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电讯技术论文范文

电讯技术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电讯技术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电讯技术论文

数据压缩算法电讯技术论文

1.常用数据压缩算法

1.1Huffman编码

哈夫曼编码是无损压缩当中最好的方法。它使用预先二进制描述来替换每个符号,长度由特殊符号出现的频率决定。基本的原理是为每个符号找到新的二进制表示,从而通常符号使用很少的位,不常见的符号使用较多的位。

1.2LZW压缩算法

LZW是Lempel—Ziv—Welch的缩写,主要用于图像数据压缩.对于简单平滑图像且噪声小的信号源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并且其压缩和解压缩速度也比较快。

1.3算数编码

Huffman编码解决的是整数位编码问题,而这一点有时可能成为一个问题。例如,如果一个字符的概率是1/3,则编码该字符的最优位数是1.6位左右但Huffman编码却必须给代码指定1位或2位,而无论哪一种选择都将导致比理论上可能的长度更长的压缩信息。

点击查看全文

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电讯技术论文

一、电力系统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

在电力企业中通常会将生产控制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分隔开来,通过这种方法来避免外来因素对生产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在生产控制系统中其风险多来自于生产设备与系统的故障,还有可能存在内部人员的破坏的风险。管理网络中的常见风险则有系统合法或者非法用户造成的危害、组建系统的过程中带来的威胁、来自于物理环境的威胁。这些威胁中常见的有系统与软件存在漏洞、合法用户的不正确操作、设备故障、数据误用、数据丢失、行为抵赖、内部或者外部人员的攻击、物理破坏(各种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带来的危害)、各种木马和病毒等。这些风险造成的后果通常是数据丢失或数据错误,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数据的可用性。网络中的链接中断、被入侵、感染病毒、假冒他人言沦等风险都会大大降低数据的完整性与保密性。正是由于这许多风险,所以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

二、增强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策略

(一)物理安全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安全指的是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的安全防护,同时还包括了对通信链路等各种连接设备进行保护,避免被人为的破坏和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在物理安全中海需要为各种硬件设备提供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计算机系统在工作时,系统的显示屏、机壳缝隙、键盘、连接电缆和接口等处会发生信息的电磁泄漏,而电磁泄漏也会泄漏机密。所以在物理安全策略中如何抑制与防止电磁泄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主要的措施有:第一种是对计算机设备内部产生和运行串行数据信息的部件、线路和区域采取电磁辐射发射抑制措施和传导发射滤波措施,并视需要在此基础上对整机采取整体电磁屏蔽措施,减小全部或部分频段信号的传导和辐射发射,对电源线和信号传输线则采取接口滤波和线路屏蔽等技术措施,最大限度的达到抑制电磁信息泄漏源发射的目的;第二种是使用电磁屏蔽技术,将涉密计算机设备或系统放置在全封闭的电磁屏蔽室内;第三是使用噪声干扰法,即在信道上增加噪声,从而降低窃收系统的信噪比,使其难以将泄漏信息还原。

(二)进行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的目的是将企业信息资源分层次和等级进行保护,而访问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访问控制是进行网络安全防范和与保护网络的主要手段。它是对网络安全进行保护的核心策略。访问控制手段有多种,其中主要的有以下的几种手段。第一种是入网控制。它是第一层的网络访问控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入网访问控制是对用户可以登录的时间和允许他们可以登入的工作站进行控制。第二种是网络权限控制,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各种可能出现的网络非法操作,它的做法是根据用户组与用户的身份赋予相应的权限,并对用户与用户组可以访问哪些资源和进行什么操作进行规定限制。第三种是目录级安全控制。该种控制指的是对用户在目录一级的文件和子目录的权限进行控制,例如用户的读权限、写权限等。第四种是属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指的是网络管理员根据需求为给各种文件和目录所指定相应的安全访问属性。第五种是服务器安全控制。该种控制指的是为服务器设置口令、登录时间限制、非法访问者检测等,以防止非法用户对信息的修改和破坏等。最后的是防火墙控制。防火墙控制,在内部网与外部网的节点上安装防火墙对一些危险的数据信息进行过滤已形成一个较为安全的网络环境。

点击查看全文

精细化管理的电信市场营销应用

摘要:有别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式经营管理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在新形势下,企业只有打破过去的经济发展格局,才能保持持续发展的状态。应用到电信行业中,电信公司只有由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过渡到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依据细致化的经济发展格局调整管理重点,做出改变,才能更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关键词:精细化;电信市场;市场营销;管理模式

0引言

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精细化的管理是适应经济发展的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实施好精细化的管理就能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入手,先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阐述其定义以及发展历程。再从电信营销的步骤和措施入手,结合精细化管理细致阐述电信营销战略。

