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短跑教学与训练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田径运动是运动之母,因为田径运动是其他各项运动的基础所在,而短跑又是田径运动的根基所在,所以短跑教学训练一直都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在体育短跑教学训练中必须把握学生的身心特征,同时注意遵循运动生理学的规律,使学生能够在运动训练中保持良好状态,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训练效果。体育教师在短跑教学安排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体育教学目标要求确定科学完善的训练计划,借助多元化和科学化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短跑能力。
关键词:体育;短跑;教学训练
短跑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构成部分,在很多学生看来短跑是非常简单的一项运动,事实并非如此,短跑对技术要求很高,涉及到的技术要领尤为复杂,需要学生对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综合把握。另外,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素质,都会影响学生的短跑运动成绩和训练效果。基于这样的教学认知,体育教师必须对短跑教学训练活动进行合理安排,改变学生在短跑练习中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调整身心状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运动技巧,从而在短跑项目上有更为理想的发挥。
一、短跑教学训练的原则
短跑在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技术要求高,技术要领复杂,对学生的身心素质要求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够抓好短跑教学训练,不能够结合实际要求做好短跑教学训练调整的话,将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开展,难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体育教师在短跑教学训练中要遵循正确的原则:一是集体训练原则。短跑训练主要是在体育课程中,完成的活动时间相对较短。为了促使学生坚持参与短跑教学训练,改变学生以往持久性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入集体训练方法,让学生之间彼此激励和相互带动,从而真正将短跑训练坚持下去。长期坚持训练,可以让学生的体能和体质得到发展,同时集体训练方法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润滑剂,增加学生参与短跑训练的动力。二是差异性原则。不同的学生在运动能力和运动发展水平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采用一把抓的方法,可能会磨灭学生的特长,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看到并分析学生在短跑运动方面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之上改变一刀切的教学训练方法,利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强化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帮助学生获得突破,激发学生差异化的运动潜能。三是循序渐进原则。在短跑教学训练中做好训练负荷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逐步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开始阶段教师需要安排一些小负荷的练习,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负荷以及训练难度,帮助学生迎接挑战,实现自我突破。四是动态调整原则。在短跑教学训练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训练方法的动态调整,而不是始终运用枯燥单一的训练方法,以免影响学生的参与动力。
二、短跑教学训练的实践方法
(一)关注速度的提升训练
对于短跑这一体育运动项目来说居于核心的要素是速度,同时速度也是短跑训练中提升难度最大的。速度训练需考虑学生的天性以及运动特征,合理控制耐力训练和速度练习的时间,因为耐力训练时间过长反而会影响学生短跑的速度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做好教学训练多种不同素质训练的协调,引入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要增强学生的速度与速度耐力。在做好准备活动之后,教师就要安排学生进行速度与速度耐力的练习,此时学生的精力充沛,具备开展速度练习的身体与心理条件。在速度练习中,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引入多种多样的反应游戏,要求学生听不同信号跑锻炼反应灵敏度。比赛法与游戏法是训练绝对速度的重要策略,其中比赛法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可以让学生保持情绪高涨的良好状态,体现出最大速度。游戏方法除了可以让学生保持情绪高涨之外,还能够体现训练的变化性,并增加一定的速度障碍,让学生在化解难题的过程中提高速度水平。
(二)规范短跑的动作技术
短跑是一种对运动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运动项目,对动作技术的要求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把动作技术训练作为重点,而且要在提高技术规范性方面着手。假如学生的动作不规范,就无法在运动中有良好的发挥,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短跑动作技术的规范性不仅是在形态上要求规范,还强调建立科学化的力学结构。过去在短跑训练当中,因为学生在长时间练习中已经形成了不规范的技术动作,养成了一些不良运动习惯,此时就需要耗费更多精力纠正,会明显增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在开始短跑训练时,就要强调技术动作规范性。在规范动作练习中,要着重关注后蹬跑、小步跑、跨步跑等专项技术的练习,在确保动作规范的同时,鼓励学生不断超越。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途中跑这一环节,因为这是短跑中所占时间最多的环节,也是彰显学生速度的部分。在途中跑当中需要保证步幅大、摆臂正确、奔跑频率快,提高各项动作的连贯性和自然性。教师可以开展专项练习训练学生途中跑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水平。
(三)锻炼起跑与冲刺能力
在短跑这一运动项目当中,起跑是最开始的环节,而开端部分的表现会给学生的最终成绩带来极大的影响,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过很多学生在起跑时都存在错误动作,比方说起跑后立即抬起上体,错误根源在于起跑第一步步幅过大。所以在短跑训练当中,教师需要积极调整这一状态,先指导学生掌握短跑技术特征,理解起跑时要掌握的动作要领,建立起准确的起跑概念。在起跑中后蹬是短跑的动力,要把握好后蹬力量,跑步时的脚步要从小到大,上体逐步抬高。在这一环节可以对学生开展专门的爆发力训练,着重关注起跑口令反应慢的学生,并在这一环节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冲刺跑属于短跑运动的最后环节,很多学生在冲刺时有心理放松的状态,也因此导致学生的身体状态不能够充分调动起来。对此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分析冲刺技术的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指出规范化的冲刺技术与技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建立不到终点不放松的良好状态,以便获得理想的短跑成绩。
(四)引入多样性训练方式
在对学生进行短跑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切忌运用千篇一律的训练方法,以免影响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而是要用多种不同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对短跑运动保持热情和信心,同时消除短跑活动的枯燥感。追逐跑和折返跑是比较有效、且趣味性相对较强的短跑训练方式。追逐跑主要是利用田径竞赛当中互动性强的特征,借助追逐跑的方式提高短跑互动性。追逐跑主要是一个学生在前领跑,另外学生在后面追逐,而追逐距离可以结合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安排,控制在5~20米之间。如果领跑者被后面的学生追上,则由领跑者做10个俯卧撑,反之则由追逐者接受惩罚。折返跑属于负荷相对较大的一种训练方式,能够训练学生下肢力量,提高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控制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体能储备。折返跑的距离需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确定。短跑是田径项目当中非常基础的项目,短跑这一运动项目历史悠久,同时还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短跑能够为学生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与掌握奠定坚实根基,也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短跑教学训练中,教师必须遵循科学化的原则,注意根据学生在练习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指导方案。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评估学生在短跑技术技巧掌握方面存在的缺陷,并通过创新应用多样化的短跑教学训练方法满足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素质,为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做好铺垫。
作者:王帅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