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近年来,桃源县旅游休闲产业及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的重要引擎,但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相比,仍具较大发展潜力。本文在介绍桃源旅游发展的现状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旅游经济的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桃源;旅游经济;旅游+模式
桃源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紧邻沅陵、临澧、石门等五县,距常德市仅3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一直以来被称为“滇黔孔道”。其交通布局立体全面,高速公路和桃花源机场都已建成运行。桃源县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为了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带动旅游经济,建设全国知名的旅游强县,自“十三五”开始,桃源县政府跟紧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召开了许多重大会议研究制定发展方针和政策。2016年10月份桃源县旅游开发大会战指挥部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桃发2017〔1号〕),快速推进了关于全县全域旅游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措施的制订,并且针对旅游开发项目分析整理,旅游重点开发项目增加到12个。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桃源县的重要产业,研究探讨桃源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1桃源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1.1旅游经济增长迅速,产业实力增强
桃源县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努力提升“人间仙境、山水桃源”品牌,以桃花源景区为排头兵,辐射县域其他旅游景点,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作为奋斗目标,与此同时,突破地域界限,积极对接省内临近区域旅游线路,统筹协调,共同发展。深入挖掘独居特色的老区红色文化、宗教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打造出了沅水风光带、枫林花海等较为优秀的旅游项目,为构建科学系统的全域旅游格局做了准备。旅游产业持续发展,2018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806.39万人次,同比增长51.3%,其中桃花源景区接待海内外游客210.80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21亿元,同比增长54.6%,其中桃花源5.84亿元。2018年全县旅游产业收入可观,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1.2旅游+模式逐步形成,产业整合发展
旅游+专业合作社,青林150亩葡萄采摘园,是旅游+桃源丰源葡萄专业合作社,每年6—10月是葡萄成熟采摘季节。旅游+企业,如茶庵铺镇的古洞春万亩茶园,不仅游客进园可采茶,还可进入制茶车间,参与制作茶叶。旅游+体育,桃源县西安漂流、星德山爬山、沙坪竹山小溪游泳,都是旅游和体育的无缝对接。旅游+农耕,剪市镇的农耕文化体验园开园后,吸引了很多游人参加农事体验活动。旅游+互联网,201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一条题为“桃源枫林花海等您来”的微信在坊间被大量手机用户转发。短短7天时间,这条微信就被转发近百万次,30多万游客慕名而来。
1.3旅游其他相关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间融合加深
旅游业综合性能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涉及到衣、食、住、行多方面,成为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如位于沙坪镇的花源里景区是乡村旅游的黄金点,沿途有农家乐近40家,带动人员就业150多人,有的农家乐一年毛收入超过100万元。2015年,年底举办的乌云界年货节,带动农副产品销售,交易额达到500多万元,既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又推动了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支撑。
1.4桃花源旅游品牌已形成,知名度逐渐提升
在桃花源景区宣传背景下,桃源县组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推动了全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将桃源县融媒体中心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建设单位,加大文旅融合力度,制作了桃源县旅游宣传片,利用桃源县电视台、常德市电视台、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宣传,增加平面广告的投放数量和优化内容质量,逐步提升了知名度。
2桃源县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旅游行业机制亟待完善
桃源县政府旅游部门缺乏全面的调控手段,行业管理和行业约束能力较弱,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空白点。旅游业发展涉及到诸多行业部门,迫切需要政府发挥宏观指导作用。桃源县旅游资源虽丰富,旅游规模逐年加大,旅游形式也多元化,但是产业界定尚不清晰,产业组织也不健全,无法统筹旅游业的大发展,获得更大的市场。此外,旅游产品停留在浅层次水平,休闲度假型旅游处于初步阶段,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程度尚低,这些需要有顶层设计支撑,由主要领导主导,一系列领导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作保证。
2.2旅游要素和结构待优化
旅游产业以旅游业生产力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为重要组成,是涉及一系列相关联行业部门的综合性、社会性产业。虽然桃源旅游资源丰富,但形式过于单一,内容同质化,有的旅游点缺乏创新,缺乏纵深开发。从“游”看,桃源南部漂流,近几年强势崛起,多为私人承包,通过经营,有一定的市场,但是业主不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引起部分游客不满,没有为游客提供一个“令人心动”的有效供给。从“住”看,截止2018年,桃源县境内只有四家三星级旅游酒店。观光时代,景点是核心,休闲度假时代,住宿是核心,实行“大桃花源”旅游后,很难对接提升旅客的休闲度假接待水准。从“行”看,旅行社只有4家,远远跟不上桃源旅游业的发展需求。
