围绕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重点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加强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低碳产品的贸易,充分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转让,促进怀化低碳经济发展。

(四)开发碳汇潜力,推进生物固碳

所谓碳汇(CarbonSink)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CO2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CO2的能力。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碳汇项目,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林业领域内的唯一合作机制。发挥碳汇潜力,就是要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生物固碳(Biologi-calSequestration)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控制碳通量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碳储存能力,所以其是固定大气中CO2最便宜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生物固碳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护现有碳库,即通过生态系统管理技术,加强农业和林业的管理,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长期固碳能力;二是扩大碳库来增加固碳,主要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通过选种、育种和种植技术,增加植物的生产力,增加固碳能力;三是可持续地生产生物产品,如用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等。就怀化市来讲,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较大。[1]近年来,通过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强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水土保持等工程,大力发展林果业,扩大造林面积,碳汇效果明显。2008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45•3万亩;林业总投入达1•6亿元;林业社会总产值达82亿元,其中林农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达5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10%;林业生态保护也得到加强,林区社会秩序明显好转。2009年启动“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完成“三边”造林7•3万亩,封山育林114万亩。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标准化生产,支持和奖励农业企业开展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如2008年全市共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97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0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3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50万亩。

(五)出台低碳政策,发展低碳经济

积极跟踪和关注国家、省和其他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新方向、新举措与新政策,充分利用国家逐步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帮助相关企业申请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投入,突出低碳技术发展阶段性重点,统筹多渠道财政资源,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在科技经费中列出专项资金来支持低碳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推广。制定怀化市引导企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惠政策,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分别从土地、资金匹配、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调查,摸清底数,根据国家有关统计指标及低碳经济派生出新的技术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确定怀化市低碳技术水平的企业,并大力予以扶持。要尽快编制怀化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规划,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国家的“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相衔接,[2]确定怀化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注重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公众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形成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导,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在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县市区先行先试,强化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中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生产。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