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混合式教学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亟需研究的重要命题。《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在很多高校,该课程课程思政功能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从教师意识和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评价五方面入手,旨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混合式教学
0引言
2016年12月7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思政工作贯彻于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的研究在学界兴起。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国各高校切实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校一门重要的通识课程,同样担负着思政育人的重要责任。本文尝试探索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1.1课程设置有利于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学时多,受众广,面向各个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开设。该阶段是他们正式步入成年的过渡阶段,更是独立人生的开启阶段,教师们应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因此,本课程设置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和实施。
1.2教学内容为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素材
《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丰富人文知识、了解世界文化、拓宽个人视野的素质课程。课程使用的语言材料来自英文书刊,BBC、VOA等国外英语广播等。教师在使用这些材料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文化的比较中,领会差异,学会鉴别,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观点去看待世界,从而培养其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进一步增强爱国热情。
1.3大学英语与思政教育目标具有统一性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融合。”《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目标中既包含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基本能力的知识目标,也涵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可见,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相统一。二者均融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为一体,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弱化的原因
2.1教师政治理论素养有限
据课题组调查,有些大学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学所承担的德育任务认识不够,片面地认为"我是教英语知识的",从而导致思政教育在教学目标中的缺失,课程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价值在备课时未能充分挖掘,最后出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效果不佳甚至缺失的现象。
2.2《大学英语》学习目的功利性强
长期以来,大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表现出了较强的功利性。学习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提升英语水平,很多是为了期末考试及格,顺利毕业;也有些学生则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将来的毕业和工作中增加竞争力;还有些学生是为了未来考研时增加成功的砝码。总之,对英语学习中的人文性和思政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受此影响,英语语言知识及各种应试技巧成了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部。
2.3教材涉及的思政元素有限
《大学英语》课程教材中所涉内容多源自英语国家作者所写的文章,讲述的多是英语文化中的人物、事件、习俗等。以中国文化为主题讲述中国故事的文章在教材中所占比例十分有限,如某版本《大学英语》教材四册60余篇文章中有关中国文化或讲述中国故事的仅3篇。如此一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就在源头和载体上限制了思政教育的开展。
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3.1提升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要转变"我只是教授英语知识的"这种片面认知,从思想上树立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的首要地位,从根本上认识到思政教育和英语教学间的关系,明白思政教育不仅不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弱化教学效果,反而有利于增加教学深度,提升学生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本身所应具备的中国文化水平和运用英语语言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3.2更新教学内容,挖掘思政素材,开发思政教育资源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因此,做好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的资源开发与建设是强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大学英语综合、听说教材中的各种思政元素,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使学生在接触语言材料里西方文化的同时,尝试用英语弘扬本土文化。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补充线上及线下语言素材,注重思政教育资源开发。例如,在阅读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就同一话题阅读不同国家的报刊;在听说部分,可以引入大批鲜活的听说资源,组织学生就"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中中国的大国担当"等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充分有力的证据进行思辨性讨论,既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培养家国情怀;在翻译部分,以政府报告等作为重要参考,要求学生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内容,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意识和能力。
3.3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思政教学手段
强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的有力催化就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灵活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固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设置德育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话题展示、时事报道、思辨式讨论等语言应用场景之中,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丰富教学手段,为思政教育保驾护航。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需要建立新的引导范式,从而有效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3.4强化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功能,拓宽课程思政的途径高校教育过程中,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借助第二课堂活动,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检验和完善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取新知。因此,第二课堂的思政元素与课堂思政同等重要。因此,广大大学英语教师还要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元素,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人文情怀、历史文化等思政内容融入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更好地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5优化教学评价,建立思政化、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师应努力提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式的思政化。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及时反馈课程思政完成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思政育人和学生思政学习起到督促作用。评价内容上应包含对教师思政工作和学生学习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价,不仅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方面,还包括与认知、情感、价值观构建等价值素养方面;评价主体应涵盖督导专家、思政课教师、学生和英语教师,多维度全方面考察思政教学成果。多样化的评价主体可以使学生形成自我反思机制,实现评价中的双向促进,实现以评促学促教,保证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评价方式上将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既及时动态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又在学期末对思政教育效果进行延时监测,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下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性,体现评价的人文性和多元性。
4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势在必行且可行。大学英语教师要转变思想,切实将立德树人置于教学的中心环节,切实提高自身思政教育能力,尽力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中的中国色彩,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内容融入混合式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作用,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一份田,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
[2]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N/OL].2020-5-8.
[3]王子叶,陈秀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20(07).
[4]刘燕,顾开宇,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1).
[5]夏文红,何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J].人民论坛,2019(10).
[6]李波,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
作者:邵迪 杨洋 薛宁 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