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浅析

摘要:对大学英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是落实课程思政的必要之举,应以“立德树人”为总原则、“隐性教育”为教学原则、“两学”为中心原则。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为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中应根据单元主题设定思政目标,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做到英语语言内容和思政内容的“言思”协同,水乳交融;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采取混合式教学;在第二课堂的设计上,创设学习共同体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整体设计;立德树人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其他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大学英语必须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体系,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贡献力量。随着全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展开,一些问题也初步显现,主要表现为单一性和随机性。改革主体以教师个体为主,缺乏思政团队建设;改革对象聚焦单一课程,或对某一教学单元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课程思政内容随机性很强,主要取决于主讲教师个人对教学材料的解读、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育人意识和专业素养等。教师主要针对自己主讲的课程,挖掘教材中浅层的思政元素,或补充一些相关的思政材料,且教学方式老套单调,缺乏系统考量,尚未形成完备的课程思政体系。《纲要》要求全国高校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并根据不同高校、专业、课程的不同特点,强化分类指导,有序推进[1]。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结合英语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整体设计,基于教材,确定“任务书”,制定“路线图”,确保整体设计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原则

1.以“立德树人”为总原则

立德树人乃高校立身之本,教育之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2]。立德树人可以说是新时代外语教育最顶层的设计,它涵盖了外语教育所有的特性;同时也是检验外语课程思政成效的最终标准。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总原则,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2.以“隐性教育”为教学原则

隐性教育是外语课程思政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和实现路径,即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盐溶于水”的方式融入学生的思想和认知体系,做到“春风化雨育德入心,润物无声成德于行”。张敬源、王娜教授认为,隐性教育原则要求外语课程思政“设计注重融合性”“目标强调潜隐性”“过程崇尚自然性”“方式凸显暗示性”[3]。也就是说在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悄然融入教学内容,思政教育自然贯穿教学过程,思政价值自然呈现教学主题,思政目标自然渗透教学对象,真正做到如盐在水,在学生获取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实现价值塑造的目标。

3.以“两学”为中心原则

以“两学”为中心,即以“学生学习”和“学生发展”为中心。各大高校办学层次不同,学生语言文化知识基础、应用能力等各方面的起点和目标不同,即使是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情也各有差异,因此,纵然是同一教学素材,也不能生搬硬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水平和层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能,因材施教,做到既有统一性,又体现差异性,这样才能避免思政教育和外语教学“两张皮”,避免将课程思政生硬地强加在外语教学内容上,真正将价值塑造内化为课程教学中有机而自然的组成部分。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整体设计

“教学设计旨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有序安排教学诸要素,形成教学方案和过程。”[4]教学设计一般涵盖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维度,而教学目标的精准设计至关重要。刘正光教授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整体目标应该是“语言能力与人的发展同向同行”[5],即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理解文化差异、敬畏法则、追求卓越、担当责任、坚定“四个自信”、服务国家与人民,力求育人和育才的齐头并进和辩证统一,并最终指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基于教材并高于教材,在立德树人总目标的统领下,围绕教学单元主题,设定思政目标,并以之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活动、练习内容等,使思政内容与语言学习深度融合。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以下简称“综合教程”)3—4册为例,如表1,根据每单元的单元主题,设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短语、句子、语篇、修辞等具体的显性的目标;能力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价值目标则是在深入分析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后提炼出来的思政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指向,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为重点内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英语课程要力求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三位一体”有机融合。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不是空口号,需落实在课堂实践之中,而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和决定性的因素。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主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促进外语教学向外语教育的转变。

1.教学内容设计:“言思”协同,水乳交融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包含两个模块:英语语言学习内容和思政内容。语言学习内容聚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思政内容则聚焦价值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把握两点:首先,思政内容必须基于语言素材并与之高度契合,思政内容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升华,而不是单纯地增加、补充或拔高。其次,思政内容与语言内容必须水乳交融,“言思”协同,而不是你先我后、完全独立的模块。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并非是显性的思政语篇,深入挖掘语言教学素材中的思政元素,并使二者紧密结合。以“综合教程”3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为文化差异,包含三篇课文,分别讲述中西方在家庭、教育和语言上的文化差异。该单元设计的三个课程思政目标有:第一,让学生明白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第二,如何正确看待文化差异;第三,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坚定文化自信。除了教材中提到的家庭、教育和语言方面的文化差异,教师可以选取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拔火罐的例子,拓展中西医药文化差异,也可以对比分析西方人追求古铜肤色而东方人追求白皙的皮肤,探讨东西方对于健康肤色的不同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文化差异,树立交流互鉴的文明观。最后引导学生学习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李子柒,思考如何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树立文化自信。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的关键在于找准语言学习内容和思政内容的契合点,这样才能保证思政元素的有效挖掘,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统一,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承载的育人功能。

2.教学方法设计:混合式教学,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如何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入思政教育,使二者能够有机结合,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英语教师必须抛弃机械陈旧、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和习惯,“满堂灌”、以语言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课程思政和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只有充分遵循外语学习的规律、深入分析学生的学情、深度挖掘语言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灵活运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方是正解。再者,混合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突出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和谐意识、包容理解、友善尊重与共享共进,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吻合的,与课程思政的内涵也是高度契合的。在讲授“综合教程”4第四单元“女性诺奖获得者”时,英语教师可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等进行施教。围绕单元主题,布置课前任务,请学生选择一位中国的巾帼英雄进行讲述: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李兰娟院士、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校长、中国古代忠孝节义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等等,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众多伟大的女性形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交际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自我展示,一方面锻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另一方面,众多女性形象所代表的坚韧、奉献、创新、敬业等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中入脑入心。课后可给学生布置长效作业,观看《党的女儿》和《讲巾帼英雄故事》,并撰写英文观后感,表述自己对女性力量和性别平等的理解与认识,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的涵义。

3.第二课堂设计:创设学习共同体,全方位思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从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等多个维度锁定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6]。因此,大学英语必须将课程思政延伸到课堂之外,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而创设学习共同体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学习共同体的本质与课程思政的目标是高度契合的。首先,学习共同体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和中心,他们通过自我约束,管理和调整学习内容与进度,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支持、协作交流、自由探索,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共同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能力,促进学生的深度高效学习。其次,学习共同体倡导对话与沟通、平等与自由的学习过程。生生互动是学习共同体最大的特点,参与共同体学习活动的学生需要不断地表达自我、质疑同学、咨询教师,并进行自我反思来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平等交流,彼此尊重,互相促进,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最后,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学习共同体提供的是自主性、协作式和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通过发现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责任和担当意识在无形中得以增强。大学英语课后的长效作业均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来组织。例如:“综合教程”4第2单元“中国的变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英文微视频,展现中国在城市、农村、道路、科技、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并通过学习共同体来进行线上的展示和探讨,组织小组点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文化评价能力等。同时,学生也能在学习共同体活动中深刻感受中国的高速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学习共同体是课堂教学的无限延伸,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和塑造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大学英语教师要用好用活学习共同体,使之与英语课堂教学形成育人合力,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始终处于“变”与“不变”之中。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形式也要顺势而变。融入英语课堂的思政元素应既体现身边小事,又涵盖国家大事;既聚焦国内热点,又关注国际潮流,将瞬息万变的世界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形式的设计更应该围绕学生而变,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沉浸式、启发式的教学活动,浸润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点燃学生的爱国志。唯一“不变”的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与使命,任重而道远。广大英语教师应主动积极投身到课程思政建设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更新观念、扎实学识、积极探索,将瞬息万变的世界收入囊中,将立德树人的使命牢记心中,为培养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王芳 单位:三峡大学科技学院