1精细化管理模式

1.1发展过程

精细化管理模式首次正式出现,是在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里,作者是泰勒[1]。泰勒从他开始做学徒最后做到总工程师的工作中汲取经验,研究出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并在实际应用中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这对所有企业的发展都有借鉴作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美国产生,在日本被广泛应用并且效果明显,然后开始被我国和更多国家认可并应用。

点击查看全文

谈高校科技期刊质量控制提升

摘要:高校科技期刊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和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高校科技期刊质量控制与提升的关键控制点在文章的重复度、语言文字表述、图表规范化表达以及参考文献的正确著录。对于工作流程控制关键点则在于编辑初审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编辑校对、作者校对与编辑部内部互相校对相结合,终审终校的整体把控,建议建立模糊备忘录,从而整体控制和提升高校科技期刊质量。

关键词:期刊质量;内容控制;流程控制;模糊备忘录

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媒介之一是科技期刊。科技期刊在创新当代先进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智力开发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科技期刊质量的优劣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1-2]。高校科技期刊是由各大高校主办,展示学校科学研究进展,与此同时推动科研成果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高校学报在我国科学技术期刊中占的比例为25%,是我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3]。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期刊发表文章的质量是影响我国科技期刊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科学技术书刊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尤其是在我们党的和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要推动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期刊作为我国“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文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传递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对高校科技期刊进行质量控制的理论探讨、推动期刊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高校科技期刊的重要议题[4]。

1高校科技期刊的质量控制

科学技术期刊出版工作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工作和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计划方针和政策以及相关科技法律法规、新的科技成就、推广传播科学技术信息的重要任务,同时推进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旨在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2]。高校科技期刊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前期专家审稿质量的控制、录用稿件质量标准的控制、编辑工作质量的控制、印刷排版质量的控制等[1]。

2期刊内容控制关键点

2.1文章重复度的检测

点击查看全文

科技发展历程浅析

一百多年来,党始终把发展科技摆在重要位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创造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取得了令世人振奋、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绘就了科技强国的百余年恢弘画卷。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确认识党领导下的科技事业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辉煌成就,才能更好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好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坚定走下去。

(一)

近代以来,科技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并加速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引发一系列以科技革命为核心的社会变革。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逐渐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动荡、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科技人才匮乏。但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产生了对科技创新的最初认识,进行了有效实践。军工、电讯是红军最先发展的两大技术领域。红军军事工业起步于井冈山时期,1927年在茅坪步云山办修械所,1928年在茨坪办红四军军械处。1931年1月,红军利用战斗中缴获的无线电器材,建立红军第一个无线电队。延安时期,毛泽东通过对革命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形成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理念。在革命根据地,迫于形势需要,党优先发展农业、军工等战争急需的科技领域。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作为当前的紧急任务。1940年,延安自然科学院成立并开学,开创了党领导高等自然科学教育与研究的先河。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对发展科技事业有着深切的紧迫感,重视科技人才和知识分子工作。1949年6月,党中央组织召开“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成立大会,指出中国要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科学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受客观条件限制,当时革命根据地强调为边区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需要发展科技事业。科学技术研究除推动生产建设外,还要服务于军事斗争需要。这一时期孕育而生的科技思想和实践,为新中国成立后党成功开展科技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社会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科学技术专业人员不超过5万人。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赋予科学院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正式开启党领导全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新时期。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年。年初,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是年,《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新阶段。“两弹一星”成功研制,自行研制设计的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洲际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发展计划有序开展;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958年试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无线电弹道测量和安全控制系统、光电经纬仪、大型相控阵雷达、超远程跟踪雷达、核辐射测量仪等装备先后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创立并发展“陆相生油”理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发现并成功提取青蒿素。随着基础理论的不断创新,我国加快了科技在经济社会的推广应用。第一批国产汽车出厂,第一架国产飞机试飞,第一个原子反应堆投入运转。米质优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成功育成,并在全国推广,大幅提升了我国水稻产量。成昆铁路穿越千山万水,长江大桥横跨大江南北。机器、电力、化肥等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在党的坚强带领下,我国逐步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门类齐全、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有力保卫了国家安全,科技事业于艰苦奋斗中结出了累累硕果。

(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大会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邓小平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1988年,他进一步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为起点,党中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极大解放了科技生产力。我国渐次启动了“星火计划”“863计划”“丰收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973计划”等,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两系法杂交水稻等技术突破,使我国生物技术总体研究水平接近发达国家;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光电子器件及其集成技术等取得极大进展,激光照排技术使汉字传播大踏步进入光与电的时代;核能技术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开工建设,快中子增殖堆进入建设准备阶段。一系列成就的取得,使我国逐渐迈入世界科技大国行列,造福了千家万户。1995年,党中央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学技术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部署。2002年,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人才强国战略,更加重视人才作为第一创新要素的突出作用。2006年,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并发布了面向2020年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标志着全党全社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时期,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随着一系列科技规划、科技计划的实施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幅提升,国家创新体系从总体结构上趋于优化,科技事业迎来发展新局面,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热门标签
精选范文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