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数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

摘要:小学是学生开始系统学习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中,学习状态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情况。要想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实现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

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说,数学知识较为枯燥和单一,学生无法产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部分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利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稳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

(一)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现状

我国实行了较长时间的应试教育,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观念产生了影响,还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上,通常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测试与评估。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片面,教师认为学习成绩高的学生能力较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宰者,未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聆听,缺少充足的思考时间,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知识,过于依赖教师,不利于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各式各样的学习任务,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并未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首先,如果教师始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就会影响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也就无法实现独立思考能力、质疑能力的提升。其次,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很多教师开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信息技术无法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过多使用信息技术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还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较大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遇到问题时,有的学生在未经过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就直接从网络上查找、抄写答案,逐渐养成错误的学习习惯。最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提出问题后未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也未能合理安排独立思考的环节,无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稳步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一)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

首先,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多问题和缺陷,通常采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其对数学知识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解放思想,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独立思考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方法上进行引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日常教学中,这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较大的改变[1]。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先从网络上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知识竞赛、例题解析等,然后在投影仪、白板的辅助下将枯燥、静态的数字变成直观、形象的图文,接着采用小组讨论、模块学习、模拟实验、游戏解惑等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现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智力水平的同步提升。最后,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学生只有在心理自由和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2]。为了让学生静心思考,集中注意力,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渐消除紧张、压抑的情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的课堂氛围,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并耐心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鼓励的态度和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肯定与温馨,从而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突破思维模式的束缚,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二)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要想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3]。教师要尽量选择一些新奇、有趣的教学内容,同时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并将其融入具体的案例中,促使学生联想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学“倍数”的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我的年龄是多大呢?”有的学生说38岁,有的学生说42岁,还有的学生说45岁。然后,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提示:“我的年龄是5的倍数。”学生提出新的猜测,教师询问学生为何会这样猜想。学生说:“这些数字都是5的倍数。”接着,教师继续说出一些提示:“我的年龄是5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那我的年龄是多少呢?”经过思考,学生可得到正确答案,即45岁。这样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原本复杂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稳步提升。

(三)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

疑问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并活跃学生的思维[4]。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详细地讲解所有的知识点,而这会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导致学生缺少充足的思考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感,不能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利用提问技巧和方式,设置多样化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思考和分析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学“正方形、长方形”的相关知识时,如果教师直接为学生讲解二者的特征,学生就会陷入机械、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运用有趣的问题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1)正方形和长方形分别有几条边、几个角?(2)正方形和长方形每个角的度数是多少?每个边的长度有什么规律?(3)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的边和角,你能发现什么?这些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使其主动思考和研究问题。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分析、研究,解答这些问题,得到正确结论。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是在积极思考和探究中构建出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

(四)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在问中学、学中问。此外,这些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5]。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组,并为各小组的学生提供两组角:一组角的度数分别是30°、40°、70°,另一组角的度数分别是40°、80°、120°;然后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利用这两组角组成三角形。学生认为三角形的组成十分简单,即由三条边、三个角组合而成。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些角无法组合成三角形,从而产生了疑惑:三个角和三条边为何无法组合成三角形?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时间,让学生大胆说出各自的猜测,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验证,运用所学知识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点燃思维的火花,产生较强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围绕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和分析。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有趣的数学游戏,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时切勿盲目教学,而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思维的欲望;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有趣、新颖的问题,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精心设计课堂操作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其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勤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20(11):87.

[2]霍志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0(30):14-15.

[3]周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0):41.

[4]王立春.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浅析[J].读写算,2020(27):93-94.

[5]吴兴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25):55-56.

作者:高诗蕴 单位: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