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后期学习习惯、学习观念的形成,都受到小学阶段学习过程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注意从小学开始就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教师更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养成以及对待学习、作业、考试等的态度。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在总结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成绩的提高不仅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教授,更需要依靠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一天两天就可以精通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善于探索发现、变位思考等多项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其中一项,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而如何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如何做、学生如何做,都需要进行完善。以下,笔者将在总结小学数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们刚刚接触数学这门科目,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无论是对数学的了解还是自身的基础,所有学生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是最终在成绩上体现出来的学习成果并非一样,同样的课程内容,学生最终所得并不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关键人物,同样也需要注意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下,即为总结的几点数学课堂常见问题。
(一)学生学科兴趣不高,上课积极性不高
小学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是新生儿面对新世界,学生对所有学科都充满了好奇,对于数学也一样,学生抱着积极的心态开始学习,但是结果往往不大如人意。数学学科一直是许多学生学习上的“痛处”,这不无道理。数学学习仅仅是理论知识就包括了许多原理和公式,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毕竟数学最终不是看你公式记没记住、理论背没背过,最重要的是应用。数学的学习就像是一个又一个山峰的跨越,有的学生翻越了一座座山峰,最终到达山顶,但是也有不少学生看到第一座山峰就畏惧退缩,遇到难题首先想到逃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不断地削弱着学生初始对这门学科的好奇与兴趣,以至于学生的上课状态由最初的积极参与转变到最后的低迷消极,学生失去了对学科的兴趣,上课积极性不高,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
(二)教学模式传统,学生参与度不高
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仍有许多学校、教师没有将这一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没有占据主要地位,被动性较强。在数学课堂上,也有教师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教师站在讲台上教学,学生在讲台下听讲,一节课过去了,只有教师在讲,学生在课上参与度极低,学生没有积极融入课堂,只是消极地听着教师所讲的内容,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吸收课本理论知识,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自身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凸显。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就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自身都不清楚自己哪里听懂了,哪里还不会,只是将这一节课当成一项任务来做,上完课就结束了,因此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三)课堂任务形式单一,学生完成度不高
提到数学作业,学生们常常会想到课后习题,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作业形式。教师布置作业常常以写为主,写的内容多为课后习题,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十分单一,学生完成效率不高,学生经常“机械式”地完成作业,即为完成作业而写作业,学生并不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到东西。这样的方式,只是让作业失去了他应有的价值,学生写作业仅仅是消耗了时间。
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积极诱导,提高学生学习乐趣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致命弱点”。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兴趣支持,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会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只会越学越难。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乐趣所在,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兴趣的提升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着手。比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穿插着一些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名人趣事等,这样同样有利于学生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上课状态、学习成绩起伏状况等,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因为学习而出现一些不良情绪时,要及时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二)改善教数学模式,让学生融入课堂
以往课堂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主性,参与度低。基于此,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让步”,给学生更多的反应及思考空间。比如,教师可以将讲台“让”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适当适时地让学生讲解一些课本知识或者课后习题。学生登上讲台这一模式已经在部分学校实行,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教师引导学生登上讲台,让其给同学们讲解课本知识或者习题,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在课前积极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自主思考,不依赖于教师,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在讲解时,与教师讲课相比,学生之间互动会更多一些,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进度的提高。
(三)利用多种作业形式,激发学生思考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学生在课下学习时积极思考,教师就需要在布置作业时多花些心思。布置作业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或者仅仅局限于写,教师可以将作业形式多元化,促进学生积极完成作业。比如,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定期发放主题,如“一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课下积极准备,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最终在课上进行小组结果的展示。在此准备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在讲解过程中学生们能学会查漏补缺,互相学习。
三、结语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仅对当前的学习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面的扩展,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对学生将来就业等都发挥着一定作用。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早开始,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作用,不断完善课上教学方式,多元化地布置课下作业,多角度推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霍志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0(30).
[2]李久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J].学周刊,2020(23).
[3]龚亚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思路探讨[J].新课程,2020(29).
作者:易其浩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