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山东低碳经济进展途径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山东低碳经济进展途径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山东低碳经济进展途径分析

强化发展低碳经济的组织管理

成立山东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研发、资金筹措等重大支持政策,组织协调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成立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同时,组建由大学、科研机构等相关专家共同参与的山东省低碳经济专家委员会,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依法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适时出台或修改有关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加速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化、标准化、常规化进程。建立碳减排协会、碳交易平台。按照国家碳排放有关规定,出台碳交易管理办法,鼓励企业自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碳减排协会,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低碳经济发展;组织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摸清“家底”,确定各主体单位的碳排放额度及其减排的目标任务。

构筑发展低碳经济规划体系

借鉴先进省市发展低碳经济专项规划编制的经验和做法,调整规划思路,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山东特色,尽快研究和编制中长期的《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战略布局和战略措施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同时,做好发展低碳经济规划与各类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统筹分类制定减排重点行业低碳产业、低碳生活、低碳交通、绿色建筑、森林碳汇等专项规划,促进重点领域的发展模式向低碳型转变。

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绿色产业体系

以技术创新实现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改造升级,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以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的整合与重组,以集约化、专业化、高端化和绿色发展为方向,引导企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培育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电子信息等战略性绿色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增加碳汇。

开展低碳试点,探索有山东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

重点选择低碳特征比较明显、低碳产业发展和低碳产品应用已有一定基础的城市,在城市低碳发展规划、绿色发展配套政策、产业体系建设、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方面开展工作。依托现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按照“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原则进行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以低碳、清洁、高效为特征,以低碳能源、低碳物流、低碳建筑为支撑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在钢铁、建材、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选择示范企业,推动低碳化发展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选择居住相对集中、设施相对完善、环境承载量大、群众基础较好的社区(街区),推广绿色建筑,提倡绿色出行,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制定节电节水、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规范,引导社区居民普遍接受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以绿色、便捷、节能、低碳为特征的低碳社区。工业领域,组织实施电力、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建筑领域,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加快建筑节能低碳整装配套技术、低碳建造和施工关键技术及节能低碳建材成套应用技术研发应用;交通领域,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车辆,适当投放混合动力公交车;公共机构,增强低碳意识,抓好节电、节气、节水综合改造。

加强政府引导,建立低碳经济发展资金投入机制

借鉴其他省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设立低碳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整合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对低碳发展的重大项目和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采取引导、激励、奖励或贴息贷款等方式给予支持;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提高能效、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低碳高效环保项目进行金融倾斜;拓展碳基金的融资渠道,尝试建立碳金融公司,创新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对低碳经济领域技术研发的投入;积极开展国际、省际合作,吸收低碳发展的先进经验,开展重大技术项目的合作开发与交流,探索跨区域的碳交易合作绿色发展补偿机制。(本文作者:郭训成 单位: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