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检测系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检测系统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检测系统

摘要:针对目前自动过分相装置测试系统存在的笨重昂贵、便携性差、功能单一、人机界面不够直观以及智能化程度低等缺点,设计开发了智能型电力机车自动过分装置自动检测系统。系统采用上位机和下位机的架构,检测时只需将自动过分相装置接口和测试系统接口对接,即可实现数据的采集、显示、存储等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确保自动过分相装置可靠运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自动过分相;便携式;PLC;LabVIEW

为了使接触网从三相交流电力系统取得的电流尽量平衡,电气化铁道的接触网采用分段换相供电,相和相之间设置有电分相,电力机车在通过电分相时必须断电通行,依靠列车的惯性闯过无电区段。自动过分相装置的功能是当机车通过分相区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机车控制系统根据当时机车速度、位置,自动平滑降低牵引电流、关闭辅助机组、分断主断路器,过分相区后,再自动闭合主断路器、辅助机组,控制牵引电流平滑上升,从而实现过分相区时的自动化操作。由于自动过分相装置属于车载设备,常受高压和大电流干扰、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可能会造成部件松动、连线松脱、继电器触头接触不良,甚至是电路短路和烧毁。因此自动过分相装置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检测,以免上述隐患发生。目前,自动过分相装置主要有手动测试和实验台测试两种方式。人工检测普遍具有效率低、不科学、数据量少且不便于存储查询问题,受人的疲劳程度、情绪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无法进行科学、系统分析。实验台测试普遍存在设备笨重昂贵、携带不方便,测试车型受限,界面不够直观等缺点[1-3]。现提出一种基于LabVIEW的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智能检测系统,具有便携、操作简便、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1系统总体设计

检测系统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两个子系统。下位机以西门子ST20PLC模块为核心,完成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上传到上位机;上位机完成命令下发,接收下位机数据、实时处理并将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上位机采用LabVIEW编程,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比如进行设备操作、报表生成等。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2硬件设计

测试系统的硬件电路由测试信号生成、通信模块和数据采集等模块组成,用于实现与被测自动过分相系统的连接,完成数据的采集以及与上位机的通信。

3软件设计

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上位机软件设计和下位机软件设计两部分,其中:上位机以LabVIEW为开发环境,设计开发了自动检测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下位机采用梯形图编程语言,数据通信采用OPC通信,完成数据采集、与上位机通信等功能[4]。

3.1上位机软件设计

人机界面由程序框图和前面板组成,两者具有映射关系。前面板是控制与显示界面,可显示劈相机断开时间、劈相机闭合时间、主断开始时间、主断结束时间、合主断及指示灯持续时间等信息,用户可直观地判断出自动过分相装置的优劣。程序框图是编程界面,包括数据发送、数据接收与处理、故障数据查找三个模块。

3.2下位机软件设计

下位机流程图如图2所示。系统上电后进入初始化,然后依次进入SBR_0子程序、恢复计时子程序、恢复预告计时子程序、强断计时子程序、主断分子程序和主断合子程序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进入第二次扫描,依次循环。

4测试结果

以HXD3型电力机车为例,经多次上电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系统的测量值与对应厂家所提供的测试台测量数据基本一致,完全满足对精度的要求。

5结语

智能检测系统集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显示于一体,人机界面友好直观、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且自动化程度高,扩展性和移植性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孝刚,陈娟.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功能检测系统研制[J].铁道机车车辆,2006,26(5):67-68.

[2]管洁,梅劲松.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状态检测系统的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6,39(5):171.

[3]严云升.电力机车和电动车组自动过分相方案的发展方向[J].机车电传动,2004(6):7.

[4]宁涛,李明.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系统专用检测台的设计[J].机车电传动,2007(3):65.

作者:黄根岭 刘成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