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一般情况下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电力领域是一个偏危险的行业,由于在电网的生产过程里面经常会产生一定的安全事故,这无疑会给电力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严重的话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为了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率、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电网调度监视一体化设计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电网运营质量无疑是要受到特别重视的,这也是它被设计的初衷。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对之前的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并对电网生产方式进行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电力领域;电网调度监控;电网调度;一体化运营;管理形式
一、目前的电网运营管理工作
电网运营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电网管理的水平对人们平常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首先,现在我们国家的电网运营有很多管理方式,最多的就是传统方式、集控站方式、监控中心+运维操作站的形式还有调控中心+运维操作站模式。这几种管理模式各有好坏,根据现阶段我国电力电网企业所运用的实际状况来观察的话,因为第四种管理模式比较安全并且更加简单稳定,所以电力企业对这一种电网运行管理方式运用最多。
二、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应用功能
首先就是信息参数的收集与处理,其中包含电网工作过程里面的视频监控、信息数据处理、状态量、参数数量与模拟量收集;其次运用语音提示、自动调图等形式,如果万一出现电网安全事故,就能自动触发报警功能,还能充分进行追踪回忆事故、定位、自动记录等作用;再者,安排受到控制的开关达到电网分和控制的目的,利用控制软件达到远程的合闸投停操作功能;最后联系有关的故障信息,有目标性的处理电网故障或者事故,自动定位电网详细的故障区域,达到故障区域和非故障区域的有效合理区分,确定供电恢复组织方案,收到系统或者同一调度员确认后,通过在线监测功能,合理评估电网工作情况[2]。
三、电网调度一体化的设计与运行分析
(一)一体化管理
第一我们要明确电网调度开展一体化管理的内容一般是把10kV配电高压侧跌落式熔断器当做配网运行检查单位和县级电网调度的分界点。县级电网调度一般承担10kV配电高压侧跌落式熔断器及以上的调度管理,而配网运行监测单位一般负责10kV以及以下配网运营维护,彼此之间达到控制安全责任,进而达到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一般情况下属于目标式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电网资源的安排快速优化,就能进一步保证主网和支网调度的统一性。
(二)建设调度监控一体化改进了管理模式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模式的发展从源头上转变了之前变电站的管理方式。之前的变电站因为相关工作人员使用值班制度,全部的管理模式主要围绕自身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和设备管理。比如;运营工作监控、巡视检查、不足调查管理、检修管理等。调度监控一体化建立之后大部分模式出现了变化。变电站值班监控人员不在监控变电站监视系统,这样的工作任务变成了由新建立的调度监控中心承担,而且一般依据地理位置的特征,把多座变电站相关工作人员统一聚集在一块,建成操作队,一起承担这片辖区所有变电站的监控、操作等职责,改变了过去只是对单一的变电站负责。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建设发展无疑会对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但是从电力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适合电力行业的发展。
(三)分布式管理
(1)因为县级电网的管理区域仅仅只是变电站的内部设备,与此同时,对于主网设施操作管理开展指导和协调的工作,因为配网运行检查单位的任务绝大多数都是承担10kV线路的工作方式,所以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明显的降低县级电网调度的工作量,另外还可以把工作协调的阶段实施有效合理的简化,可以保证主网设施设备工作过程里面的安全性和稳定可靠性[3]。(2)我们已经了解到因为比较明显的加多了配网运行检查单位管辖区域里面的设备,所以在运营的过程里面要求整体的分析思考系统工作方式的情况还有经济调度管理。另外还比较明显的是,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和职业素养,同时也明显的提高了配网运行检查单位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安全风险。
四、结语
电力企业通过对电网调度监控的一体化建立,可以结合调度和集中控制中心,就能进一步达到信息数据与设备共享。利用一体化管理模式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投入,换可以明显增加我国县级电网工作安全系数和经济效益,达到集约化管理以及合理调度,最终能够满足电力企业长期科学发展和用户需要,提升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翌.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5):247-248.
[2]程道莲,田伟才.电力系统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1):2642.
[3]马海君.电力系统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4]黄劲.电力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信息告警优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5):136-137.
作者:张振兴 程杨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