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精明增长理念下低碳经济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精明增长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为解决城市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而被各国所借鉴,成为指导城市发展的主流思想。“精明增长”是一种实现城市集约型增长的发展理念,它注重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优先考虑将城市新增用地需求引导至已经开发建设的区域,强调对城市存量空间的挖潜,加强社区改造和污染废弃工业用地的开发再利用,提倡城市集中组团式建设,充分发挥已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功能,鼓励低碳出行,保护城市农田绿地、开阔空间、自然景观以及重要环境区域,以实现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目标。这种融合城市生态体系,坚持集约化、高密度、土地混合使用相结合的城市发展理念为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和实施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1.2相关概念及其联动关系
1.2.1相关概念低碳顾名思义低度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由资源消耗和生态恶化导致的灾难性问题频发,为了缓解提高GDP与控制碳排放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开始被人们所认可。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以制度改革、产业优化、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实现经济社会高效益、高效率、高效能发展和人居生态环境提升为目的的绿色集约型经济新模式。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粗放利用是相对应的,起初应用在农业研究上。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扩大,用地混乱、交通拥堵、空气污浊等一系列城市问题骤增,于是土地集约利用被引入到城市发展的范畴中来。笔者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含义是在城市范围内,结合当时当地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现状及特点,遵循政策法规的导向,通过增加城市土地投入,挖掘土地内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经营管理,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以实现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集聚和示范作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区域性、阶段性和综合性的动态发展过程。
1.2.2联动关系城市土地的粗放利用是碳排放增加和资源能源消耗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盲目扩张使建筑与硬化路面规模急增,农用地和园林绿地面积骤减,造成城市土地碳汇量降低的同时也导致空气粉尘、悬浮颗粒的增加。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调整用地结构、产业布局和发挥土地供应的调节作用等方式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量,使生态环境的破坏被降到最低,使土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绿色集约型的新模式,低碳经济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和支撑,为其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低碳理念引入城市发展中,利于城市的良好定位,指引城市结合自身优势实现发展。同时,将低碳经济指标引入和落实到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中,必然从城市人口规模、科学技术支撑、能源结构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引导土地利用向集约化发展。总而言之,低碳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通过彼此相互作用促进对方的发展,而这种互动关系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因此低碳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在城市的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中是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
2研究方法
2.1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权重的确定
为了准确评价低碳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大系统,按照指标设置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及全面性原则,结合低碳经济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质与内涵,最终形成了由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社会支撑、环境质量等4项Ⅰ级指标和人均GDP、产业非农化率、单位GDP能耗、园林绿地面积等16项Ⅱ级指标所构成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由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等4项Ⅰ级指标和地均财政支出、人口密度、地均GDP、人均园林绿地面积等16项Ⅱ级指标所构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综合评价指标。每一项指标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不同,所以需要为各项指标确定相应的权重以反映这种差异。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指标权重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影响,采用熵值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指标权重(表1)。
2.2指标数据的量化处理
指标体系里的各项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2012年的《河北省经济年鉴》、《石家庄统计年鉴》、《河北省土地调查统计年鉴》、石家庄市统计局网站等,部分数据通过公式计算间接得到。由于两系统指标的计量单位和量纲不同,因此,为了增强指标的可比性和结果的合理性,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取min-max标准化法对数据进标准化,假设有a项指标,则x1,x2,…,xa是表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b项指标,则y1,y2,…,yb是表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指标,min(xj)和max(xj)分别表示各指标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正向指标采用正向指标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负向指标则采用负向指标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为[7]:正向指标:Zij=xij-min(xj)max(xj)-min(xj)(1)负向指标:Zij=max(xj)-xijmax(xj)-min(xj)(2)
2.3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2.3.1耦合度评价模型耦合可以简单理解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动态联合关系。结合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根据耦合度的内涵,构建两者的耦合度评价模型:C=A(x)B(y)〔A(x)+B(y)2烅〕烄烆烍烌烎25(3)式中:C———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耦合度;A(x)———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B(y)———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综合评价指数。C介于0和1之间,C越接近1,耦合度越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达到良性共振耦合,系统将趋向新的有序结构,C越接近0,耦合度越小,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没有相互关系,系统将趋向无序发展。
2.3.2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耦合度C可以反映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关系,对低碳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两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但是一般情况下,它无法准确反映系统之间的协调水平。耦合度相同,但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不同,从而致使同样是协调,却可能存在高低水平之分。为了正确反映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二者的综合协调水平,在此建立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耦合协调度模型:R=槡C×P(4)式中:R———耦合协调度;P———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数,且P=λA(x)+θB(y);λ———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权重;θ———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权重,在此假设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同等重要,即λ=θ=0.5[10]。根据公式可知,R介于0和1之间,R越大,耦合协调度越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总体协调水平越高,R越小,耦合协调度越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总体协调水平越低。耦合协调度模型综合了二者的协调情况,比耦合度模型更具适用性和操作性,可以对不同阶段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3实证分析
3.1研究区域概况
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南经济区,市区面积达455.81km2,建成区面积达210.47km2。作为因铁路开通而崛起的省会城市,现已成为该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交通物流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作为全国著名的生物产业基地、纺织基地和华北地区重要商埠,具有广阔便利的市场环境和投资平台。河北省资源能源丰富、通讯交通便捷、工商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使石家庄市成为京津冀都市圈内最具投资吸引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极。中央政策的扶持、京津冀经济区的整体推进、省会地位的强化、城市交通体系的优化升级等诸多积极因素推动石家庄市步入一个城市快速扩张、产业调整优化、都市区整合发展的新阶段。
3.2定量分析过程
根据min—max标准化法对石家庄市2005—2011年低碳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里的各类数据进行量化,计算得出各项指标的标准化值。
4结论
本文引入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1年石家庄市低碳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情况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客观地诠释了二者的耦合互动关系及其发展趋势。据分析结果可知,石家庄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大体呈同步上升趋势,两系统的耦合度虽然存在一定的波动,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良性互动效应比较明显;石家庄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耦合协调度类型逐渐由低级向高级过渡,由2005年的严重失调阶段发展到2011年的优质协调阶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低碳经济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同行并举,未来将实现两大系统的高度耦合而步入更高水准的优质协调阶段。根据结论可知,此次研究的结果与石家庄市的实际相符,足以证明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模型是可行的。但是作为全国范围内的“二线城市”,石家庄市在提高低碳经济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上依然存在科技水平有限、社会支撑不足等限制性问题,所以要实现低碳经济和土地集约利用由“两手抓”到“两手硬”的转变、实现城市的精明增长,仍需长期不懈的努力。
作者:曹彦鹏 冯忠江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