2.3旅游专业人才配备不足
旅游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最大的因素——人才,人力资源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的决定作用。人力资源是旅游产业最宝贵的财富,旅游是为人服务,人是有思想的、有需求的,服务周到与否,直接影响着游客意愿。只有人才能从实践和学习中,在现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更优的旅游供给产品。桃源旅游产业缺乏人才:一是总量相对不足。旅游从业人员过少,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一般旅游都在山区,桃源县最远的乡镇离县城65公里,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差,没有好的待遇,人才很难留住,就谈不上创新发展和纵深开发,影响了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提升。二是结构不尽合理,队伍素质总体偏低,尤其是一些新兴的旅游服务业所需的人才供给不足。三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制度不到位,需要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共同投入,缺乏明确的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奖励的政策。四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硬件明显不足。
3桃源县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
3.1加大政府规划管理,创新机制
长期以来,桃源县旅游管理体制中存在“权责不统一”“多头管理”“主管机构弱”等现象。实践表明,随着现代旅游深层次、更高速度、高质量地发展,旅游业需要加强综合发展、联动能力,必须实现多部门、多机构协同管理,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统筹全县旅游资源调查、规划审批、管理开发、行政执法等工作开展,拓宽旅游投融资体系,加大项目建设的开发力度,吸引各种类型投资主体参与资本运作,丰富融资渠道,加深市场化程度。
3.2整合旅游资源,实现重密度提升
旅游业的资源和资产受地理环境等外在因素限制,流动性较弱,面临着产能过剩、供求不匹配等问题。因此,对现有的旅游资源只能提升密度,增加线路。要加强各景点的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实行多密度发展。随着景区内密度提升,量变增大则引发质变,如桃源县的热市镇境内温泉、道教圣地星德山、水果采摘与休闲垂钓,如能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旅游产业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3.3促进产业融合,丰富旅游内涵
旅游即生活,生活需求无边框,旅游供给无边界,任何旅游资源都会转化。融合为旅游休闲的新供给,旅游+,跨界整合、融合发展,已成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径。桃源旅游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以旅游业引领服务业,服务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桃源县境内茶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道教文化等文化资源丰富,分布于广大乡村土地中,亟待开发挖掘,进而深化旅游资源与文化要素的融合。充分向外界展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保护山水资源、民俗文化,开发集观光、休闲、疗养、拓展为一体的全面多种类旅游产品,完善接待和服务体系,实现全年全季旅游。
3.4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培育高素质人才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有效发挥政府和领导的主导作用,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注重人才建设,将其政府绩效考核的依据,逐步建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责任制。出台人才激励机制,尤其是旅游规划、服务人才,以技术、服务、资本入股的方式,增大收益分配,才能留住人才。一要加强对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文化知识培训,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提高综合素质和宣传水平;二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注重引进、培养各类适用人才。为满足不同领域方面和景区的人才需求,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匹配型人才,合理分配和调用人员,做到人尽其用。加强培养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服务水平和技能。鼓励人才进行桃源风俗传统、古老技艺、饮食文化等方面的传承。只有独特的人才,才能对当地旅游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5放大格局,加快宣传促销力度
按照“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旅游全域化,全要素、全业态发展,从单一旅游向多元旅游,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以桃花源景区为龙头,打造出知名旅游品牌,整合其他旅游资源统一对外促销,塑造良好旅游口碑。摒弃同质化传统建设,开发特色创新的旅游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奋力构建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黎玢伶.桃源县政府引导下的旅游产业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唐闪光.湖南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0):62-63.
[3]贺小荣,杨贤美.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美丽湖南[J].新湘评论,2019(9):55.
[4]张红,马彦芳.构建全域旅游打造新模式推动绿色经济发展[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2):31.
[5]张梦婷,王蕾.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8):42-43.
作者:叶亭君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