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发展低碳经济相关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发展低碳经济相关建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发展低碳经济相关建议

一、深刻领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和战略意义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质就是要建立新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节能,强调节约使用能源和减少总的能源需求,特别是碳基能源;二是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的碳密度,即单位能源中碳的含量。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以限制排放温室气体已逐渐成为全球共识。从战略层面来看,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很可能是低碳经济的竞争,谁超前部署,谁就可能赢得先机。当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正掀起一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意在占领新时期产业制高点,为自身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我国政府亦制定出台了能源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2020年比2005年单位GDP碳减排四成。北京、上海、深圳、珠海、杭州等十余所大中城市已启动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试验。我市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中后期发展阶段,当前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对今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能源消耗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必将引入低碳理念,增加碳排放的指标。

二、正确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和机遇

宁波是经济大市、资源小市,面临着能源消费、经济结构和环境状况等多重压力。近几年来,虽然我市针对节能减排的力度很大,成效显著,但由于临港型重化工业比重偏大,节能减排的压力还是很大。若碳排放指标成为国家控制的一项指标,将给我市带来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但也会为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煤炭消费为主。宁波既是能源资源匮乏城市,又是能源资源消费大市,经济快速增长推动能源消费持续攀升,由于临港重化工业和能源基地定位,宁波原煤消费增长速度很快,尽管近年来宁波能源消费结构有所调整,但煤炭消费总量仍在不断上升。2001年全行业原煤消费总量为1350万吨,2007年为3456万吨,到2008煤炭消费近4000万吨,增加了两倍,“十一五”末将达到5000万吨。

(二)经济结构偏重。宁波重化工业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其中电力、石化、钢铁、造纸等行业都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产业。我市国华电厂装机容量已达440万千瓦,北仑电厂扩建后将达到5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接近1000万千瓦,年耗煤量接近2000万吨,产生二氧化碳达8000万吨。

(三)能耗强度偏高。我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能源投入,成本代价过高。2008年,年能耗在3000吨以上的用能企业达到549家,等价综合能耗达到1380万吨标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78%,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7%,其中镇海炼化和宁波钢铁两家企业等价综合能耗就达到了528万吨标煤,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六分之一以上。临港大工业中钢铁、造纸、化工的能耗强度分别为7.6、5.2、2.4吨标煤/万元增加值,远超过2007年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0.84吨标煤、规模以上工业单位GDP综合能耗1.73吨标煤的水平。

(四)大气污染加重。近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机动车废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到2009年底,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70万辆,月均增加8000辆以上,产生的总碳氢、一氧化碳排放总量至少达到6.70万吨和36.64万吨。另外,我市有上万辆集装箱卡车在行驶,其单车的排放量比小汽车高出近百倍,同时还有大量黄标车在运行,由于燃烧不完全,排放出大量苯系等有毒物质。

(五)低碳意识薄弱。尽管低碳观念得到许多人的赞同,但公众的低碳意识仍显得比较淡薄,对如何具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了解不多,能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的人更占少数。同时,由于政府、企业推出节能产品的节能成本过高,市民很少购买。这种情况下,公民的低碳意识很难真正形成。

三、扎实推进宁波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有关专家预测,低碳经济是第五次经济浪潮,必将给经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带来巨大变化。宁波应创造条件,率先突破,积极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

(一)抓住机遇,尽快研究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

根据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宁波实际,我市要把构建低碳城市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尽早制定宁波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低碳城市发展路线图,确立今后各发展阶段推进低碳发展的目标、途径和工作重点,明确一系列重点支持的优先领域和重大项目,为低碳发展提供战略导向。二是着手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安排一批低碳经济重点开发项目,从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级低碳经济试验区。

(二)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出台相关政策

我市还处于低碳经济发展初期,必须依靠政府的管理和政策的引导。一是成立宁波市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低碳经济发展。牵头负责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包括研究全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引进等重大政策,组织协调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等。二是抓紧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建议有关部门就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技术、应用等问题作出专题研究,并从税收、信贷、土地、产业等方面,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具体支持意见,特别是对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给予激励政策。三是探索碳指标交易制度。用政策、经济等手段合理控制碳排放速度,尝试进行碳指标交易,逐步推行区域碳排放额度逐年递减和减排量交易制度。

(三)着力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产业为支撑,把打造低碳产业作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是优化经济结构调整。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低碳、高效产业,严格控制高碳排放产业的引进和扩张。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抓好汽车、钢铁、石化、电力、造纸、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用高新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工艺,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能源利用水平,坚决淘汰高耗能产业。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优势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并大力发展以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以碳纤维为主的新材料和以LED为主的新光源。

(四)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是重视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脱碳与去碳等技术研发,力争在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上有重大突破,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加大科技推广应用。融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快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扶持新能源、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装备制造业,努力提高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加快成熟技术和工艺的转化利用,缩短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时间。三是加快技术引进与合作。加强地区间、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技术转让,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机会,实现低碳技术发展的“跨越式”进步。

(五)加强宣传认识,推动全民参与

低碳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大力宣传倡导,增强全民低碳意识。一是培养全民低碳意识。政府应带头实行节能减排,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的履行,生产出低碳节能的商品,做低碳消费的引领者;消费者从自身做起,把低碳文明的消费变成自觉行动,做低碳消费方式的推动者。二是广泛宣传教育。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丰富舆论渠道和舆论方式,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三是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节能、减排、降耗、适度的消费观念,放弃使用一次性用品,采取必须型、生态化的“绿色、精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适当控制私家车数量,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大力推广节能家电、保温住宅,倡导居民使用清洁能源。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